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祝青峰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祝青峰

蚌埠市文化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如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辩证关系。笔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有力举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作用,实现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非遗 传承 群文 现状 重要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群众文化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吸收运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关系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建设群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要深刻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载体本身就是一种群众文化,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二是群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相辅相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载体,在群众文化的舞台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的复兴,必须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个软实力。这样就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高潮。以此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现状

一是群众文化队伍素质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具有博文群艺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群众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一则数量相对较少,二则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加之年龄较大,退休后新加入的工作人员又一时难以继任,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作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创新能力不足,原本手里有很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不知道如何发扬光大,更有些人员对非物质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知之甚少,所以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文化建设没有发挥其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目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待群众的态度不够耐心,给群众文化建设事业造成了损失。

二是群众文化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在我市的群众文化表现形式大多与当地的民俗有关,表现形式有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虽然形式众多,但总显形式过于单一,当地群众往往对这些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感到不新鲜,也不能满足其长期发展的精神文明需求。尽管各县区开展了一定程度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但是群众参与度很低,很难有效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有力举措

一是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取向。群众文化的群众性、自我性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但这不并是说可以任由其发展,不受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既不能在价值取向方面赋予更多的道德要求,又不能使之偏离社会公德之外,应当倡导“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价值取向。鼓励群众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知识、传播文明;鼓励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带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发挥群众文化愉悦身心的功能,使人们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获得心灵上的快乐;传播正确的审美观,以优美的形象、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美的熏陶。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坚守道德底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以优秀的群众文化产品,塑造健康向上的群众精神,使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队伍中来。

二是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演和传承等活动实现的。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就是把教育贯穿在了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导感化、规范群众行为的目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又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和载体。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是通过有审美价值的、高雅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的,其宣传教育效果是十分巨大的。如蚌埠市本土大戏《大禹》,以传统非物质文化为题材,深入挖掘大禹精神,打造现代版舞台剧,充分发挥使大多群众感悟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陶冶了情操,深化了涵养,坚强了意志。在潜移默化中使美的道德观念在群众心目中建立并得到不断强化,从而陶冶了群众的身心。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主动性,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群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是其重要的特征。群众文化的发源在于生产劳动之余丰富自我精神生活,因此,自主创作、自我欣赏、自觉传播是其发展的原动力。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是其发展过程。消除身心疲劳、获取自身满足和快乐是其活动的终极目标。群众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性,如广泛的基础性。群众除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外,都有精神生活需要,这是群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再如还有现实的社会需要性。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群众文化的存在,才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是自娱自乐性的,创作者、表演者、组织者、观赏者,都把自我满足、自我愉悦作为最根本的参与目的。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同时,要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非物质文化大多有着家庭特色,应该大力发挥其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凝聚作用,从而使群众文化建设真正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

论文作者:祝青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祝青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