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业向高效化和精细化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应用。本文将通过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控法,从工程的估算、预算、概算等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BIM技术对工程造价所体现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1导言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该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往往在精度上难以得到保障,而借助BIM技术则可以绘制出三维施工图,从而获得准确的工程量,有效地提高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因此,需要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进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水平。
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造价缺乏多方协同平台
在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涉及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利益相关者,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多重身份协作平台,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统一的成本目标,确保项目成本,成果的准确性。
2.2工程造价数据分析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涉及广泛的复杂建筑材料类型,价格和品种都需要综合评估,特别是材料价格,是基于市场的波动性和不断变化,不能与实际市场差距的局面很多企业直接使用政府发布的配额数据,并且长期以来不会更新和改进数据,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充分、客观地反映生产企业的实际运行水平。
2.3模型数据难以共享
建筑行业由于技术水平低,使项目成本数据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导致了行业的成本结构仍处于不合标准的建设,传播和交换的大量的数据丢失将严重阻碍项目成本行业的内部信息,影响项目成本的准确性在不同程度的施工风险。
2.4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的发展具有局限性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大型基建工程数量也逐之增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国家对工程管理的管控也更加重视。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建设项目的数据量过大,且计算步骤较为繁杂,使得传统的造价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的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地限制。
(1)由于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使得工程造价数据计算不够准确快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无法达到标准,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行业经常使用的工程造价软件也较为落后,在计算数据时,仍采用传统的表格套价法,仅能满足常规的投标预算和结算需要,无法把庞大的数据进行清单归类分析,这就造成数据的准确率降低,不仅数据计算花费时间长,还无法满足建筑者对楼层空间、时间、维度和各区域间的信息需求。
(2)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未能顺应时代发展。过去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虽然对建筑业进行了管控,但只是粗略的在工程的开始和收尾发挥了作用,而并非始终贯穿于项目全程,然而,一个好的工程项目从环节、时间和区域都需要进行精化。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时,传统的造价机制本身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精细化不能得到满足,这也就使得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建设单位选择并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该阶段并非是针对工程单价和工程量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而是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投资概算和结算情况与相类似的建筑工程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案。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以实际模拟的方式将抽象化的建筑情况,形象化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客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投资和决策工作提供参考。投资决策阶段,工作人员通过引入BIM技术可实现历史数据的积累,并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抽取出关键性的造价指标,为工程估算造价提供快速指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从而确定出最优的投资估算方案,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3.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概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资料的精确度、设计深度和完整程度等。如果项目资料中仅包含工程地点、规模、工艺流程等信息,此时,可以查阅参考其他相似工程的概算编制数据;如果缺乏类似工程的资料,则采用概算指标对施工设计图进行编制,并且一定要确保施工设计图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将建筑工程造价核算的历史数据积累到数据库中,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工程造价指标,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指标,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能够使工作强度得到极大地降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优化,这样获得的建筑工程造价数据更加地客观,准确,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在BIM技术下,还可以对设计成果进行检查设计,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有效解决对策,防止工程造价频繁变动,同时也为下阶段的建设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量的计算是一大难题。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与检核。在当前的工程量计价模式下,招投标双方都必须对工程量进行反复计算,且招标方还要额外对标底定额消耗的工程量以及清单量进行计算,工作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清单中的内容。因为参与计算的工作人员不止一个,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也各有偏向,致使工程量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成熟,工程造价单位以及建设单位都可以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BIM模型对工程量信息进行搜索查询,然后结合项目特征编制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量清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清单缺失,还避免了工程施工中出现工程量计算差异的问题,减少了施工双方的矛盾。
3.4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结算阶段,传统的施工单位都是采取按月结算的模式,在每月的中旬施工单位先预支项目工程款,然后在月末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结算,但在传统的二维图纸造价管理中,工程数据很分散,对工程量的汇总与拆分也较为困难,介于这一点,在造价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将算量软件导入鲁班造价软件,初步形成粗造价文件,使得框图出价成为了可能,在BIM模型中工作人员可以按需勾选,从中找出所需要的工程量信息,以实现实时结算。现以16~18层柱、梁混凝土消耗为例,工作人员先从出价的构件图形中进行选择,从中找出每一个构件的清单定额,然后从中筛选有效信息,进行建立一个独立预算书。
3.5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BIM技术对工程竣工管理的影响很大。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图纸设计不完善、工程资料不齐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工程竣工结算无法顺利进行,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但如果引用BIM技术,通过数据建模,工作人员可以将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不仅便于了信息搜索,还有效的对全部数据进行了存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造价控制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BIM技术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BIM技术成熟的优势还不够全面,推广应用环境广泛,将为项目成本管理带来突破性的变化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丽萍.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217.
[2]孙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86.
[3]陈曦,陈建川.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7(10):42-43.
[4]石磊.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94-95.
论文作者:张庭亮1,杨森强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数据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量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