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_杨秋汇

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理疗科 中国天津 300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30例中风肩手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中医传统针刺方法组, B组为西医作业康复治疗组,C 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28天,治疗前后统计结果。结果: C组在疼痛量表评分、改良的Fugl-Meyer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等方面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手综合症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风患者的肢体康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肩手综合症;临床研究

肩手综合征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初期为患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肿胀,特别是手背部皮温升高,手的颜色呈紫色或桔红色,手部活动受限等,后期常出现手肌肉萎缩甚至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从而大大减低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出现血管运动和皮肤腺体功能紊乱;②患肢长期处于不良体位,尤其是掌屈位;③患肢活动不充分;④患肢输液时液体渗入手部组织内。以上因素导致患肢局部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引起肢体肿胀,手部皮肤温度升高,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临床上对肩手综合征亦尚无特效治法,但近年来中医药结合康复疗法在肩手综合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很大地减低了病人的残疾程度。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对比治疗的30例肩手综合症患者,临床疗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住院及门诊筛选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中医传统针刺治疗组A组,西医作业康复治疗组B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入组前三组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中风诊断标准[1];②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③病情处于I期;④病程为1-6个月;⑤年龄在50~70岁。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到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有意识及智力障碍者;既往有精神疾病者;既往有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者以及严重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针刺方法:

主穴为臂中、肩髃、肩髎、肩前、合谷、外关、内关、支正、腕骨、其余为辩证取穴,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2康复疗法

由同一康复师制定的同一训练疗程,包括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冷温水交替浸泡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采用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打正常范围,水肿消失,手肌肉无萎缩。

显效: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受限,水肿基本消失,手小肌肉萎缩不明显

有效:关节疼痛稍好转,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仍有水肿,手小肌肉萎缩不明显。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治疗前,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3.2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疼痛量表)

3.3改良的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功能运动功能评定表)

3.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

3.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参数。对于三组治疗前后上肢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疼痛评分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 检验法以检验治疗是否有效。三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经t检验以评价哪组疗效更佳。检验水准α=0.05。

3.6结果

3.6.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针刺康复C组总有效率为90.0%,针刺A组及康复B组总有效率为7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优于另外两组(详见表1)。

3.6.2三组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C组优于针刺A组和康复B组(详见表2)。

4.讨论

肩手综合症据其临床表现,可分3期:I期表现为肩、手部有疼痛、触痛,手部肿胀、色泽改变,x线片示骨密度正常,此期尚可逆,Ⅰ期可持续3~6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逐渐发展进入Ⅱ期或Ⅲ期;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减轻,手部肿胀和色泽改变减轻,开始出现早期营养不良表现,如肌肉萎缩、血管痉挛、出汗增多及X线片示骨质疏松:III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及肿胀完全消失,主要出现软组织严蕈营养不良性改变,如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冻结肩及爪形手)及x线片示严重骨质疏松,此期已经完全不可逆,患手可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疾。目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痹证”范畴,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进而出现活动不利,而活动少又进一步加剧了气血痹阻,故见肩、手疼痛和肿胀等症。气血痹阻日久则损伤气血,而又会出现气血亏虚的症状,正如《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所云:“偏枯者,因气血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气血凝涩,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 ,“通”和“动”是本病的治疗关键,而我们临床发现针刺和康复正是具有这样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会增加疗效。本研究结果亦表明,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即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以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治疗手法,按照疗程、程序进行治疗和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患病肢体功能和劳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进而重返社会。本临床观察病例数量虽然有限,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优势是肯定的,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

[3]缪鸿石,朱镛.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36

[4]芦海涛.偏瘫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6一18.

论文作者:杨秋汇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_杨秋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