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电线路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的各方针政策、工程设计地要求,以确保其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本文主要基于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输电路线初步设计,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lines must strictly implement the polic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design, to ensure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re me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brief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line preliminary design,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 specification
1 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分析
1.1路径设计
第一,变电所进出线。进出线主要是指两端与中间变电所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直接表示出其关系,以及合理布置进出线。第二,对路径方案的选择。对于已经掌握的线路路径的资料,详细的对比全线选出特点的两个和三个路径,在大方案中,选择出不同小的方案,并且对其进行比较。
1.2 气象条件
第一,气象资料的分析和取值。对于沿线气象台气象资料、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自然灾害的分析,若是输送电的线路较长,需要进行分段选择。第二,把已经获取的各气象条件,分别按照最高、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年平均气温等,所对应的气温、风速组合的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进行划分,表示出表格形式。
1.3 机电部分
第一,导线。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任务书和电力系统的设计,对导线截面、分裂的根数进行确定,在经过污秽区时,对需要采用的防腐导线进行说明。另外,提出导线防振要点,并且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中间变电所相序排列,按照换位和换相,制定出换位布置图,按照规范设计的要求,对其导线距离进行确定。
第二,避雷线。按照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的要求,经过分析得知,避雷线形式确定、规格,列出其性能,确定避雷线的绝缘形式,而绝缘子串型式、片数和绝缘子的型式,绝缘间隔、换位方法、防振措施等等。
第三,防雷接地和其他。按照送电线路电压的等级,在经过地区雷电活动、已有线路运行经验,对于相关防雷线的要求,按照送电线路设计,计算出雷电预算跳闸率和耐雷的水平,符合过电压保护的规程要求。按照导线的荷载水平、防电晕性能要求,对线路的各金具形式进行选择,比如说:采用分裂的导线,选择器间隔棒形式,确定出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根据无线电的干扰标准设计,提出相关防干扰措施。
1.4 杆塔、基础施工
第一,杆塔的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的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施工和运行条件,合理的选择其杆塔形式。在实际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典型设计,或是经过施工运行考验成熟杆塔的型式,说明杆塔的使用情况,对新型杆塔的设计应该充分研究其设计理由,在经过科学实验后,对其实施选用。并且还需说明出所需采用的各杆塔的型式特点、适用地区、使用的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的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设计的原则。
第二,基础设计。按照基础设计遵循有关规定,按照全线地质、水文等情况,对基础形式特点进行说明,适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等,就一些特殊基础设计问题,进行必要试验,并且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2 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探讨
2.1 优化接地装置
以110kV线路为例,接地装置的改进和优化应成为其运行和维护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修改接地装置后,线路上的跳闸次数将减少,故障概率将降低。根据相关实例,优化接地装置后,传输线的跳闸速率可降低30%;如果过去设置了接地装置,那是不合理的。
在我们开展相关施工过程中,接地装置改进点能够对其电阻的降低。在电阻率较高的情况下,经过铺设接地极,对电阻进行降低,有效的解决了接地不良的问题。在当前,我们需要注意不同线路布局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注意实施。如果是水泥杆塔线,接地杆布局应从3米-5米之间的位置开始;对于铁塔线,
接地杆应该从5-8米之间位置进行铺设,使用接地应该首选具有1.5米的长度,优选地则是为4-6米的间隔距离。除去接地极以外,经过增加耦合系数,实现接地装置改进工作,这个方法主要是经过添加架空地线、耦合地线的方式进行实现。
2.2 加装避雷设施
如果塔高,它不仅会减少自身和线与雷云之间的距离,还会使雷云平行或靠近线。在这种情况下,塔本身将处于更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并且闪电绕过电压的概率将增加。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现实中添加横向避雷针来解决。对于110kV线路,横向避雷针通常安装在塔架交叉阻力的两侧,长度一般约为3米。如果水平装置需要配备避雷针,则长度最好约为1.8米。通过将螺孔连接到塔架的横杆来实现电连接,能够实现把雷电流引入到地面。在实际安装方面,横向避雷针可以起到提升防雷水平,保证线路的安全。但是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引雷率较高。对于这种限制,目前有效的克服措施是增加绝缘子的数量。
此外,氧化锌避雷器也是一种在线路防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装置。它适用于雷电活跃,电阻率高于正常的情况,并且不能实现一般的电阻降低方法。它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跳闸的概率,对保证整个线路的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2.3 调整保护角
在现阶段,除去以上措施以外,线路的防雷还是一种有效方法,有着防雷的效果,但是因为还存在着诸多缺点,不能有效调整试线的保护角度。而部分线路不能正常实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支持,成本较高。所以,在线路选择方面,应该结合其资金实际、技术能力,对其实现综合性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地保护角度,确保整个线路效率。
3 输电线路运维技术分析
3.1 线路检修
操作和维护是确保生产线安全的基本手段。变更点是一种已被证明更有效的维护模式,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线路维护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为了保证线路维护的顺序,确保维护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在维护过程中,要注意确保运输方便。其次,要选择技术先进,售后服务优质,性能良好的设备。第三,所用线路的老化率不应超过3‰,绝缘爬电距离必须符合要求。检测周期应根据线路老化率确定。如果在过去四年中接近2.5,则检测期应为2年/次。有必要注意维护工作,对于某些更易受外力影响的电杆等,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对于暴露的电路,应注意保持绝缘。
3.2 防雷监测
统计数据显示,雷电跳闸是输电线路中最容易发生的故障之一,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相对特殊的气候,地形和环境,雷击的发生率非常高,这已成为该线路的最大安全威胁。因此,防雷监控也是在线运行和维护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人们逐渐认识到雷电对线路的危害,并在管理工作中完善了防雷监控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雷击突然发生,应注意防雷装置应妥善安排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懂得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对现场情况进行掌握,进而及时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2002,(4).
[2]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3]王坚.浅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山西建筑,2004,(15).
[4]董芝春.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2007,(30).
[5]郭省平.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及查找[J].科技与创新,2015(20):144.
[6]谢家力.肇庆地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5,22(10):31.
论文作者:刘力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线路论文; 杆塔论文; 防雷论文; 导线论文; 装置论文; 雷电论文; 对其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