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湖南教育版“地理Ⅲ”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例_洞庭湖论文

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湖南教育版“地理Ⅲ”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例_洞庭湖论文

在地理新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湘教版《地理Ⅲ》“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为例论文,湿地论文,新课程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标教材《地理Ⅲ》(湘教版)大量运用了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现以“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例,谈谈对案例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课本案例的精讲与拓展

教材的案例经过精挑细选,能够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问题的设置也很有启发性,因此要精讲课本案例。例如:选择“洞庭湖的变迁”这个案例来探讨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很有代表性的。教材通过“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萎缩的洞庭湖”、“洞庭湖‘变’大了”三个案例较好地呈现了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前后的变化,但对退田还湖后湖区产业的变化及农民的出路问题,教材并未深入分析,仅以活动的方式留给学生探讨。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农民失去土地的艰辛与无奈,因为不了解而不能感同身受,探讨就无法深入,也就难以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因此,我设计了题为“洞庭湖区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的活动,作为本课主题活动之一供学生选择。(如下表)

主题活动:洞庭湖区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研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之后,我国

究政府在长江中游实施退田还湖政策。从“与水争地”

背到“为水让路”,洞庭湖流域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

景变化呢?

了解湿地的作用,认识恢复湿地的重要性,探讨解

目 决退田还湖后出现的新问题。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活动主要通过上网查找相

关资料完成。

1.了解退田还湖之前湖区农民的生活。以某一家

活 庭为例,介绍该家庭主要成员及各人所从事的工作、

动 收入状况及受洪水影响情况。

步 2.了解退田还湖之后,当地基础设施的变化,该家

骤 庭的就业状况、收入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对于他们的困难,你有好的建议吗?

4.写成调查报告。

二、选取延伸案例,扩大知识视野。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也可选取更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某杂志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失而复得的湖泊:草海》,其中提到解决退田还湖后农民出路问题的方法——“草海模式”。

[案例]

失而复得的湖泊——草海

草海,位于我国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水域曾达45平方千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每年约有400多只黑颈鹤,700多只灰鹤及数十万只鸭类、鹭类在此越冬。

20世纪70年代,地方政府为解决耕地不足问题,开始大规模排水造田,获得330多公顷农耕地,而水面仅剩下5平方千米,草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鸟类几乎绝迹。为恢复草海,重建湿地,1981年动工建设蓄水工程。蓄水后,草海水域面积达25平方千米。草海又重现群鹤齐飞、渔舟唱晚的景象。

但是,蓄水后,“农民要吃饭,要发展;鸟类要生存,要保护。”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呢?1994年,草海保护区管理处与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和国际(TUP)组织开展自然保护与社区扶贫相结合的合作项目,让农民参与草海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因其卓有成效而被国际社会喻为“草海模式”。

项目实施有两种方法:一是渐进战略,TUP赠款帮助草海最穷的人通过开办小企业或做生意脱贫;二是村寨发展基金,将国际组织及中方配套的总共6.72万美元交给农民自己管理。草海保护区管理处给村民们上了一堂自然保护课,然后将保护区的工作交给村民自己去做;同时规定村民想参与项目,必须种5棵树。

“草海模式”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的农户。他们建起了家庭饲养场、食品加工作坊……农民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的信心大为增强。他们意识到“草海”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投入到生态保护中。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删减和处理,形成一个学生学案。希望学生能从草海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为洞庭湖区农民找到更好的出路。

三、探究身边的案例

新课标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倡学以致用。生活中的案例,具体、生动、真实、易懂,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根据案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最终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原理。本课中,我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佛山禅城区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湿地:一条是由于污染而基本丧失湿地生态效益的汾江;一条是目前佛山主要水源地及未来城市中心的东平河。如何确保东平河不会变成第二条汾江?东平河沿岸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因为平时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两条河流,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四、针对案例合理设计问题

怎样设计案例中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合理的?让学生有话说,能激起学生探讨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能真正动脑思考的问题,才是成功的。问题的设置应从教学目标、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认知心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能引导学生探究的高质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题目不可太大,尽可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例如,《失而复得的湖泊——草海》案例设置的问题是:1.“草海模式”成功的核心是什么?2.“草海模式”的成功,需要哪些人的参与?他们是如何做的?对解决洞庭湖区农民的出路问题有何借鉴意义?题目的指向明确,为学生的思路找到一个切入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案例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做好归纳总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案例时,应当恰当地归纳、提升、小结。由单一案例延伸到同类问题,再上升到教材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和规律。本课中我设计的小结是:无论是洞庭湖、草海还是我们身边的河流,任何一种湿地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价值。人类开发利用湿地一定要合理、适度,做到人地和谐发展。保护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湖南教育版“地理Ⅲ”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例_洞庭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