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村级论文,财务管理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抓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村级班子的团结、干群关系的融洽、地区稳定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各级政府始终重视村级财务管理,推行了如“村账乡管”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举报、上访还是持续不断,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财务账目混乱不清。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单式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来龙去脉,出现问题难以查找,群众难以实施监督;村级财务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不规范。大多数村没有按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目,有的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有的把财务账目变成了票据粘贴簿。原始凭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不开具正式票据,票据上经办人签章不全,“白条子”入账居多。
执行财务制度不严。财务账目无专人管理,没有实行经费报销一支笔审批,多人管理,较为混乱。长时间不交账、不记账、不结账已成为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活动中不相容职务不能由一人担任的原则难以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加以落实。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不设会计和出纳;有的村虽设有会计,但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告诉会计该怎样记账,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不愿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难以发挥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监督和反映职能。
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挥霍公款现象严重。村级支出非生产性开支所占比重大,绝大多数的村级财务支出用于招待;收支失衡,支大于收,有的村一年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的必要性,有钱就花,甚至以外出考察学习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村干部及其亲属借支比重较大,有的已形成呆账、坏账。
资产管理手续不全,丢失挪用严重。由于账务混乱,财产物资乱堆乱放,不设资产登记簿,集体资产长期得不到清理,家底不清。有的资产早已丢失、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做任何处理。有的村购买物品报账后,不做资产登记,把集体资产据为己有。不少村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证、账实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自己或亲属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少数领导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有些领导干部缺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没有真正地把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去,没有保护好农民当家做主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发挥民主理财的重要作用,致使出现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和出现乱收费现象。一度认为农业生产、计划生育、生态建设等是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村级财务的管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制度化。村级财务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缺乏严格的制度,村级资金的收支不履行民主理财程序,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诸如审批权限与额度、审计的监督、账务收支合理的界限等缺乏标准,更缺乏对村干部的强有力的制约手段,造成“无法可依”。村民理财小组虽已建立,但无财可理,有名无权,起不到约束作用。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有所削弱。三是“村账乡管”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经管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仅在票据上加盖核销章应付了事。有的村不按时参加审计,换届选举不按时交账目,有的甚至不做账实移交,收支手续不健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财务人员不稳定且法律意识淡薄。村级财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培训,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业务不精通,接交不规范,审计不及时,出现问题久拖不决造成一些财务问题的积压。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有的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监督乏力,审计力量薄弱。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力,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出现问题后,有关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从现实的情况看,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纪检部门又只能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不是党员的村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根本无法查处。群众监督也流于形式。广大农村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虽然多数地区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以及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却没有明确来自外部尤其是上一级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乡镇对村组织能进行诸如税费收取、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等事务性工作的指导,而难以对集体资产处置、财务等方面进行具体监督。村民本身监督意识不强,村干部也没有主动地接受村民的监督,致使个别人钻了空子。乡农经站审计部门人手不足,审计工作不能长期、全面、及时地开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要从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各乡镇党委及政府要把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工作议事日程,作为目标责任管理的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各乡镇至少要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村级财务,经常听取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及时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通过清理村级财务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各乡村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代理制等管理办法,促进村级财务监管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各村根据实际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实行会计委派——由乡经管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经管站代管账目,可实行报账制——村里不设会计,只设出纳,村级账目由乡经管部门代管。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级财务监督。要对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进行经常性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要让村干部和村民们懂得“自治”不是村干部的“自治”,而是村民“自治”。村干部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对村级财务实施监督是村民应有的权力。
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村级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经管站进行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注重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把那些懂业务、作风正、能力强的财会人员充实到村级财会队伍中来并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清正为民,给老百姓办实事,让上级放心、群众满意。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村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在2006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强调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切实改进基层干部作风,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办事要公、作风要实、用人要当、为政要廉,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财务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全面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凡是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事项,都要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把村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列入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之中,对村干部要警钟长鸣。
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妥善化解村组不良债务。成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会计队伍,对各村财务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清查,摸清各村的债权债务,及时进行收缴和偿还,给农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以此保证财务工作正常运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继续做好村级集体资产的清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并逐步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再次强调“各地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近几年来,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组负债不断增加,群众反映极为强烈。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危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在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认真搞好村级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对集体资产要进行评估,要切实解决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止新债的“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决不能盲目举债,形成新一轮的乡村债务。
总之,要按《会计法》等有关法规要求,规范村级财务,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及时公开财务,让村民参与理财,使村干部和村民都有章可循,事后便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堵塞漏洞,从制度上杜绝村干部违法犯罪的发生。要切实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管理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原则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与会计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