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长岛论文

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长岛论文

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岛县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海洋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4万多长岛县人,坚持“以苦为乐,以干为本,以富为荣”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渔兴岛,大搞海洋开发,走出了一条耕海牧渔的新路子。据统计,199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28.4万吨,比1978年增长4.9倍。其中,养殖产量20万吨,占总产量的74%。目前,全县海上筏式养殖面积6万亩,整个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已形成一个广阔的“蓝色牧场”。在海洋产业内部,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开发领域由近海到远海,由国内到国外,由海上到海底、陆上立体开发,逐步拓展,实现了由封闭的岛陆型经济向开放的海洋型经济的战略转变,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4亿元、人均1.46万元。水产品28.4万吨、人均6.6吨。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占有量居全国12个海岛县(市、区)和全省县级之首。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产总产量、人均储蓄金额居全国县级第一。在当前面对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国际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为主要标志的世界海洋新秩序建设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纷纷调整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掀起开发利用海洋新热潮。很显然,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立足海岛优势,面向海洋,放眼世界,加快发展,努力抢占海洋开发利用的制高点,抢坐跨世纪海洋经济发展的“头班车”,使之成为全省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基地和桥梁,充分发挥建设“海上山东”的旗舰作用,将是历史赋予长岛人民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在这一前提下,本研究报告,将围绕长岛优势,就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作超前性探讨。

一、长岛县发展海洋产业优势分析

(一)地理区位优越。长岛县,位于渤海海峡黄、渤海交汇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7°53—38°23,东经120°36—120°56,岛陆总面积56.17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46.14公里,海域面积8700多平方公里,由南南西—北北东向展布的32个岛屿所组成的长岛县,恰似镶嵌在渤海海峡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占据渤海海峡宽度的3/5,构成了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是海陆纵深交换与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山东开发海洋的桥头堡和跳板。它北距辽宁省的老铁山42.2公里,南距蓬莱7公里,与日本、韩国一水相连。从长岛县到韩国的最短距离300海里,海运时间只要20多小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海洋产业、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海洋资源丰富。众多的岛屿,宽阔的海域,绵长的海岸线,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海洋生物,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长岛县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流水长通,饵料丰富,水交换快,适宜多种鱼虾贝藻类生栖繁殖,是中国海精品基地和北方鱼回游的必经之地。据调查,长岛海域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鱼类30种、虾蟹类5种、螺贝类7种、藻类9种、其他类10余种;可供开发利用进行增养殖的水域、滩涂分别为70万亩和50万亩。1995年3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鲍鱼、扇贝、海带之乡”。

2、港口水运资源多样。全县诸岛岛岸线曲折,岬弯交错,构成了35处港湾,占山东省200多个港湾的1/7。其中,离岸2000米以内的沿岸浅海水域,自然水深可达—10米以下的深水泊位的港址就有多处。丰富的港址资源,为港口的开发建设,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条件。

3、海洋旅游资源多姿多彩。长岛县诸岛,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多,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1.9℃,又是海市蜃楼的出没之地,素有海上“仙山”之誉。比较有名的名胜奇观如彩石如珠的半月湾,庄严古朴的显应宫,瑰丽迷人的宝塔礁,宏伟壮观的玉石街,神奇飘渺的海市蜃楼和海滋,许多奇石、异洞,也千姿百态,神秀异常,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是海内外游客的避暑胜地。1988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长岛经济,历来以海洋捕捞为主,与南、北陆地交换营生,鱼产品商品率高,商业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岛民即有采贝渔猎活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兴起了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的发展,为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1995年同1989年相比,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人均占有水平居全国12个海岛县(市区)和全省县级之首,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水产品产量、人均储蓄余额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在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的基础上,已经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行列。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县筏式养殖总规模达到6万亩,列岛周围已形成一个广阔的“蓝色牧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县乡村一起上,县内县外齐发展、贝藻珍鱼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养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1995年,全县农产品总量达28.4万吨,其中,养殖产量20万吨。显然,养殖产量、收入已占渔业总产量、总收入的74%和75.6%。捕捞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全县机动渔船已发展到3000多只、5万千瓦。其中远洋捕捞渔船106只,捕捞产量38000吨,占捕捞总产量的50%。第二产业蓬勃兴起,全县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海洋药物、修造船业、塑料、毛纺等10多个门类;初步建立了具有海岛特色的工业体系。199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已达到6.8亿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增加值1995年达到2.55亿元。

3、基础设施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渔村经济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1995年,渔村人均固定资产10万多元,全县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完成了与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0多项重点工程,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七五”以来,全县共投资7亿多元,兴建了两处千吨级滚装码头。其中长岛港、南隍城港、砣矶港、南龙须港、大钦岛港的新建与扩建,蓬莱轮渡班次的增加和长蛇岛轮渡航线的开通,有效地增强了海上运力,改善了交通难的状况。微波通讯的开通,电话程控化的实现,结束了长岛县通讯不便的历史。

4、海洋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先后率先实施的以海带为主的“捞铜工程”、以扇贝为主的“捞银工程”和以鲍鱼为主的“捞金工程”以及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实施的以海洋食品、药物等新兴产业为主的跨世纪的“钻石工程”,标志着长岛县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县中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2317人,占全县总人口比重为5.6%,居全国首位。

5、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该县确立了“立足开发,全面启动,以贸带经,以经促贸,创造条件,加快开放”的新思路,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县合资企业发展到71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00多万美元,累计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产品已销售韩国、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并与香港中银集团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资海岛县”。

二、长岛县发展海洋产业构想

开发利用海洋,实际上就是立足于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索取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生存空间。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很快,除了海洋交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不断上新台阶之外,一些新兴海洋产业正在崛起,海水增养殖业、海洋药物与化学有用元素提取等,都以强劲势头在全国各地铺开。可以说,现在我国的海洋产业已经从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方向发展,并且孕育着未来产业。自山东省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目标以来,长岛县海洋开发利用有了长足发展。一是海洋产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速度。进入90年代,海洋产业产值增幅达到30%。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原来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格局,其比值达到了38,43,19,第二产业产值初步超过了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

总结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结合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实际,海洋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在保持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发和培植未来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大力发展以海珍品养殖和远洋捕捞业为重点的第一产业。这是海洋产业中的基础性产业和永久性产业。目前,海珍品养殖已成为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继栉孔扇贝和虾夷贝养殖之后发展起来的鲍鱼养殖已形成规模。最近该县提出了“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拓展领域,优化结构,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养殖业的总体思路,即在开发重点上,以鲍鱼为主,贝、藻、珍、鱼全面推进;在开发领域上,以县内为主,县内、县外、海上、海底、陆上立体化开发;在开发力度上,以渔村为主,县、乡、村、个人多层次发展。到本世纪末,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0万吨(人均10吨),水产总产值61亿元。我们认为,这一总体设想,完全符合长岛县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今后的任务,就是要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科技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另外,在捕捞业中,长岛县提出了要进一步从政策上、科技上、组织上加大力度,坚持多项作业相结合,远近海相结合,国内国外渔场开发相结合,不断拓宽捕捞生产新领域。到本世纪末,全县新增198千瓦以上渔轮30对。其中440—735千瓦渔轮10对以上,使全县捕捞能达到10万千瓦,产量15万吨(人均4万吨),产值15亿元。我们认为,今后在持续稳定发展近海捕捞的基础上,要花大力气重点抓好远洋捕捞生产:一是要大力发展远洋渔轮,搞好渔轮加工、保鲜等配套设施,增强远洋渔轮捕捞、加工、保鲜生产能力;二是积极组建远洋捕捞队伍,努力开拓国外渔场,不断扩大远洋捕捞规模。

(二)大力发展以水产品加工和修造船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海洋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发达的第二产业,能够促进和带动整个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目前,长岛县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水产品加工和修造船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今后应在现有基础上,立足海岛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精尖产品开发为突破口,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不断上规模,上水平,积极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

1、积极发展以海洋食品和海洋药物为重点的水产品加工业。针对长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品质独特、营养价值高的优势,应在深加工、精加工上下功夫,努力争创名牌产品。目前,长岛县已提出了以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出口创汇特点的海洋食品、海洋药物为重点的海洋开发“钻石工程”。今后要通过外引内联等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和新的优势骨干产业。

2、借助海岛地理区位优势和港湾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修造船业。从长岛县情况看,发展修造船业,既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又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造船业东移,日、韩、中分列世界前三名。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球海运船只的1/3船龄超过15年,将面临更新,机遇难得。本世纪内,应把修造船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逐步使该县成为渤海主要的修造船工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以海上运输、旅游和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兴旺发达与否,已是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如何加快第三海洋产业的发展,则是海洋产业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快发展以连接环渤海港口为重点的海上交通运输业。长岛县优越的地理区位,具有发展海上运输业的良好条件。按照现代化交通构筑大高外、大枢纽的要求,借鉴陆上运输业发展经验,采取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一齐上的方法,建港口,办海运,做到超前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搞好港口码头建设。二是超常规发展海上运输企业和船队,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和规模。三是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有计划地开通与大连、营口、天津等几个主要环渤海大中城市的海上交通运输航线,增加同日本、韩国直航的海上鲜活运输班次,不断提高海运的外向度,使长岛成为环渤海交通枢纽和重要的鱼货集散地。

2、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把长岛建设成为“海上乐园”。滨海旅游业是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长岛县实施的“旅游兴岛”战略,经过开发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下一步重点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区开展六大特色旅游,开辟三条旅游航线,配套完善旅游设施,形成以南、北长山岛为中心,以南五岛为横线,以北五岛为纵线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要突出“海、岛、山、林、奇、俗”等特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游览、探奇、娱乐、垂钓、访俗、寻幽等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努力把长岛建设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以旅游观光、海岛度假、会议基地为主要内容,具有健全生态、优美环境的渤海湾地区旅游胜地、渤海海峡旅游热线。据统计,1995年,来岛旅游观光的人数达到10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3600万元。

3、加快海洋服务业发展。海洋服务业是海洋综合管理和各类海洋开发活动的支柱性、保障性产业,也是一项新兴的海洋产业。其内容可分为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技术服务两大类。长岛县作为山东唯一的海岛县,应充分利用海岛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努力把长岛建设成为“海上山东”和渤海海洋开发服务基地。从长岛县实际情况看,近期重点抓好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从长远看,随着长岛的开放,应把长岛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海洋开发的金融、贸易、科技、信息、通讯服务中心。

三、发展海洋产业的路子

(一)走海洋产业化发展之路

实施海洋产业化战略,是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面发展海洋产业,振兴山东海洋经济的成功之路,也是长岛县海洋经济迅速腾飞的一条重要经验。所谓海洋产业化,其实质就是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的科学配置,不断促进产业素质的提高,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即综合效益、结构效益、规模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佳耦合。包括按照产业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社会需求和资源特点,合理配置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其各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改善经营体制,实行渔工贸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兴产业和名特优产品,促进海洋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等等。

多年来,长岛县始终坚持了海洋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以发展海水养殖业为突破口,以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中心内容,逐渐形成了由小而散到规模化、集团化,从县内到县外,从国内到国外,从近海到远海,从海面到海底,从单项平面到多层次立体开发新格局。目前海洋产业已形成了以海洋渔业为支柱、海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海洋运输、修造船业、旅游等全面发展的海洋产业群体。

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规律,今后在海洋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科学规划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布局,这是海洋产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产业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它具有宏观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并且同科技进步、科技革命紧密相联系。从产业的宏观性和动态性特征来看,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从产业的系统性特征来看,各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的质的关联性和量的比例性,如果人们不能自觉地保持这种客观的关联度和比例性,就会破坏系统的合理结构,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因此,发展海洋产业,向海洋要效益,就必须从总体上规划各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合乎自然条件、合乎规律的产业结构。具体讲,一是要按照各产业在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选择和确立好主导产业,然后根据主导产业规划和配置好相关产业或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二是要根据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及其各产业发展现状和社会要求,选择和确立好产业发展重点及其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规划好产业发展技术。要在不断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投入力度,努力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好产业经营体制和产业组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这是海洋产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

根据海洋开发区域广阔,投资大,风险大,协作性强,不宜分散经营等特点,切实做好集约化经营。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统分关系,在积极稳妥地推行资产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积极寻求调动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发展贸工渔、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把海洋产业发展同国内外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要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的培养和经营机制的完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决定着一体化经营规模和成效。因此,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就成为发展一体化经营的关键。加强龙头企业的培养,一是要加强龙头企业的技术投入,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武装企业;二是通过完善企业承包制,实行股份制,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逐步把龙头企业建设成为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作用。完善经营机制,建立起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关系,是贸工渔一体化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按照经济规律,妥善处理好一体化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处理好这些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另外,凡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都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好合同或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经济活动建立在可靠的法规基础之上。

(二)走开放之路

开放海岛,是综合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长岛县在不开放的条件下,解放思想,巧做文章,针对外商不能进岛的实际,采取“外商在岛外接,样品在岛外看,项目在岛外谈,协议在岛外签”的灵活方式,不断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为充分发挥长岛在建设“海上山东”的积极作用,应把长岛县建设成为具有速度高、效益好、生态环境优美的经济开放系统。为此,我们建议:要象大连市的旅顺口那样,尽快开放长山列岛,把长岛县列为国家开放地区,实行全方位开放,并且逐步创造条件,把长岛县部分岛屿办成中国北方的自由港。所谓自由港,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内划出特定的区域,并将其置于本国海关关境之外,开展自由国际贸易的地方。因此,自由港具有“四大自由”的特点:区内与境外货物进出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货币兑换自由。显然,自由港创造一个“境内关外”的特殊的经济环境。正是这样,创办自由港要具备以下原则和条件:

1、经济地理区位最优原则。自由港选址地的各种交通方式便利程度、资源丰度、资源增值程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区域性经济中心相对位置关系、与已有港口相对位置关系等。

2、腹地最大原则。自由港腹地辽阔与否、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产品商品率大小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其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方向。

3、自然条件最可靠原则。自由港选址的地质基础稳定程度、地貌条件、港湾的水文状况、航道深度、宽度、淤积程度以及风力、风向、雨日数、雾日数等气象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其发展。

4、最大限度地开放原则。自由港是当今世界最为开放的经济发展形式。因此,在选址时必须考虑适于开放的港口(港区),这有利于货物、人员、资金进出自由,有利于自由港繁荣。

5、最大限度的对内封闭原则。自由港以关境线为界,和其它地区严格区分开来,仅以海关相通。一句话,易于封闭,便于实施隔离和便于管理,有利于推行自由港政策。

根据创办自由港的原则和条件,结合长岛县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长岛建设我国北方自由港是十分合适的。

第一,符合经济地理区位最优原则的要求。长岛位于渤海海峡,置于黄海和渤海交汇处,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容易接受日本、韩国的经济辐射。北部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市、西北部与天津市、南部与蓬莱等地相望,容易接受我国北方几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同时,与山东半岛的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相隔不远,易于联合和互补,形成经济网络。此外,与渤海湾的东营市胜利油田、滨州市、莱州市、龙口市以及潍坊市的盐化基地寿光市等地连成一片,有利于这地区的整体协作。总之,这一广大地区是长岛自由港的广阔腹地,支撑着长岛自由港区的繁荣。

第二,长岛县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作为海岛县居全国12个海岛县(市区)之首,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进入小康县并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长岛县海洋资源丰度高,资源增值快。同时自由港选址的地质基础稳定程度高,港湾多且有长岛港、南隍城港、砣矶港、南龙须港、大钦岛港等众多优良港口,港口水深域阔,不淤不冻,适合建大港口的要求。

第三,适合最大限度的对内封闭原则要求。长山列岛四面环海,离陆地都有相当一段距离。北面离辽宁省的老铁山42.2公里,南边距蓬莱县7公里,西边离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沿海城市都有相当距离,有几百公里之远,东面要经过公海才能到达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因此,这种区位优势使自由港对内容易封闭起来,便于管理,使自由港的特殊政策在岛内畅通而不受干扰。

总之,长岛只要允许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开放并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在长岛的几个岛屿建设自由港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长岛自由港区的建成使用,将对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中下游一带以及东北亚经济圈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走“科技兴海”之路

综合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是一项新兴事业。这项事业特点是技术性强,需要多种高新技术支撑。因此,加速海洋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就必须十分重视海洋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首先,坚持海洋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海洋科技,要明确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这是实现科技兴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树立大海洋科技和依靠科学技术取胜的思维方式,树立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在全县工作中的优先地位。海洋科技工作要把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推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海洋科技要从增强全县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攻克海洋科技中的尖端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要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加强全县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科研开发条件,使基础研究与尖端技术研究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规模科技优势。要利用长岛县地处环渤海和黄海的区位优势,结合山东省对外开放形成的有利条件,扩大海洋科学技术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交流,为下一步长岛县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服务。发展海洋科技事业,归根到底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要加快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海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长岛县的“钻石工程”再创辉煌。

其次,制定海洋科技发展目标。发展海洋科技,要有一个目标规范,这是实现长岛县科技兴岛的基本条件。

海洋科技进步对长岛县经济增长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抓住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个重要环节。在本世纪末,提高到70%,2010年达到80%。要加快“海洋科技兴海”步伐,尽快形成一批海洋农牧业、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海洋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和产业集团。到本世纪末,全县养殖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46亿元。捕捞总产量15万吨,产值15亿元。同时,以海洋食品、海洋药物为重点的加工主导产业将得到超常规的发展,其产值接近或超过养殖业和捕捞业之和,为实现“海上山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科技兴海”,加快“海上长岛”的建设步伐。

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许多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山东省是一个具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的大省,具备开发海洋,大规模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因此山东省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长岛县四面环海,海岸线长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把海洋开发与海岸带开发结合起来,与贸易、旅游、出口加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实现“海上长岛”的战略构想。

建设“海上长岛”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合理配置科技力量,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植海洋新兴产业生长点,不断向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变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洋经济优势。因此,围绕建设“海上长岛”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海洋区位、资源和科技三大优势,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综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产业的能级跳跃;以成果储备为基础,保证海洋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后劲;积极实施科研超前,市场导向战略,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开发科研、开发和推广,使建设“海上长岛”战略得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长山列岛更加繁荣昌盛。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已被人们所确认,并取得了成功。其原因在于:一是依靠耕海牧渔道路;二是依靠改革开放政策;三是依靠科技兴海战略;四是依造“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因此,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具有普遍性意义,而且具有特殊性意义,尤其对我国海岛建设具有借鉴价值,对长岛县建成“现代化县”宏伟目标具有巨大推动力。

标签:;  ;  ;  ;  ;  ;  

长岛县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_长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