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银燕

(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228)

摘要:目的 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n=40),观察组则给予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n=40),治疗28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针;穴位注射;中风恢复期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引起的,患者颅内出现血流障碍,导致供血不足出现语言障碍、嘴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中风病程在半年以内的称之为恢复期,是改善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的关键时期,若在恢复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留下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应该重视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2-3]。本次研究选取80例相关病例为研究对象,就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9-76岁,平均(59.76±2.32)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9岁,平均(62.19±3.71)岁。组间自然信息具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病程在15d到0.5y之间;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③均符合西医《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与中医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中的诊断标准;④对本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精神意识障碍;④过敏体质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取患者患侧上、下肢关节部位的穴位,包括: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等穴,可依据辨证及病情酎情增减。操作时,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在针刺部位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调整电流大小至患者能耐受为止,电针治疗30min后取针。

观察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药物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电针治疗结束后,取患侧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垂直进针待针刺得气后回抽,回抽无血时,缓慢推入药物。注射穴位需轮替取穴,单日选手三里、足三里;双日选臂臑、梁丘;每次注射药物2ml,每个穴位1ml。

两组治疗方式均每天一次,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一天再进入下个流程,连续治疗28d。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脑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评分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采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评估,良好>80分,一般=60-80分,<60分为差;肢体功能采用偏瘫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0%,对照组为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脑栓塞、脑出血、脑血栓均属于中风的范围,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的,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4]。中医将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长达1个月为急性期;发病2周-半年为恢复期;发病半年以上为后遗症期,对中风恢复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5]。电针是一种新型的针刺治疗方法,通过将针与电针仪结合起来刺激患者的穴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人工针刺的劳动量,操作更加方便。电针可以疏通经络,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通络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不足的问题,同时电针通过电流持续性的刺激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加快,防止肌肉萎缩,使受损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6]。穴位注射是通过在相应穴位上注射适量的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注射不仅有针刺的作用,而且药物经穴位注射后可在腧穴处长时间存留,增强了药物对机体的作用[7]。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能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早日恢复[8]。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分别为90%、(81.52±5.61)分、(71.94±25.48)分,对照组分别为70%,(62.81±7.26)分,(59.31±23.82)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1-2.

[2]黄静,赵伟军.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R].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85-87.

[3]庞远.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1-51.

[4]郭毅坚,吴成翰.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中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和肢体功能的影响[R].光明中医,2012,27(7),1385-1389.

[5]王瑶.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1.

[6]李伊朔.不同穴组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46.

[7]杨凯.穴位注射太阳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2-14

[8]夏德雨,李巍,吴正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后神经 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R].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15-16.

论文作者:刘银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银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