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穆霞

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穆霞

穆霞 四川合江县利城高级中学校 646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教师应该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在注重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目前,提高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训空间仍然很大。为此,本文对高中数学教材实施核心素养培训进行了思考,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65-01

数学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突出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秉承新课改的宗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之形成以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适应个体长远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兼顾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关键能力与品格。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中对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提供指引,经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数学概念,从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数学文化基础、数学自主发展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在文化基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形成数学思维;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学习;而在社会参与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以數学观为指导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地位,强调学生主动性

以传统教学模式支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均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学生在其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必须先彻底改变教师主导的地位,师生地位互换,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对学生活动加以指导。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营造探究活动的氛围,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之中,从而以主人翁的身份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通过自主探究结果,掌握数学知识。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为例:课程中需要了解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结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口述便能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实现基于高中数学教材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可以先根据教材内容找出相应的实物(图片)提出问题,比如篮球、圆柱形笔筒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出相应物体的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教师再以数学专业术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2.自主探究,合作共进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结果,而当前正处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实践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普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不同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往往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真正参与,而其他学生则是跟风附和,并未能真正融入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分小组合作研究、辩论等形式,分小组时,学生的搭配应做到均匀,避免优秀生过于集中,做到自主独立探究,合作研究共进,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学生们学习圆柱表面积为例:可以先将所有学生按成绩交错均匀分为若干小组,保证每一小组中均有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后提出问题。当圆柱表面积计算作为新知识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必然不知所措,但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面之后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圆柱表面的构成,上下为两个圆面,中间部分则可展开为一个长方形,而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则是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各小组学生拆分圆柱结构,进而探索圆柱表面积,这一过程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确保教学过程不流于形式,并通过优等生带动不同水平学生共同进步。

3.坚持学以致用,课堂内外并进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一堂课仅有40分钟,仅仅依靠这短暂的40分钟尚不足以达到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实践,而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现象,因此可以结合课外的生活现象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课外时间较长,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空余时间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自主探索,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例,在学习了统计、概率两章的知识后,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概率事件作为课外探究任务,由于学生众多,他们的兴趣爱好会有差异,所以可以设置多个任务由学生任选其一。比如不看往期实力,单从概率学的角度计算一只足球队参与世界杯获得冠军的概率,而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则可以篮球比赛夺冠概率作为任务。布置任务时不向学生指明具体数据,而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应数据的检索,比如世界杯决赛阶段一支球队夺冠的概率,计算时需要的决赛球队数量、晋级机制等均由学生自主收集,以此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课外任务除了单独完成外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发布,通过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比如有些学生成绩好,但是对球队赛制的内容不了解,而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不好,但对比赛赛制十分清楚,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整体得到提升。

三、结语

在我国,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操作方法仍在探索之中,而培养核心质量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等因素,积极探索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韦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8,(06):71-72.

[2]吴银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略思考[J].名师在线,2019,(06):45-46.

[3]林轩.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7,(12):35-37.

论文作者:穆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论文_穆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