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_唐日红

湖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治疗的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通过修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预案、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规范护理用品、仪器的管理、加强护理过程的记录、严格用药管理、规范教学安全、技术及培训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风险管理;护理

急诊是指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的危急患者采取高效率的救治[1]。由于急诊工作难度大、患者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工作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及风险性高;同时,急诊科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及发展迅急,患者家属对危急病情的理解反应慢等原因,极容易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造成各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急诊护理风险是指在对急症患者采取紧急和快捷的医疗措施时,提供避免病死及后遗症的护理服务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常常体现在医疗纠纷及投诉上[2]。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护理风险,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此,为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减少急诊护理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治疗的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范围24.7~68.5岁,平均年龄(34.6±4.1)岁;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范围27.2~68.7岁,平均年龄(33.2±3.1)岁;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急诊治疗少于12小时,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纳入标准:自愿成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临床二级护理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测量血压、体温及心率等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准备好常用的抢救物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插口感染;严格执行查房制度、遵守医嘱进行护理,叮嘱家属做好看护工作,及时换包扎材料及换药,防止切口感染;跟患者讲解病情实际情况,降低患者的误解,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通过修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程序及重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预案,明确呼吸机停电、误吸、药物外渗、坠床及意外伤害等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标准;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明确急诊患者的常规护理,建立输液、输血的应急预案;规范护理用品、仪器的管理,专人管理,严格使用及标准存放;加强护理过程的记录、严格用药管理、规范教学安全、技术及培训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由于急诊护理风险具有必然性、不可预测性、难以防范性及严重后果性,与患者自身的原因、疾病发展的客观原因、护理管理制度及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3]。本研究中,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识别急诊护理风险、衡量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及评价风险管理后果,有利于减小护理人员、制度常规、用药管理、院内感染等护理风险,综合性提高急诊护理的安全性[4]。通过修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中需遵守的规章制度。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预案,有利于及时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减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急诊护理中,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减小护理风险。规范护理用品、仪器的管理,有利于减少因护理用品或仪器问题,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加强护理过程的记录,为辨别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督促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严格用药管理、规范教学安全、技术及培训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及业务操作能力。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急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具有临床可行性,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护理投诉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显著大于对照组72.00%;提示急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凤娣,萧海怡,蓝芬芳等.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08-109.

[2]陈小明,叶舒展,徐凤珠等.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2):1823-1824.

[3]陈莉,吴萌,关丽娜等.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7375-7376.

[4]黄俊芬.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202-203.

论文作者:唐日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_唐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