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养成教育的成功体现在依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采用激励方式,深化养成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要长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
关键词:养成 教育 制度 激励 奖励
我个人认为一位班主任成功的最初境界应该是: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自觉遵守校纪班规,自制力强,行为动静分明,一切井然有序。其实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成功体现。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先是我们养成习惯,然后是习惯养成我们。初一学生,进入青少年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阶段,他们刚踏入初中大门,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感到非常好奇,有雄心壮志。但他们考虑问题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差,情绪易波动。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小学时是学校的尖子,为升学考试累了一场,到了初中该“松一口气”。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上初中只图领张初中毕业证。这关键时刻若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约束,学生就错过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机会,那么班级也将无法如自己所愿朝良性的方向发展。因此,从一开始抓好养成教育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依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情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所以在一开学第一节班会课,我会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适合本班班情的班规,并进行逐条宣读和解释,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好笔记。并在黑板写上“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班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例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班规,以规范初一学生的养成教育:
1.考勤制度
(1)请假。请假的同学必须由班主任亲自准假。先请假,后离校,回家后由家长致电班主任,回校后将请假条交给副班长进行造册登记。副班长一个月统计一次,请假人次在班会课上进行通报表扬与批评,表扬那些少请假或不请假的同学,批评并处罚请假一月超过三次的同学。
(2)迟到。在上课期间全体学生必须按时到位,不得迟到(以预备铃为准)。并由值日班干登记迟到现象,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由班主任教育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副班长一个月累计迟到的人次,在班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以相应的处罚。
2.课堂制度
(1)值日班干登记制。对于课堂上一些学生的违纪不良行为,如讲闲话、趴桌子(睡觉)、吃东西、搞小动作、看课外书等,由值日班干进行监督登记。课后,班主任一定要作出及时的教育与处理,以帮助学生克服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2)班主任巡堂制。上课期间,班主任应勤走动于班级,进行突然“袭击”,善于并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防范于未然。
(3)遏制讲闲话制度。自习课、晚自习或每节课预备铃响后,这些时间段都是学生自制力较差、爱讲闲话的时候。如何遏制这种不良现象呢?可分四步走:值日班干管→值日班干登记反馈→班主任批评教育→重编座位。先由班干部提醒同学们要保持安静,屡教不听者则进行登记并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纠正。屡教不改者则重编其座位,将爱讲闲话、吵闹的同学编在一起坐。学生都是有自尊的,一般经过班干的监督、老师的教育都会有所进步,不会让自己走到第四步。
班规还应包括课余制度,如课间要求、中午课室纪律和值日要求等,还包括内宿生、外宿生管理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班规一宣布,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这个班级就在头脑中深深地烙下班规、常规、礼仪之烙印。我一直在学生当中倡导“班规在我心中”。班规不仅是张贴在墙壁上的,而且是张贴在自己心中的,是自己不断前行的“警示灯”,时时刻刻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在班规的实施当中,班主任应善于抓典型、抓落实,真正做到言出必行。另外,在处理学生违规现象时,我们班主任应很好地把握“度”,不要一下子就把学生“打死”。应以教育为主,育人为本,不轻易地把学生推出校门、推向家庭、推往社会,从而导致我们教育的失效。
班规是无形的,而班规又是无处不在的。若学生自觉遵守校纪班规,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时,班规是无形的;而当学生还未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习惯时,班规就犹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无时无刻不在约束着学生的行为,规范着养成教育。
二、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班规宣读解释之后,我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开展“我班之星”的活动。一周或一月后,评出各种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如“守时之星”“守纪之星”“自觉之星”“零请假之星”“进步之星”等。先由学生自荐、自评,再根据班务日志记录,同学们观察认可,班干部认定,最后由班主任审核通过。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就有了一种竞争意识,谁都不甘落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不断形成了。另外,每个月我还根据学校进行的“文明班”评比量化,评选出“文明宿舍”“卫生之舍”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成就他们个体的养成教育。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渐进过程,也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采用激励方式,深化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
1.物质激励。在学校宿舍内务检查中,一个月内无通报或扣分的宿舍,则被评为“文明宿舍”,并由班主任出资奖励现金10元。若一个月内无通报的宿舍,并在内务检查中扣分不超过3分,则奖励5元。在每月的德育考核中,评出总分名列班前十名的同学及进步较大的前五位同学,他们均可获笔记本的奖励并张榜公布表扬。另外,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成绩优秀者均可得到物质奖励,可设奖项班级前十名、单科前三名、进步奖等。
2.非物质奖励。每周班会课上及时表扬前周纪律进步、表现良好的同学,鼓励其再接再励、不断进步,以便尽快养成自己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每个月小结一个月学生出勤情况时,表扬那些零迟到、零请假、零违纪的同学,并适当表扬那些迟到、请假次数减少的同学。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会选出一些因表现进步而成绩进步较大的典型在全班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其实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表扬与精神激励,是对其良好行为学习习惯进步的一种肯定。由此学生也能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进而更能促进其养成教育的培养。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要长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不但要通过班主任爱的教育去洗涤他们的心灵,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集体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帮助他们扬起自己奋进前行的风帆,最终使学生由“他律”发展为“自律”,进而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建中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2]钟荣岳 “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养成教育”.《广东教育》。
论文作者:沈付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班规论文; 之星论文; 同学论文; 制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