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青年德育新领域_心理健康论文

拓宽青年德育新领域_心理健康论文

拓宽青年品德教育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新领域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认码:A

文章编号:1008-5912(2000)04-0022-02

青年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改革开放20年来,青年的思想观念、品德意识和活动空间、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至今我们所沿用的青年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大部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其中还有某些极左思潮的影响。为此,青年品德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将触角伸向青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充分发挥其塑造青年灵魂的作用。

一、关注青年社会生活热点

青年社会生活热点的产生是和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以科技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不少社会领域中,中老年人开始失去优势,而逐渐形成了以青年为主导的价值观取向。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青年价值观取向不象传统价值观那样稳定得几十上百年相持不变,而常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风潮方式发展和传播。

青年社会热点风潮的形成和发展就象台风,从某地(或某事)中凸现一个新奇热点,迅速在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共鸣,逐渐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物质外壳的“凤眼”。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心理渴求,带着由衷的希望去追逐和体验,如醉如痴地去品味和享受。在这其中,每个青年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群体观的影响,产生对国家、人民、劳动、科学以及对各种事物、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品德、价值观意识和行为评价。应该说社会热点风潮对青年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又是无组织和无序的,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

在这些社会热点风潮背后,我们会发现两个关键因素在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一是传媒炒作,二是商业行为。比如对某个影视或歌唱演员,在其作品还未面世以前就往往被传媒捧得大红大紫。各种商业运作紧随其后,从书画音像制品到化妆服饰无所不包,连儿童食品袋都不放过。这对天性就喜好新颖、猎奇的青年来说不谛为一剂催化剂,一些盲目崇拜就由此发生了。这种无序现象在计划经济年代是不多见的。因此,许多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常感到措手不及,面对其风云变幻而束手无策,任广大青少年在其中自发地去适应、模仿和闯荡,而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教育。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故有观念,从以往品德教育的封闭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社会效果为准则;以商业行为和传媒为途径进行引导,走向社会,走向青年,走入青年活动的每个领域中去,消除教育盲区,对青年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展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变无组织为有组织,变无序为有序,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旋律。

二、科学地美化生活

求美已是青年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和欣赏美、表达对美的认识。这就极大地拓展了生活美的领域、范畴和表现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青年对美的需求,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青年出于好奇,追求新颖、出众,以奇为美,以怪为美,甚至为追求某种享受、某种刺激而玩物丧志,甚至走上邪路。这就违背了美的科学性和生活美的严肃性,必然受到来自生活本身的惩罚。

我们要在青年品德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准,将真、善、美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高尚情操,引导青年科学地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指导青年的美容、健身和性的文明,完善服饰、家居、环境、社会交往和礼仪的美化。这些都应是现代青年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把品德教育与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品德教育与民主法制、心理健康领域无论作为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行为形态,都是紧密相联的。作为意识形态,它们都是由两个方面获得的:一是在社会生活影响下,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再由社会舆论肯定与否定固定下来的;二是由社会特定环境施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使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相应认识、情感、信念、动机、意识等,并成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而形成的。作为行为形态,都是在某些意识形态驱使下的个体活动。这些活动通过自己或他人根据社会行为准则作出判断和评价,反馈到意识形态,在原有的认识、情感、动机等的支配下逐渐形成自觉性、习惯性行为。

以往的品德教育,大多把目光仅停留在道德原则上,与其他领域分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民主生活和法制建设越来越趋于完善,发扬民主、遵纪守法意识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从广泛意义讲,帮助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也就是提高其社会公德水平。

增进青年心理健康,是青年在良好的互助关系中,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及其他技巧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而实现的。其主要通过提高认识、理顺情绪、消除不良症状,矫正不良行为,学习新的适应模式来达到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只关心人的思想品德问题,而不关心心理问题,或者把某些心理问题也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这都是片面的。目前,不少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青年品德教育必须关心青年的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完整的效果。

四、适应道德准则的延伸与发展

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一是这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二是现行政治经济体制。前个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后个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计划经济年代,整个社会都高度组织化、统一化。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非常一致化,从而形成单一的价值观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了维系几十年的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形式和管理制度,出现了诸如雇佣、协作、合同等新型关系。人与人之间增添了许多赤裸裸的利益冲突。这就使得道德准则由以往的单一成份形成多成份、大包容格局。有人认为这种格局的出现意味着社会道德水准的滑坡。其实这正是当今社会存在所反映出来的真实局面。它不能用简单的是与非来加以判定。比如,除了以往一直推崇和倡导的舍己利人仍在继承和发扬外,还应有“利人不舍己”、“利人亦利己”、“利己不损人”等各种道德准则同时并存。这就带来两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道德还坚持否?青年品德教育的着眼点在什么价值观位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其基本内涵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我们必须坚持培养一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先进分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和榜样,带动广大青年,实现“四有”目标。同时,要打破以往的思想束缚,将品德教育由以往“一大二公”的正统殿堂扩展到个体农、工、商中去,倡导友好、公平、勤劳致富,积德行好,与人为善,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损人利己行为。对另一些青年,则教育他们不违法,不要危害社会和他人。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1.坚持说服教育原则,在充分教育、引导基础上尊重个人对行为准则的选择,决不能采取疏远、孤立方法,更不能批判斗争,以尽可能多地团结各层次青年。2.变组织行为为社会行为。要打破以往由学校、工厂、机关单位发放小册子、坐下来学习讨论的老框框,广泛深入到村民小组、居委会、城镇社区、工商业户中去,把教育同经济手段、责任承包制等结合起来,把道德准则具体化、量化显示,用责任达标形式来保证。3.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正气,鼓励先进,批评不良,使每个青年都置于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围之中。

应该说,形势的发展给青年的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更加广阔的领域。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就一定能创造出新时期品德教育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2000-03-22

标签:;  

拓宽青年德育新领域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