论市场经济与人的自由个性生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人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自由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1)04-0100-07
一
市场经济是当代人类最普遍的生活现实,也是人们极为常用的一个概念。原因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关系,生活内容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均与市场经济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联,体现着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
对于当代人来说,这种生活事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这样的命题:市场经济就是人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人的生存方式。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真实根据,获得当代人自觉地建构自我意识的现实基础,从而发现市场经济的终极本质与价值。
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这个概括与观点似乎有些唐突,因为从其直接的现实性上看,市场经济首先具有经济规定性,是人们按照价值规律所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行为;是配置生产资源,获得物质利益,满足生活需要的体制。然而,仅仅从这些经济规定性出发,我们又确实无法理解和说明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生活关系与生活内容中市场经济的普遍性本质。这其中的疑惑和问题在市场经济直接现实的经济性中无法解决,只能在“超经济”的意境中寻找答案。
马克思曾经用这样“超经济”的方法,回答过类似于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他在阐述自己的历史观时曾做出如下著名的推论:现实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所必需的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的 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1](P24-25)
马克思的历史观推论体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观念。首先,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他关注的主要问题,他把有生命的个人作为历史观的基础与核心;其次,他把人所从事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看做人之为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性尺度。马克思的这种思维方式与观念,使他不仅超越了单纯意识观点的历史观,也摆脱了单纯经济观点的历史观,合理地确立了人的历史观。
至此,有必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应该怎样反思我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这个问题关涉到我们究竟从何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人与社会的本质和历史,怎样理解和对待市场经济等现实问题。
第二,应该反思人们通常是怎样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与观念,升华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依据在于:人类创造市场经济这种生存方式已经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由于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日益加深和肯定着人们的这些认识。然而,对于市场经济与人性、人的生成以及人的本质实现等方面的关系和问题则关注的不够,更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从市场经济一出现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他的认识和研究。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尽管人类对市场经济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的认识成果,但人们至今仍然没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与观念,并从理论与实践上确认和挖掘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与形上价值。就哲学来说,虽然能够做到对市场经济“社会性”的关注,但从人和人的生存方式、人性价值的视角关注的就不够了。
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常处于某些困惑之中,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为什么却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差距?人究竟怎样走向平等与民主?进步的市场经济为什么往往让人们从伦理道德上得出相反的结论?市场经济能够在“两个文明”上都推动社会进步吗?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代价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和困惑都有其现实的缘由,体现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审视,隐含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评价。这些问题用通常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超越以往的直观性思维与观念,突破通常的认识领域与水平,是当代人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走出困惑的精神前提与思想基础。
二
市场经济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是人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根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源于人类生命本质充分展开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出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通过这种生存方式,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生命本质之间形成普遍的转换关系。
这种复杂的转换关系具有两种性质或两种形态:一是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发达的物与物的直接流通、商品交换。这是看得见的“形而下”的“在场者”;二是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深入的人与人的生命融合、本质交换,这是看不见的,“形而上”的“不在场者”。
当人们处于市场经济复杂的交换关系中,并且对此进行认知与判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只看到直接性的流通与交换,并把对“在场者”的“形而下”的追求,当做市场经济的本质。对由于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所带来的人与人关系的“物化”现象持否定态度,进而否定市场经济对人的关系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两种情况,从而难以发现和理解市场经济中“在场者”与“不在场者”、“形下”与“形上”、物与人的真实性质与真实关系。
上述情况表明,人们对市场经济复杂的交换关系及其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在观念上还没有获得共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水平。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在于以执着于“物”的“形而下”追求,遮蔽了注重于人的“形而上”目的,结果导致把“在场”的“形而下”之“物”与“不在场”的“形而上”之“人”对立起来。
以上分析揭示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中,物与人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市场经济的“形而下”追求能否给“人的形而上目的”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形上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物的“形而下”目标与人的“形而上”生成的关系。就其终极价值取向而言,凸现市场经济的形上价值,才是应有的选择。在这个意境中,我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究竟起什么作用?在人与社会的生成、发展、成熟与完善过程中为什么非得经过市场经济这个历史阶段?深入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为以上分析和结论找到充分的根据和理由。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事实与理论逻辑的视角可以发现:在人的生成过程中,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为人类生命的融合、本质的交换和创造性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人与物的世界历史性的普遍转换,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占有人的“类本性”和“类能力”。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这种历史作用,原因在于在它的交换方式中,人们能以“物的交换”为媒介进行人的交换。以物和物的直接流通为方式所进行的人和人的交换,实质上是把人的能力、人的创造性对象化到物中去。这个环节的必要性在于,物和物在交换中的“通约关系”,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各种社会条件的限制,从而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人的社会本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得以实现,人的社会化程度充分提高。
市场经济的这种形上价值,具体体现在个人素质和品格修养的提高上。从人类总体发展来看,市场经济生成了人的新品质、新人格。在市场经济中,人失去的是生命的压抑与贫乏,生成的是自由与丰富。
三
生成为自由自觉的人是人作为人的全部活动、全部追求中最为根本的目的,从而也是市场经济最高的形上价值。尽管古今中外关于“自由”的“主义”众说纷纭,但人们对市场经济与“自由人”生成的内在逻辑却缺少足够的研究。
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会把我们的思维和视野推向对人类生命、生活实践和生活世界深入反思的意境;从而真正展开对人类生成历史与逻辑的哲学反思,真正认识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及其特征与价值。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领域和线索很多,思想资源极为丰富,现实生活的题材也俯拾即是,这是研究的有利条件。然而,当着手进行实际工作时,却发现真正做到选准方向、概括事实并非易事。因为这里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找到与我们的设想相对应的“参照系”。现有的人文学科状况与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经济学的实证对象,至多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基础性前提与背景;“自由”是哲学概念性的、政治学规则性的、社会学结构功能性的玄设对象。在这样的学科意识与研究过程中,人既外在于市场经济,又远离自由。于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市场经济与自由是无法融合的两极,一极是功利的,一极是理想的,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把“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确立为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主题,从而把市场经济、自由和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意识中研究人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中的人,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人的自由与自由的人,为“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建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一致的自由理念。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每个追求自由的人以及每个追求真理的人文学科,都需要这样的理性观念和精神家园。
“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这一主题的人性化内涵,使其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包容它的全部内容。这里所选择的哲学性视角与方法,不意味着最佳的唯一选择,而是试图通过哲学性的研究,提供有益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哲学性观念。这种设想就其与所研究的问题的根本性而言是可行的;这种选择,就其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系来说也是没有冲突的。因为就连“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2](P128)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选择哲学性视角与方法研究市场经济与“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念。从根本上说,面向问题本身及其真实性的内容,哲学才会有真理性。因此,哲学性地研究市场经济与自由人、自由个性生成的问题,不是用哲学的抽象概念与逻辑支配活生生的市场经济与人,而是用哲学的方式发现市场经济的本质。
发现本质的根据是什么?仍然不是哲学的理论,而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本性、生命根基与生命目的,是市场经济与“自由人”生成的终极根据。展开人的生命根据,就体现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的展开在现实上体现为人的生活实践,在理论上则体现为假设与概括,即对“自由人”本质与自由个性品格的假设,对市场经济本质与特征的概括。“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形态?这两个前提性问题的解决是思想进展的基础,也是主题深化的关键。依据人类生命的社会历史性,在对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自在人”与“自由人”的对比、分析中进行假设与概括,并在历史性的过程中加以定位和演化,则是解决这一关键环节的基本方式。
市场经济与“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究竟是怎样通过市场经济而生成的?这是展开主题所必须深入回答的核心问题。对此,在哲学的视野中,主要关注的是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化、现实性力量和人性的力量,究竟以何种方式改变着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以至于人本身,从而使人的世界、人的关系生成哪些新的因素、新的品格和新的特征。虽然哲学不能描述“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的实际情形,但哲学应该揭示这种生成的活动方式与历史逻辑。因为这个生成的过程不是哲学化的,但却是哲学性的。
“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不单纯是哲学性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过程的结果。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有必要在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的关系中寻找答案。
四
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在其现实性上是人的全部社会生活的历史过程和结果。通常所说的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至于日常生活,都是人成为自由人的具体方式与途径。通过分析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分别找出各种特性的生活对人的影响,从而综合成全面性的结论。
通常人们总是以某种文化的方式,强调人类生活的某种性质及其对人的影响;试图通过把多样性的生活归结为生活的某种性质,并由此出发,对人作出某种终极性的解释。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神学观点、理性观点、物质观点、意志观点以及文化观点中发现。应当承认,这些观点对于认识人的生活与生活的人都有历史意义。但这些观点的差异和分歧促使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生活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究竟什么样的生活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是解答自由人生成之谜的突破口。
人与人的生活为何具有多样属性?这是因为人虽来自于自然,却不是自然的现成作品。人是人的活动造就的,是人自身活动的创造物。在人的各种活动中,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居于始源地位,是具有基础性质的活动,是人之成为人的发源地。人通过这种活动,才能成为丰富性的存在。这一特点表明,人是以实践为本性的存在;生产活动、经济交往是人永恒的生成根据、生存基础和发展源泉。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经济性、生产性使人成为原型的人、基础的人、本真的人或“本体的人”。马克思曾称之为“本来的人、真正的人”乃至“人本身”[3](P440)。
按照这样的历史事实和思想观点,我们就应该在经济活动中发现人的生成足迹,在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中揭示人的世界的奥秘,寻找“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的方式和道路。
我们常说:“人是历史的存在”。这句话并不仅仅体现为人的存在经历了过去、现在并要走向未来的过程。如果是这样,这个命题就等于常识,而不具有真理性。“人是历史的存在”,其真实性在于:一方面,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受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所限,在其本性上总是有所生成又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具有某种特性、某种能力、某种追求的人,必定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克服自身的局限,升华自己的本性。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人类积累着自身的力量,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使自己成为“自由人”。
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并由此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历程。在最初的历史阶段里,人的力量还很软弱,既未摆脱对自然力量和人群共同体的单纯依赖,更无力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命运。这时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先天继承来的自然秉赋和自然联系。这样的人还处在成长当中,是“抽象的”发育不全的人。马克思称之为“狭隘地域性的人”、“狭隘人群的附属物”,还不是“独立的个人”。
所谓“独立的个人”,是具有自主意识、自立能力、自律行为和自由个性等性质的个人,即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中具有普遍联系和独立人格的人。独立的个人并不是自然给予的原初的存在,而是在历史中生成的。自然经济时期是独立个人生成的第一个阶段,是向独立的个人发展的过渡时期和准备阶段。从自然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独立个人才可能生成。而独立个人的生成,是“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的重要历史环节。
正如人们已经认识到的那样,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视角来说,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在于促成“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的生成。独立的个人生成于市场经济中,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由自然经济形成的那些束缚个人的片面的、固定的自然性依赖关系,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才能解体;二是个人内涵得以充实、丰富并走向独立,所需的条件也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具备。
尽管市场经济阶段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尽善尽美的完善时期,作为“中介性”、“过渡性”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必然被新的经济形态所代替;尽管市场经济本身尚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市场经济在“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生成历程中的历史必然性是应该肯定的,市场经济对“自由人”生成的历史价值是必须确认的。这样理解市场经济,人们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理性自觉的精神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由人”的理想。
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转变。从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与形上价值这一视角来看,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在于中国人生存模式的重新选择,或者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然性色彩的生活世界里,人们的生活更多地依靠着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生活在重复性之中。这种生存状况,与自由、自觉、开放、充满创造性的现代生存方式相比,具有极大的封闭性、自发性和消极性,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的产物。中国社会传统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严重地束缚着中国人的个性发展。
自1979年以来,中国人相继摆脱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转变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生成人的自由个性的根本途径。
在中国,正式宣布走上市场经济轨道的时间虽然只有八年,但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确实给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中国人的生活内容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当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其实质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与价值?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解决,是我们通过市场经济生成“新人”与新生活的精神前提。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解决方式,存在于市场经济与人的真实关系中,存在于我们对此真诚而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中。
收稿日期:2001-04-20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交换价值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生命本质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