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论文_李平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论文_李平

邳州市路桥工程处 221300

摘要:为了有效降低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则应严格落实沥青路面施工工作的各项技术要点,只有在施工过程的没想工序中充分把握各项哪个质量控制措施,针对施工工序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早防范,才能够真正提高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水平、促进我国公路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分析,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强化显得至关重要,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则需要立足于施工技术的改善,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全面分析施工质量技术控制要点,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图纸和原材料质量过关是根本前提,同时依据相关规范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也需要关注配合比是否合格,以此保证路面的密实性与平整度。

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及原因

1.1裂缝问题

市政道路的路面由于长期受到车辆的快速碾压和重量较大的车辆反复碾压,因此在早期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根据诱发裂缝的因素不同可以分为温度型、荷载型以及结构型等多个种类。首先,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所吸收的热辐射量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软化的情况,此时如果车辆的重量超过软化后沥青的荷载能力,就会使其产生形变。而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沥青的表面还会出现温缩裂缝,其表面较脆弱。其次,在长期超荷载使用情况下,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结构和粘附性就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沥青面的滑动,造成剪切裂缝。而随后路面经过荷载的长时间作用,导致剪切裂缝扩大,并逐渐向上转移,导致路面整体开裂。第三,在路面铺设过程中,要求沥青层要均匀且等厚,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沥青物料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施工后路面的抗压能力就会发生改变,容易引发路面结构不稳定的情况。

1.2坑槽问题

水侵害是一种路面项目常见危害之一,在路面项目设计阶段就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在内,并提出解决早期水侵害对路面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及北方夏季的降雨量较大,水循环现象会导致沥青表面的保护膜受损,并降低已经凝固的沥青的粘附性,使沥青层和混凝土层发生剥离情况,并造成沥青层结构松散和坑槽问题,坑槽出现后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受力情况,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老化程度。

1.3车辙问题

车辙问题主要是由于车辆长时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局部进行碾压,导致局部受力不均匀,因而产生了车辙问题。同时,在高温环境下沥青混凝土路面还会出现泛油的情况,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沥青铺设设计过程中,油石的比例偏大,当高温对路面进行影响时,沥青受热后变软并膨胀,由于油石之间的缝隙较小,因此会有部分溢出路面的情况。此时沥青层的粘附性会更低,如果在承受较大压力碾压后,就会形成车辙,而由于沥青本身的性质,车辙并不会及时复原,待温度降低凝固后就会形成一条车辙的痕迹,导致周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受力不均匀。

2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1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的配比

在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时,应当根据施工道路工程的指标与设计需要进行设计,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比设计、目标配比设计和生产配比验证等三个环节来确定整个项目工程的集料等级及沥青混凝土用量。该工作应当由项目工程实验人员来负责,实验人员在把原材料准备好之后,再把原材料送至具备检验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务必提前检验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对后续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沥青混合料拌制

分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方法,可以是热拌热铺,也可以采用热拌冷铺的方法,通常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热拌热铺的方法。将专用拌和站和试验检测室设置在拌和场地,由试验检测室对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严格控制,一般温度需控制在70℃左右,气温在5℃以下或冬季气温虽在5℃以上,但有大风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规定方能施工:运输车辆有覆盖,到工地沥青混合料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40℃,煤沥青混合料不低于100℃。

2.3沥青混合料运输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的沥青混合料在装料前需要将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洗洁剂涂刷在车槽内,车厢底部不得有多余的残液积留,避免汽车底板上黏到混合料。与此同时,按照一后一中的顺序在装料时来回移动,杜绝混合料可能出现的离析问题。运料车载装满料之后为了防止温度降低过快,还需要用篷布绑扎牢固、覆盖严实,运至现场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需控制在130℃左右,且到达现场后不得对运料车的篷布随意揭开,卸料过程需由专人指挥,避免运料车冲撞到摊铺机。为了保证路面平顺和混合料摊铺不间断,需要保证运输车辆的装载量运输车辆数量配备足够。

2.4 沥青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凝土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保证需要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通过合理的施工部署确保路面施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沥青混合料在正式摊铺之前必须清扫干净将要摊铺的路段,在修补之后喷洒足够的透层油,确保施工路段上下层的黏结性,之后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摊铺机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同时在正式摊铺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合料的摊铺厚度随时检测,对松铺厚度及时调整,一般松铺的厚度偏差需控制在0~3mm 之内。测量组设置在施工现场,对高程和横坡随时检测,在发觉异常问题后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路段在摊铺完成之后未经压实是不可由施工人员进入踩踏的,如若发生特殊情况可以采用更换混合料或是人工找补的方式予以修正,遇到严重的缺陷需及时铲除,对摊铺工艺进行改进或是调整摊铺机。

2.5 沥青混合料碾压

路段在摊铺好之后需要进行碾压,通常市政道路是否足够平整也正是取决于碾压机器的合理配合以及碾压技术的使用。本着紧跟、慢压、高频和低幅的基本原则,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需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和复压,初压环节温度通常较高,紧跟初压之后的复压温度也不可过低,否则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凝固。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碾压,及时消除路面的填补缺陷和路面轮迹,终压环节需紧跟复压之后,缓慢前进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2.6 路面接缝处理

通常一台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形成的纵向接缝需要在已经摊铺的部分留下一定的距离不碾压,这就是后续高程的基准面,通过热接缝形式形成摊铺重叠层,再利用跨接缝碾压对缝迹予以消除。利用人工切齐铲除前一天摊铺的路段尾部,清理干净废料,涂刷一定量的透层油,从接缝后开始摊铺机熨平板,利用钢桶式压路机实施横向压实,一般碾压的宽度不超过20cm,从先铺路面跨缝向新铺面层移动。质量稳固是道路工程施工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对施工技术不断规范,利用动态化管理控制施工全过程,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严密设计和精心组织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高质量和高水平,打造精品市政工程。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应从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着手,结合整个过程中施工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理念贯彻落实到底,以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良好,提高路面质量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华泰. 有关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

[2]雷海强. 探讨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

[3]蔡庆林. 对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7(25)

[4]王爽元.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世界.2017(29)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论文_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