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顺 吴仁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省 济宁市 27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混凝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使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措施
一、混凝土建筑中常见的裂缝类型
1.1干缩形成的裂缝
干缩形成的裂缝是一种不可修复的裂缝,是由于内部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水分含量不同,蒸发程度不同而引起表层出现裂缝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浇筑后没有进行及时的管理而导致,或者混凝土各成分的配比不合理也有可能出现裂缝。这种裂缝通常产生在墙体上,因其表面的光照或温度,风力强度不同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不均收缩程度不同而产生。
1.2沉陷形成的裂缝
沉陷裂缝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用于打地基的情况中,通常是由于地基土质松软没有进行有效夯实,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土质变密塌陷而导致的裂缝,这种情况产生的裂缝通过浇筑前土质的有效夯实检验就可以避免。此外产生沉陷裂缝的另一情况则跟天气有关,通常容易在冬季发生,主要是由于浇筑时干燥时水分的部分结晶在气候转暖时解除,导致体积收缩而产生沉陷。
1.3塑性收缩形成的裂缝
塑性收缩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层水分流失速度不同,且内部的混凝土较表层的干燥较慢,而且内部的混凝土比外部的塑性大,导致内应力增大而产生的裂缝。裂缝的形状呈梭型,这也是塑性收缩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的特点。
1.4温度形成的裂缝
通常,由于温度而引起的裂缝尺寸都很大,主要是温度的可变范围较大导致的。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热胀冷缩,由于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不均这种热胀冷缩显得更为明显。
二、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2.1内部设计原因
工程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意义重大,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建筑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案决定。施工图纸的不合理设计、原材料的不合理选用、地址勘测数据的不准确都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甚至发生严重的建筑事故。
2.2材料选择影响
优质的原材料选择决定着建筑的最根本的质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优质的原材料有时能减少建筑工程问题的发生。选择优质的水泥,钢材,砂石等原材料才能保证混凝土的优质继而保证建筑质量的提高。另外,选择优质的材料后也要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配比,合理的配比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优化建筑工程的实施结构。
2.3外部环境影响
影响裂缝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就是天气,季节等的外部影响。对于这种自然的外部环境影响,要及时意识到外部环境剧变对建筑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还有建筑地址地基的选择,对建筑地基选择时不能只看位置是否最有利最佳,更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是否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要进行严格的勘测,不断多次的测量,以确保地基可用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收缩运动因素
混凝土完成浇筑后会进入凝固阶段,而凝固实际上就是混凝土发生收缩运动的过程,在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水分蒸发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实现自由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比如,混凝土在收缩凝固的过程中,钢筋会阻挡其下沉,其周边便会出现裂缝。再如,混凝土在搅拌、运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水分的蒸发,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其含水量就会几乎完全蒸发掉,此时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便会出现层次各异的坍落度,导致混凝土产生网状裂缝。
三、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3.1注重材料选择与配合比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在原材料的选购上把好入场关,确保每一种材料的质量都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使用要求,比如集料含泥率、水泥强度、骨料级配等。水泥是混凝土的必备材料,在采购时应选取终凝时间长、水化热低的,并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依据建筑工程设计要求,科学控制水灰比。此外,对于外加剂和掺合料的选择应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同时使用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不但能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为施工单位节省经济成本,还能有效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提升,避免裂缝的产生。
3.2改善优化设计结构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应避免选用强度过高的混凝土材料,而是合理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此外,也可通过增加承台表面钢筋用量的方式避免混凝土开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温度因素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可进行永久式伸缩设计。除此之外,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相关人员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实际勘察,了解其气候条件、地质环境等实际情况,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设计科学方案,降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大,这种增长会在前期表现比较明显,但在龄期达到28天之后这种增长值会一点点变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抗力也会日益接近设计要求。而在使用过程中,抗力变化在前期表现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混凝土渐渐发生碳化,钢筋逐渐被腐蚀,结构抗力也会呈现下降趋势。
3.3加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为了避免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施工人员首先应明确结构中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以及裂缝的间距,此外需确定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以及浇筑时间。如上文所述,混凝土的泌水性使其容易发生塑性收缩,导致裂缝产生,因此,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期间,对其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处理。在进行楼层建筑时,在混凝土完成浇筑的一天期限内,仅可进行定位、测量、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可开展施工材料的吊卸工作,以免对混凝土造成冲击震动,影响其结构稳定性,造成开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完成浇筑24小时后,方可进行小型施工材料的吊卸,但要轻卸轻放,放置时也应分散处理。完成浇筑3天后,才可以正常开展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的支模作业。为了使混凝土的刚度和抗冲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减少弹性变形的发生,可以采取将旧木板铺设在新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方式扩散应力,进而减少裂缝。
3.4对成型混凝土加强养护
注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保温养护,对于防治混凝土裂缝意义重大,它不但能够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的温差值,也能降低其自身的约束应力。混凝土浇筑完成凝固成型后,应继续采取保温措施降低块体的内外温差,这不但能使温度应力减小,也能增大混凝土强度,更好的发挥应力松弛作用,从而确保混凝土发生干裂后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塑性收缩。与此同时,应加大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力度,特别是在雨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应使用遮雨布或搭建防雨棚,避免材料雨水受潮或凝结;同时应加强排水建设,以免雨水流入基坑致使混凝土的浇灌连续性受到负面影响,为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混凝土的应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充分证明了混凝土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裂缝问题,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找出正确解决裂缝问题的方法,才能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冰然.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筑施工,2016(6):1140.
[2]叶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探析[J].江西建材,2015(7):64-64.
[3]王琳娜,李亚川.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城乡建设,2017(1):230.
论文作者:陈德顺,吴仁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塑性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