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期权”思想在企业战略更新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权论文,企业战略论文,思想论文,战略论文,更新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商业领域,由于全球化、市场扩张、行业管制解除、信息技术发展等原因,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迅速地变化,企业战略更新势在必行。管理人员在企业战略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利用当前所具有的资源与探索未来新机会之间的矛盾,即如何协调稳定性与变革之间的矛盾。利用当前是指当前的活动范围,当前的地理界限,或者是理性化的活动,它包括节约成本、产品范围的扩大或缩小、销售活动和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等。探索未来包括增加组织的新活动,或扩大地理界限,或寻找新的机会。[1] 对于稳定性的要求,不仅是来源于惯性,而且是要求企业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能力的一种短期行为。企业变革的压力,不仅来自企业生存的威胁,而且来自企业渴望成长、获取更大成功的期盼。为确保当前的利润,企业要求秩序、控制和稳定性,利用企业当前所具有的资源,避免有风险没把握的活动。而新技术的出现、新的竞争和全球化这些强大的力量又要求企业面对未来,需要在价值增值系统里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利用与探索之间的矛盾,而两种力量的冲突也愈加明显。
国外学者本豪科(Beinhocker)通过企业增长的三层视野,将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协同共存[2]。该观点认为,成功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是跨越三层视野制定管理战略的活动组合(见图1)。
图1 增长的三层视野
视野一:维持、拓展现有的商业活动;
视野二: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创造新能力,在新商业活动中驱动利润增长;
视野三:为未来的、目前不存在的活动埋下种子。
在以上三层视野中,视野一是企业目前的活动,如通信行业的GSM移动通信全球通系统。视野二是正在涌现的新技术或新市场,具有一定的可挖掘潜力,在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通信行业的CDMA,具有更大的通话容量。视野三是通过对未来的预期,或从现在的趋势中获得线索,对未来的新技术或新市场进行投资,埋下种子以期未来花繁叶茂。可见,视野二与视野三紧密地将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今天为明天的胜利做准备。特别是视野三,提前为未来“下注”,以期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够获取更多的机会,形成先动的优势,获得巨额回报。受视野三的启示,在此,将金融学中“期权”的概念引入战略管理领域,建立“战略期权”这一全新的概念,力图解决管理人员在战略更新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利用当前”与“探索未来”之间的矛盾。
二、战略期权的内涵
期权(option)是金融经济学里的概念,指一种赋予持有人在给定日期或给定日期之前,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之权利的合约。持有人在某一时期内具有做某事的权利而非义务,对难以预期的未来留有选择余地。期权合同的使用,对持有人来讲是具有对未来投资选择的权力。这些合同具有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模式。投资者进行小额投资购买期权,持有期权等待机会来临,最后在确定期权与放弃期权之间进行抉择。在期权理论中,投资行为的理性预期观点,让我们看到这种行为反映了期权合同的确定价值。期权的评估开始于1900年,但直到1977年人们才意识到,对企业组织资源的投资类似于期权,尽管缺乏正规的期权合同,可它们存在类似的投资行为模式,至此,期权的评估被拓展到战略管理领域。在复杂、动态的超竞争环境下,一切都会难以预期地出现,战略的发展亦如期权,都是试图获得最高可能的风险投资回报,并将风险降至最低。基于此,可以将期权的概念引入战略管理领域。
期权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创造和保留做某事的机会。战略具有期权价值,是因为它能导致所期望的结果,战略可以拓展企业先前不存在的未来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不仅仅由于存在众多选择而使期权具有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只有一种选择,也会使其具有价值,因为期权可以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提供一种灵活性,战略也同样具有这种特性。近年来,期权的思想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战略管理,如全球扩张和联盟、R&D和技术发展、企业并购重组。[3] 从期权的视角出发,战略被看做是组织资源投资的选择过程,对渐进的资源投资行为过程提供了经济学的逻辑。资源的投资和渐进的战略选择,是同一现象的两个相关要素,资源的投资常常为选择战略提供平台。
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进而扩张或收缩未来的机会。某一种投资或许可以完全打开探索未来的新路径,另外一种投资或许就意味着死亡或终结。因此,战略期权(strategic options)可以定义为:企业目前的投资决策要为组织未来的获利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的不确定程度很高,所以必须把企业的重要决策置后。为了在未来实现该机会,需要当前的一些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先前的试投资是成功地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前提条件。例如,要想成功地对一个新市场或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合资形式进行的前期试验性投资会是第一步。对企业来讲,试验性投资是在大规模投资前的观望,会增加最终成功的机会,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投资机会是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权。企业对资源的现有投资和未来投资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机会的感知,都为期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只有当企业今日的投资为企业提供未来机会的优先权时,这种创造才会出现。
面对超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战略期权的提出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将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在现阶段为未来的机会埋下种子,为管理者如何解决当前的不确定性提供工具,而传统的NPV等方法不能描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不同结果。
企业对于资源(资产和能力)的投资往往趋向于对某一特定战略的大量具体投资,属于“单线”的预测,这样企业就会受制于现有的投资,风险很大。当环境变化时,企业要想迅速调整定位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企业会遭受时间压缩的非经济性(试图加速变革速度的超额成本)的压力。对比而言,另一类企业了解潜在的市场,具备进行试验性投资的能力,这样的投资就可以为未来创造战略期权的组合,迅速地对市场的发展作出反应,重新进行战略再定位。当企业在特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执行单一战略时,必须建立未来的战略期权组合,也就是可供进行未来战略选择的期权束。建立期权组合要在两方面进行投资:拓展企业的新能力;学习潜在的新市场知识。企业的能力和市场知识被看做是产生期权的平台,因为它们投资于机会,这种机会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新产品市场或者新区域范围。而且这种期权具有灵活性,当不确定的市场发展落入期权组合范围内时,企业就能够实施一种或更多的相关期权。如果企业不对新能力和市场知识进行投资,那么就不具备迅速改变战略的期权。当企业目前的活动为抓住未来的机会提供能力时,平台投资才会有价值。[4]
成功的企业常常走在竞争者前面,它们将目标锁定在一定的顾客群或范围市场,比竞争者了解更多的顾客行为和需求。这些企业会设置一个产生利润的机制,这种机制是以对能力的投资为基础的。能力并不只局限于技术,它还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组织能力,如开发新产品和服务,迅速占领市场,有效地销售,创造高质量,或灵活地反应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称其为“核心能力”。能力的扩展是很难实现的,它和声誉、技术连在一起。声誉不会很快地建立起来,专有技术也很难获取。能力代表了企业在不断运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技巧。有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市场信息,但却没有能力应用信息创造价值。只有交易信息,或使用市场知识垄断某一种商品,这种情况才可以被称为“交易者”(见图2)。还有些企业建立了令竞争对手畏惧的能力,但却受到了市场知识的限制,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囚犯”(见图3)。[5] 因此,为发展新的战略期权,企业既需要有一个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又需要有一个扩展新市场知识和行为的过程。
图2 交易者(意识到,但缺乏能力)
图3 囚犯(有能力,但无意识)
当战略被看做是建立未来期权的时候,它的成功不在于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而是由于依赖于环境从而实施某种期权。那些没有被实施的期权并不是没有用的,而是可以在不确定的未来被使用。企业面对短期的机会,必须决定实施某种精确的期权。主动地建立一套期权的组合,可以使企业有空间进行调整和再定位,但是一个关键的管理问题就是,将建立和保存期权的成本降至最低。企业可以进行短期现阶段的规划,规划所需要的能力,潜在的新市场与前摄的战略期权,但对未来具体实施哪一种期权无法规划,它属于机会的范畴。可见,战略期权思想可以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功的企业属于具有战略期权思想的企业。
三、战略期权链模型
组织作为战略选择的过程而存在。只有当决策者识别战略选择的机会时,机会才会形成。期权组合包含几种可待识别的期权,或者叫影子期权。如果这些期权要被确立,第一项任务就是进行识别。影子期权的识别要进行“回顾性的感知”。管理者必须感知组织的行动和资源,即对组织的情况和资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能识别潜在的行为过程。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行为路线、知识组合和现实条件。对一个特定投资机会的影子期权的识别,要使抓住机会的战略来自于期权组合。[3]
战略依赖于构成它们的期权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形成一个战略期权链(见图4)。在期权链里,行为的固定顺序涉及期权的活动。在识别影子期权时,管理者要确保机会的优先权,等待、观望机会是否会出现,发展充分利用机会的必要技巧。换句话讲,管理者要将影子期权转化为实物期权。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在等待过程中要进行小额投资,而不是大规模的有风险投资。当机会显现时,组织要准备利用它,确定期权,这时管理者可以进行大规模投资。虽然确保同机会连在一起的优先权和利用技巧是创立期权的核心所在,但为了很好的利用期权,投资也是必要的。
图4 期权链模型
在期权确定之后,形成两个基本的范畴:增量期权和柔性期权。一方面,增量期权形成了简单的看涨和看跌。通过执行连续的看涨期权,战略可以继续进行。当期权是看跌时,战略就被中断。而且期权是可以出售的,看涨期权的销售等于创造了一个看跌期权。另一方面,当执行柔性期权时,战略变革就出现了。例如,一个企业基于某种特定的技术继续投资扩张生产线,企业就是继续执行它当前的生产战略。如果企业对另一种技术继续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就获得了改变生产战略的期权,这样期权就形成了选择机制。战略是伴随着这个期权链中期权的连续确立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被连接在一起时,战略就一点点展开了。这种连接的本质既有认知的又有经济的性质,它涉及影子期权的连续识别和一系列的连续投资。在期权链中,每一种优先权都靠近下一个期权。
持有发展良好的期权组合的组织,在扩张的市场和经济上扬期会迅速扩张;在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和经济衰退期,也会比竞争对手坚持更长的时间。而且,拥有期权组合的组织有更广泛的选择,能够更快地回应市场,具有战略的柔性。战略期权可以有效地降低现实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不稳定时期持有期权,在稳定时期确立期权,有利于长期增长与利润的提高,强调了长远的战略利益,与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相连接。进入新领域的组织,先要进行连续的小规模投资,持有期权并等待选择,当机会信号出现时,再进行大规模投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增加成功的机会。这是企业进行低成本的有效探索,探索的价值在于它能很好地探知未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很困难的,而多种选择方案的储备便成为有效竞争的重要砝码,使管理者拥有了更多的竞争手段。一旦未来成为现实,管理者就能够有准备地从容应对市场竞争,或是自如地进行战略调整。小规模的低成本探索性投资,有时会带来意外的发现,触发创新的思维,成为打破竞争僵局,并改变游戏规则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将经济学中的思想吸收为己用。在此,企业战略研究吸收了经济学中的“期权”思想,其基础就是二者都试图获得最大可能的风险投资回报。企业为不断发展新的战略期权,既需要有一个提高企业能力的过程,又需要有一个扩展新市场知识和行为的过程。战略期权链模型展示了战略如何依赖于不同的期权,以不同的方式一点点展开,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有效地解决战略更新过程中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利用现在”与“探索未来”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