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大豆论文,高产论文,高蛋白论文,辽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豆16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1991年以新豆1号为母本,用辽8868-2-16做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之后育成的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已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审定,2005年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的春大豆。根系发达,主茎粗壮,韧性较强,株型收敛,株高97.3cm,主茎节数18.8个,分枝数1.6个。叶椭圆形。花紫色。单株结荚数48.7个,豆荚分布均匀。籽粒圆形,富有光泽,种皮和种脐均为黄色,百粒重22.9g。完整粒率94.0%,虫食粒率2.8%,未熟粒率2.0%,褐斑粒率0.7%,紫斑粒率0.3%,霜霉粒率0.2%。据2001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籽粒品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粗脂肪含量19.30%,粗蛋白含量46.28%,达到国家高蛋白大豆品种标准。抗逆性较强,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多种叶部病害,并且抗倒伏,耐瘠薄。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27天左右。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9.2kg,比对照品种辽豆10号增产10.8%。2000~2001年参加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2.6kg,比对照品种增产10.8%。200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2kg,比对照品种增产13.5%。在试种、示范与推广过程中,一般亩产多达2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和地势平坦的地块种植,不宜重茬或迎茬栽培。要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没有坷垃、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为播种和保苗创造良好条件。要选用符合该品种籽粒特征的饱满、整齐、无病、无伤和发芽率高(98%以上)的优良种子。在沈阳及其同类生态区应于4月末至5月初播种,实行小垄密植,等距穴播,行距55cm,穴距15~20cm,播后及时镇压。早间苗、早定苗,在真叶展开后至处一片复叶展开前就要先间苗、后定苗,每穴选留双株生长正常和无病无伤的健苗,依据地力的不同每亩保苗11000~15000株。在中等肥力的地块上每亩施用优质农肥3000kg、磷酸二铵15kg做底肥,在初花期追施尿素5kg做粒肥,倘若群体生长势较弱,还可用钼酸铵15g、硼砂100g、硫酸锰34~60g、硫酸锌200g溶于35kg的清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立即喷施于叶面,在鼓粒期尚可酌情喷施一次叶面肥。在开花期和鼓粒期如果土壤缺墒,就要分期灌水。要加强田间管理,在植株封垄前应铲趟2~3次,每次作业间隔10天左右,可以起到培土防倒和铲除杂草的双重作用。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20%豆磺隆5g+50%乙草胺100~125ml喷洒在地面上,既能防治杂草又能防治菟丝子。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孢囊线虫、蚜虫和大豆食心虫。
适宜区域:多年来的试验、试种、示范与推广情况表明,辽豆16号的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既适宜在辽宁种植,又可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栽培。
(11016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王德生)
(摘自《农业科技通讯》2007.1.58
联系电话:010-6891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