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平条约的幕后秘密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约论文,幕后论文,外交论文,巴以论文,和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梁建生译
外交内幕
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和平协议的签字仪式在华盛顿的白宫举行,由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相互握手致意,在这一历史性握手的背后人们很难想象促成巴以和谈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美国的外交努力,而应归功于两位挪威外交家的调解和斡旋。
1993年夏季的一天,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的一次有关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上,一位美国外交官突然向挪威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泰耶·拉森先生发问:“你们的秘密外交有何新进展?”
泰耶·拉森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内心感到非常紧张,他尽力掩饰住自己的惊愕,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反问道:“您问的是什么?”
拉森心里明白自1993年5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开始进行秘密谈判以来,只有少数几个熟悉内情的人知道此事,而这位美国人不在其列。
当这位美国外交官再次追问并声称自己有资格了解这方面的情报时,拉森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就是说巴以秘密会议已被泄露。但他仍神色镇定,借故离去给挪威外交大臣霍尔斯特挂了电话。“不许向他透露任何内容”。话筒里传来外交大臣气愤的声音。
拉森回到会场后依旧守口如瓶,在此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奥斯陆、耶路撒冷、华盛顿高层之间的电话却频频不断,紧急商议其对策。
尽管由于情报的泄露给谈判增加了一些危险因素,并在以色列产生了一些惊恐和混乱,但终究未能影响到谈判的继续进行。
几个月后,巴以秘密谈判终于取得了惊人的重大进展。1993年9月10日,拉宾同阿拉法特互致信函,实现相互承认。3天后,以色列同巴解组织签署了《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在白宫的南草坪上演出了历史性的激动人心的一幕,人们由此看到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和解的一线曙光。
1992年,在华盛顿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曾进行过整整一年的公开谈判,但巴解组织被排斥在外。然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却在暗中施加影响,使谈判步入僵局。
在此期间,阿拉法特派出一位密使向当时的挪威大臣递交了一封密信并请他转交给以色列。在信中阿拉法特宣称:“我们不同意向在华盛顿举行的谈判做出让步。我们希望挪威充当调解者。”
巴解领袖深知时间的拖延对他会越来越不利,巴勒斯坦极端主义势力不断加强,而他的权利在逐渐衰减。若能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可能是他留任巴勒斯坦人民最高代表的最后机会。致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交部长佩雷斯则意识到如果巴勒斯坦人陷入混乱、与以色列言和的外交选择将会更加渺茫。于是拉宾和佩雷斯冒着巨大的危险决定设法与巴勒斯坦进行直接接触。
泰耶·拉森具备使两方敌人接近所需要的所有素质与才能。首先他倍受以色列人的尊敬,很早以来,挪威就曾对犹太国给予坚定不移的支持,犹太人对此一直感激不尽。
拉森是一位地区问题研究专家,他对被占领土巴勒斯坦的前途亦颇为关心。由此他博得了巴勒斯坦人的信赖。拉森的妻子莫娜·尤尔是挪威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也是一位中东问题专家。夫妇二人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私人接触前几年就已建立。“挪威秘密外交”最初是从一位以色列大学教师希施菲尔德教授与巴解组织两位代表之间的会面开始的。这次会面是1992年12月在伦敦的卡文迪什旅馆的一个餐厅里举行的,这果然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于是希施菲尔德教授请泰耶·拉森帮助建立一个正式秘密谈判渠道。第一次秘密谈判希施菲尔德和另一位以色列教授以独立顾问的身份参加。而巴解组织则派出了一个正式代表团参加。1993年5月开始,以色列总理拉宾正式承认“挪威谈判”,并开始派正式代表团参加。
以色列代表团的主要人物是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尤里·萨维尔和原任陆军上校乔尔·辛格律师。乔尔·辛格曾于1973年参加过以色列与埃及的和平谈判,是一位外交谈判老手。巴勒斯坦代表团团长是阿布·阿拉,此人是一位经济学家,阿拉法特的财政顾问。这位银行家非常热衷于巴勒斯坦事业并深信和平将会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创造出辉煌的经济前景。
巴以双方共计进行了十多次秘密谈判,拉森夫妇都亲自做了周密的安排,未向外界透露过任何风声。他们在挪威外交大臣杨·埃格兰的领导下,承担秘密谈判所需的设备物质。拉森夫妇频繁地奔波于两个代表团之间,从预定机票、秘密接送谈判代表,安排食宿到制定议事日程都由他们一手操办。
最初几次谈判是在一个古老的庄园里进行的。拉森从一位朋友那里借来这座小庄园时未向房主说明用途。每天晚饭后这对挪威夫妇便离开,故意留下巴以双方代表让他们面对面地喝着浓浓的咖啡倾诉衷情,双方经常谈到凌晨三四点钟。每轮谈判大约两天时间。
谈判是在十分保密谨慎的条件下进行的,就连谈判的双方在谈判中也很少使用自己领袖的名字,他们称拉宾和阿拉法特为“老爷子”,称佩雷斯为“老爹”。以色列代表知道如果把谈判之事过早透露出去,必然会引起以色列“鹰派”的狂怒,使新组成的拉宾工党政府处于危险境地。巴勒斯坦代表则担心谈判一旦泄露阿拉法特很可能会遭暗杀。
1993年2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就曾获悉“奥斯陆谈判”的存在。据他的一位合作者说当时克里斯托弗听到这一消息后的反响时,说了一句“让百花齐放吧”。他认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任何一朵花也开放不出!因为克里斯托弗曾目睹过许多秘密谈判均象阳光下的积雪一样很快就会被融化掉。
事实上,在华盛顿高层有许多人不相信挪威密谈会有多大进展,因此不把挪威谈判当回事。在奥斯陆国际难民问题会议上那位美国外交官不停地追问恰恰与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狂妄自大极不相称。华盛顿倾向于通过马拉松式的穿梭外交方式处理外交事务,大张旗鼓制造声势,发表大量的公报、声明以博得新闻媒介的青睐。他们不可能想象,象挪威这样一个小国竟会成功地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拉向和谈的道路,而美国七位总统都曾为此做出过努力却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外交官在奥斯陆盘问拉森秘密谈判的消息发生一个月之后,又有消息泄露出来。一条新闻快讯透露“巴以谈判在奥斯陆的调解下进展顺利”。
拉森夫妇看了这条快讯后吓得不知所措,认为肯定是白宫或美国国务院泄的密。当然后来人们无法证实消息来自何处,也就不了了之。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任何一份报刊再接着做文章,大概是没有人相信这一消息的缘故吧。
两次泄密事件发生后,所有知情的外交官们都更加谨慎起来。拉森夫妇东奔西跑设法平息谈判双方因泄密事件所产生的异常情绪。
一天,谈判刚刚开始,巴解代表团团长阿布·阿拉离开谈判桌把房门砰地一声关上便愤然离去,并要求马上把他送到机场。拉森立即加以劝告,两人在奥斯陆附近的森林里散步之后,阿布·阿拉终于被他说服再次回到了谈判桌前。还有一次,谈判还在进行,巴勒斯坦代表就大喊大叫地回到房间收拾行李,拉森夫人紧随其后进行劝阻,方使他们恢复了冷静。第二天和平协议框架形成了,首先以色列同意加沙地带实行自治,当时阿布·阿拉要求杰里科城也要获得同样的地位,以色列代表也表示同意。对以色列代表来说,杰里科城无足轻重,连同加沙一起可以放弃,不会给以色列带来政治地震。而耶路撒冷则不同、希伯来国家把它视为自己的首都。
虽然谈判不断地取得进展,但会谈气氛始终是沉闷的,特别是阿布·阿拉对以色列的不肯妥协让步常常感到不耐烦,动辄便威胁要放弃谈判。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机灵的谈判家。譬如有一天,在谈判中他要求暂时中断一会儿,说是要打电话就以色列要求巴解组织做出某些让步,征求一下阿拉法特的意见。十分钟后,他回到谈判桌前便说:“不行,他不同意这样做。但他很可能接受……”于是他向对方提出一项新方案,以色列方面便马上通过了。事后阿布·阿拉承认那只是他施行的一种伎俩,其实他根本没有与阿拉法特通过话。
1993年8月19日,谈判双方终于就原则声明的第25个文本达成了一致。这时佩雷斯来到奥斯陆与挪威外长进行会谈。
这位以色列外长住在挪威政府专为重要贵宾准备的豪华别墅里。深夜当他的随行人员以为他已经熟睡时,他却悄悄地踏上楼梯向豪华的客厅走去,谈判者们已经在那里等候着他。在这里,拉森夫妇亲眼目睹了佩雷斯和萨维尔·尤里、乔尔·辛格、阿布·阿拉及巴解组织代表哈桑·阿斯富尔在协议上签字画押。签字所用的巨大办公桌是曾签署过1905年挪威摆脱瑞典统治条约所使用的桌子。签字后,乔尔·辛格感慨地说:“只有挪威能圆满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