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析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其对论文,全球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尽管在2005年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然而,那是在全球经济失衡中进行的。这种带有全球性的经济失衡现象,表现形式如何、原因何在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势必会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经济失衡用不着“谈虎色变”,但也决不可忽视经济失衡问题。因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确实存在。概述起来,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日欧增长率被迫下调

人们迄今一直记忆犹新,当2004年过去,2005年刚刚来临时,国际各大经济机构纷纷预测,因不确定因素的增多,2005年美国经济肯定下滑。但事实又如何呢?整个2005年美国经济走势表明,国际经济机构的预测最终还是失策了。2005年美国经济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继续朝着强劲的方向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IMF曾预测,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3.2%,但是,从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3.8%—4.0%。有鉴于此,IMF不得不上调美国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由2005年年初的3.2%上调至3.7%,即便如此,2005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将有可能超出IMF的最近的预测数字。

一边是美国经济增长率上调,另外一边则是国际经济机构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不得不下调日本和欧洲的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

由于日本经济终结了长达10多年的大萧条状态,IMF曾于2004年9月预测,日本2005年的经济增长幅度可能达到2.3%。然而,日本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却使人担心。IMF在2005年11月的预测报告中承认,鉴于日本出口和投资下滑,因而,该机构被迫把日本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由原先的2.3%下调至0.8%,即下调了1.5个百分点。

还有,IMF早先曾预测欧元区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但是,因为欧元区2004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率呈现明显减速,所以“2005年其增长势头要比估计的弱得多,”正因为如此,后来,IMF把欧元区2005年增长率下调到1.6%。

IMF在谈到日欧经济增长率被迫下调时,曾指出“不管是日本经济,还是欧元区经济,它们各自的货币进一步大幅度升值都是很危险的。”它明显指出了货币强劲升值必将引起日欧经济进一步失衡。

(二)近期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典型体现

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机构对其增长率的修正上,它还表现在美日欧自身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方面。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5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将达3.7%,同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只有0.8%,美国增长幅度比日本高出2.9个百分点;2005年欧元区实际增长率可能达1.6%,也比美国落后2.1个百分点。2006年的情况又如何呢?据IMF预测:2006年美国经济将与2005年持平,增长率为3.7%;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预计不足2.8%,低于美国的3.7%;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预计达2.5%,也比美国落后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从2005年和2006年的情况来考察,美国经济增长幅度将明显高于日本和欧元区经济。

依据笔者的预计,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实际上,2005年与2006年美国经济和日本、欧元区经济的情况可能超出IMF的预测数。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将达3.8%—4.0%,日本经济增长率可达2.6%,欧元区增长率大约为1.8%。这样算来,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比日本高出1.2个百分点,比欧元区高出2个百分点。2006年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增长率将与2005年大体持平,因而,2006年美日欧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将仍然比较大。

(三)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差距拉大

除了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日本和欧元区经济滞后,因而美日欧增长差距加大外,近期内,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差距也将加大。它亦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重要体现。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不断增大。2005年11月16日世界银行发表的年度报告“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6.8%减缓到5.9%;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度增长;相比较之下,2005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由2004年的3.1%下降至2.5%。也就是说,由于经济增长的差异,2005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比西方经济体增长率超出3.4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预测,2006年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5.9%减缓至5.7%。将超过西方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的一倍以上,后者的经济增长幅度预期在2006年只有2.5%左右。

从上不难看出,仅从2004—2006年的3年间,发展中经济体同西方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差距便分别达到6.8%比3.1%;5.9%比2.5%;5.7%比2.5%。也就是说,在上述3年内,发展中经济体同西方经济体间的差距便超过一倍以上。

笔者认为,发展中经济体同西方经济体之间差距加大,仅仅是世行的初步预测,实际情况恐怕更加严重。这是因为,近年来因不同经济体受到高油价、高利率等的不同影响,它们实际上的差距看来比国际经济机构预测的要严重得多。很可能双方的差距将保持在2倍的水平。由于经济运行不尽相同,势必增加了两者差距的实际变数。

(四)其他国家经济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依赖性有增无减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它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近期内一直没有减弱。

美国是面向全球贸易的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美国每年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与劳务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本国经济增长,并使美国就业呈现大幅增加,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上升,其本身便是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鉴于美国的消费需求十分旺盛,不管是高档商品,还是低挡商品,都在美国找到市场。所以,近年来美国每年高达接近1.3万亿美元的商品与劳务进口,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国家的出口的扩展,并进一步带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又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美国进口的增大,在亚洲和拉美得到集中体现。由于亚洲和拉美国家大多数都是外向型经济,它们十分强调对美国的商品与劳务出口,离开了对美出口,这些国家的经济都难以得到发展。只要美国一打喷嚏,这些国家便患感冒,便是亚洲和拉美经济依赖美国经济的突出表现。

中国经济目前虽然还难以充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因为其经济实力还达不到像美国经济那样强大。尽管如此,鉴于亚洲和全球其他国家近年来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有所加强,因而,中国经济正朝着世界经济火车头的方向大步迈进。

亚洲国家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比较突出,可以说,中国已充当了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的火车头,这一点也不过分。在东亚,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近年的复苏。尽管日中政治关系紧张,但在经济方面,日本是离不开中国的。在东亚其他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也同中国经济密切相关。中国每年的巨额进口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韩国和泰国等国的经济发展。

亚洲以外的其他国家,近年中国对它们的石油和矿产品需求亦较大。即使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样的西方国家,因近年中国的石油和铁矿进口需求强劲,也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简言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它对石油和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愈来愈大。与此同时,亦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与日俱增,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此外,全球贫富差距加大,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全球经济缘何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是什么?概述起来,不外乎以下一些方面:

(一)美国庞大的双赤字,使全球经济失衡愈来愈严重

诚然,巨大的美国财政与贸易赤字,即双赤字对美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因为,近年来美国经济能够实现较快增长,完全离不开财政与贸易赤字的存在。

但是,在注意到双赤字对美国经济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忘记,巨大的双赤字促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朝着失衡的方向发展。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美国财政赤字达4170亿美元,当年美国贸易赤字高达6515亿美元。两者加起来,总共达到10685亿美元。

尽管2005年美国财政赤字因布什政府提出削减联邦政府开支而将有所下降,但估计依然将不低于3900亿美元。然而,这一年美国贸易赤字因进口创高记录而将达7000亿美元,这样两项相加,预计2005年美国双赤字将达10900亿美元,将比2004年高。而2006年美国双赤字也将不会低于10000亿美元,将继续维持双赤字的高水平。

应该看到,美国巨大双赤字将加剧全球经济失衡,集中表现在:

1.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得外国资金大量流入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动力。

大家知道,美国经济是靠外国输血来维持的。据统计,国外每天要向美国提供20亿美元资金,方能弥补联邦财政亏空,再加上国外特别是亚洲央行每年购买几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外国公司流入美国市场的庞大资本,每年总数达上千亿美元。正是如此巨额的外国资金,帮助维持了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但随着外国流入美国资金的逐渐增多,尽管为美国经济输了血,却使外国经济因资金大量流失而增速减缓,从而引起全球经济出现失衡。

2.随着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加,使长期的美国经济减速,进而加速了全球经济失衡。

短期内,进口上升虽可使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但由于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势必从长期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减速。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的减速必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进而拖累世界经济发展。

3.一旦美国双赤字失控,则全球经济失衡必将如脱缰之马。

虽说目前这种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出现意外,即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贸易赤字一升再升,那么,它们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或者,一旦外国政府与公司流入美国的资金大幅度减少,必将使美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那对全球经济失衡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日欧经济结构改革迟缓,使全球经济失衡难以缓解

由于近年来日本和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因而,为了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势必需要相应增加出口,以便达到预期目标。然而,这样一来,就使其贸易结构出现变形,即出口增长加速而进口则相对疲软。这种出口强而进口弱的贸易格局造成的不良影响则是,尽管本国出口上升,使得日本和欧洲经济恢复加快,但在另外一方面,却因进口疲弱而使得全球经济变得愈来愈虚弱,进而引起经济失衡的加剧。

再比如,由于工业结构调整缓慢,以致在工业内部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工业比重小,这在欧盟中一些大国,如法国和意大利尤为突出。事实证明,这种传统工业部门比重大、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比重小的不合理局面,不仅促使日欧经济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大大抑制了日本特别是欧洲经济的较快发展。而日本和欧洲经济结构改革的迟缓,又使全球经济失衡形势难以得到显著改善。

(三)西方高消费与东方高储蓄间的对立加重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消费,近年来不断增加。目前美国私人消费占其GDP的70%,其他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也达60%。高消费的最终结果是储蓄严重下降,当前美国私人储蓄率已降至0.6%,其他西方国家虽比美国稍好一点,但随着高消费增加,它们的私人储蓄率也在大幅下降。

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东方国家——特别是东亚的储蓄率已达到创记录的高水平。据报道,东亚个人储蓄率平均已达30%左右,有的国家比此数字还高。

西方高消费与东方高储蓄率间发生碰撞,其结果必然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使其经济变得愈来愈靠更高的消费来支撑,一旦私人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势必引起经济的严重受挫。

与之相反,东方国家因其高储蓄主要是由出口过多造成的,最终结局是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性。

西方高消费造成的后果是储蓄不足,而东方高储蓄率所带来的后果则是消费不足,若它们相互补充,那对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有益的。但目前的情况则相反,西方储蓄不足并未缓解,反而在加剧;而东亚的消费不足,也愈来愈严重。这样一来,它不仅不能使全球失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朝着不断加剧的方向发展。

(四)亚洲若不推行浮动汇率,必使全球经济失衡难以逆转

应强调指出,当前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及其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讲,同当前亚洲的固定汇率制密切相关。事实证明,这种以美元走势为主的固定汇率制虽对亚洲经济增长带来了正面效应,然而,若美元突然发生逆转,即出现大幅度贬值,那么,亚洲经济势必会受到严重打击。同时,也很难扭转当今全球经济失衡的糟糕形势。因此,要使亚洲经济发展走向持久的良性循环之路,唯一的办法是,一方面,亚洲尽快扭转单纯依靠高储蓄的传统习惯,朝着促进消费的方向挺进;另一方面,亚洲国家应该尽快改革其汇率制度,由以往的单纯钉住美元汇率改为一揽子浮动汇率,不再把关注的焦点瞄准美元汇率,而是美元以外的其他国际硬通货。只有这样,全球经济失衡方会得以缓解。

经济失衡给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至少从目前还看不出经济失衡给世界经济带来任何正面影响。然而,它给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效应,却是愈来愈多。概述起来,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加剧了世界经济不平衡格局

近期美国经济强劲,日本和欧洲经济疲弱的不合理局面还难以改观。这样一来,从全球三大经济体来看,西方经济不平衡的局面至少在2010年前尚难改变。这是全球经济失衡所带来的第一个负面效应;再从西方经济增长率落后于发展中经济增长率的情况进行分析,看来近期也很难改变。

应当注意到,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西方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并非从今日开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但两者的差距并未缩小,却还在扩大。鉴于双方经济增长率差距的不断拉大,最终也将给全球经济失衡带来更大的冲击,进而使经济失衡变得愈来愈严重。

(二)经济失衡导致世界经济减速

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方面,即美国同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速度差距的拉大,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上。美国由于消费需求旺盛和企业投资增多,以致该国经济增长强劲。相比之下,因日欧消费需求疲软和企业投资无力,导致日欧经济下滑。鉴于高油价等制约因素,预计2006年美国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都可能下降,而日欧在上述两方面也不会有好的表现,所以,因需求疲弱和企业投资下降,最终将导致2006年西方经济增速放缓。

亚洲与拉美由于都是外向型经济,对西方经济依赖性大,因而受西方经济影响,亚洲和拉美经济也将在2006年呈现减速势头。由于西方经济和发展中经济都有减缓的态势,因此,2006年世界经济也必然出现减缓势头。

(三)美元下滑将促使国际金融风险增大

美元疲软亦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这方面,预计2006年其在金融贸易上的风险将有增无减。

从国际金融看,由于美联储升息已近尾声,因而美元强劲回升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这从2006年初便可知晓。2006年年初,因市场对美元形势看法不佳,所以,美元兑欧元、美元兑日元都出现下滑。这有可能是美元全面下滑的迹象。若美元继续贬值,那它对外向型经济地区——亚洲、拉美的打击将十分严重。美元贬值首先引起上述地区货币贬值,进而出现金融动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就是典型事例。若美元继续大幅下滑,不排除亚洲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重新出现的可能性。即使不会出现亚洲和巴西那样的金融动荡,也将会引起亚洲和拉美货币大幅贬值,进而使国际金融风险不断增加。

标签:;  ;  ;  

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