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中学生心理理论使用的发展特点 *
陈 友 庆1 杨 兰 香2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2.金陵科技学院保卫处, 江苏南京 230011)
[摘 要] 选取300名聋中学生为被试,同时选取440名正常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利用说服任务和安慰任务考察他们心理理论使用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在说服任务中,聋初中生的总体水平最低,聋高中生与正常初中生的水平一致,水平最高的是正常高中生。其中,在情感说服和愿望说服方面,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水平相当,甚至有些方面是超出的;在信念说服和其他说服方面,聋中学生的水平要落后于正常中学生。(2)在两种情境背景(伤心情境和失望情境)的安慰任务中,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都较多地选择了信念安慰和支持性安慰,但正常中学生选择信念安慰的人数比例要显著多于聋中学生;在伤心情境中有25.7%的聋中学生不会对他人进行有效安慰,在失望情境中聋中学生不会安慰的比例为16.3%;聋中学生在伤心情境中使用支持性安慰的比例显著多于正常中学生,使用情感安慰的比例与正常中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聋中学生在失望情境中使用情感安慰的比例显著多于正常中学生,使用支持性安慰的比例与正常中学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是:聋中学生心理理论使用的发展并非全面落后于正常中学生,而是在某些方面两者持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超出的。
[关键词] 聋中学生; 心理理论使用; 说服行为; 安慰行为
一、引言
对“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研究始于Premack和Woodruff关于黑猩猩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探讨[1],并将该话题转移到人类,从此引发了研究者对此领域的大量研究。Happe等人认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并能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2]。这种心理状态涵盖的内容很广,如意图、愿望、知识、信念、情绪等。心理理论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生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又对心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开展了研究。研究者认为,学龄期心理理论的发展是逐步由“获得”心理理论转变为“使用”心理理论[3],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儿童使用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情况[4][5][6]。个体对心理理论使用能力的发展,将对其理解他人的心理,感知他人的信念以及与同伴产生合作、竞争等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它是儿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Freeman指出,只有有效地利用情境因素,有效地把握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且深刻理解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状态的意义,才能说个体是很好的心理理论使用者[7]349-366。Keysar的研究证明,即使是理解了全部的心理状态的成年人在使用心理理论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8]。
Regarding a specific completion time, as the theoretical documents were written after DeJiong Ananda took office, it was certain to have been during the mid to late seventeenth century.
目前研究心理理论的使用较多采用Bartsch提出的说服任务范式[9]。该范式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验中主试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被试一个情境(如主人公想养小狗,妈妈认为小狗很吵,爸爸认为小狗不干净),问被试主人公该如何回答才能说服爸爸妈妈让他养这只小狗。通过被试的答案来检测其能否利用信念信息来进行有效说服。Bartsch发现,即使在错误信念任务上表现很好的儿童也不一定能使用信念进行说服。后来Bartsch等人又对说服任务进行了改进[4]。他们认为直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实验材料可能会使说服任务与现实生活脱节,从而影响儿童对心理理论的使用,因此他改用了木偶表演的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讲故事。结果发现,6—7岁儿童能够在说服任务中使用信念信息,与信念相关的说服理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陈健芷等人发现,7岁是儿童使用心理理论能力的关键期,9岁儿童在说服他人时更多地使用了心理理论知识;儿童在面对不同的说服对象时,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5]。Keysar等人使用一种两人互动游戏来考察成人心理理论使用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即使是已经完全获得心理理论知识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很好地使用心理理论[8]。
对于个体心理理论使用能力的探测还可用安慰任务来考察,该任务与说服任务的性质相似。安慰行为指个体能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并试图运用语言或行动的方式使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的一种亲社会行为[10]。个体要想对他人进行有效安慰,首先要对他人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还要依此来选择对应的安慰方式。Jackson等人把亲社会行为划分为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四种形式[11]。安慰行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人际互动方式。安慰行为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并利用这种认知反作用于他人,它包含了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使用双重成分,因此,安慰行为体现了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对聋生的研究较多。已有研究表明,聋生较正常儿童在心理理论的发展上出现了滞后现象,而且三种类型的聋生(口语聋生、后天手语者和土手语者)的心理理论表现也各不相同(例如,Russell等人的研究[12],Schick等人的研究[13],陈友庆的研究[14])。当然,也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聋生都在心理理论的发展上滞后,例如Courtin等人发现,5—7岁土手语聋生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正常儿童[15]。另外,Peterson等人利用心理理论五个阶段任务,即互异愿望、互异信念、知识的获得、错误信念和隐藏情绪,对3—13岁的聋生与正常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聋生与正常学生在这五个范式上的发展顺序相同[16]。
(2)安慰任务。安慰任务分为两种情境:伤心情境安慰,失望情境安慰。
说服行为和安慰行为都是常见的亲社会行为,这种社会技巧的发展对聋生心理理论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方法
场地土层属于同一地貌单元,场地中地基岩土层分布稳定,总体上看层底面坡度<10%,除河沟地段地层有缺失外,各地基土分布相对连续,土体垂向压缩性相差较小,结合基础开挖深度及建筑物持力层情况,综合判断地基为均匀地基。
从南京市聋人学校及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选取初一至高三的聋中学生为被试。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在初三与高一之间还有一个预高年级(因为他们还没有上高中,仍然属于初中水平,故本研究将他们纳入初中生组)。根据聋生入学前智力测试,排除智力障碍的学生,最后选取了300名合格聋生参加本研究,其中聋初中生119人(初一16人,男10人,女6人;初二15人,男9人,女6人;初三16人,男5人,女11人;预高72人,男37人,女35人),聋高中生181人(高一58人,男31人,女27人;高二62人,男42人,女20人;高三61人,男35人,女26人)。同时,在安徽一所普通初中与一所普通高中抽取了440名正常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初中生221人(初一78人,男46人,女32人;初二70人,男44人,女26人;初三73人,男27人,女46人),高中生219人(高一75人,男35人,女40人;高二72人,男36人,女36人;高三72人,男32人,女40人)。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以年龄阶段的发展为主要特点,故本研究将各年级学生合并为初中组和高中组,分析这两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差异。
2. 研究材料
(1)说服任务。该任务根据Bartsch的研究材料改编[9]。在说服任务中设置了一个说服对象的真实隐藏信念,它是主人公所不知的。被试在推测主人公的说服理由时要抑制对这种信念的认知才算正确回答。
艾滋病对人体身心健康危害极大,HIV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攻击,主要攻击目标为CD4+淋巴细胞并进而导致机体丧失抵抗力和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致死率[1] 。因此,及早进行病情诊断和干预有助于阻断疾病传染并改善咨询者预后。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我中心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咨询者应用酶联免疫法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说服任务如下: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发展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工农业生产。通过吸收资金和技术,利用区域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扩大,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和部门带来乘数效应,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工业化为城乡居民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业与人口的集聚也带动乡村土地流转加快,进而耕地也得到了保护,促进江阴经济的良性发展。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城乡自治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合作共赢。”基于“社会”第一种含义的拓展和深化,这一段话是对养老服务社会化概念的全面诠释,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问题一:你认为张亮会用什么理由说服爸爸?问题二:如果爸爸说不行,张亮还会用什么理由说服爸爸?问题三:爸爸还是不同意,张亮还会继续用什么理由说服爸爸?
记分方式:把被试的说服理由分成四类。第一类与信念有关,如被试回答“我不怕累”记2分;第二类与愿望有关,如被试回答“我真的很想去,您就陪我去吧”记2分;第三类与情绪情感有关,如被试回答“您要是不能陪我去,我会很伤心生气的”记2分。前三类被认为是利用对心理状态进行的说服。第四类不如前三者有效,但往往又起一定的作用,这其中大致又分为几类:①被试通过陈述爬山的好处来说服爸爸,具体回答如“爬山有利于身体健康”“山上的风景很美”;②被试通过谈条件来说服爸爸,具体回答如“您如果陪我去,我会好好学习的”;③被试通过要挟来说服爸爸,具体回答如“您如果不陪我去,我就不学习了”;④被试通过迂回的方式说服爸爸,如找妈妈说服爸爸。第四类的这几种说服方式,每条记1分,可累加记分,重复种类按一条记分。
5. 聋生安慰行为与说服能力的关系(见表4)
心理理论的获得和使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内容。前人的研究表明聋生在心理理论的获得方面是落后于正常儿童的,并且有研究表明正常成人即使心理理论的获得已经成熟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对其加以使用[8],那么,在心理理论的使用上聋生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否同样落后于正常儿童呢?本研究利用说服任务和安慰任务来对聋在校中学生的心理理论的使用特点进行研究,并设置正常中学生对照组来分析两类中学生在心理理论使用上的差异性。
A.伤心情境安慰。花花过生日,朋友们都来为她庆祝。大家一一送上祝福和礼物,王红也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个水晶杯。由于礼物太多,花花并不知道大家各自送了什么。过了几天,王红到花花家玩,一不小心把这只水晶杯打破了。王红不好意思地对花花说:“对不起,是我太不小心了。”花花笑着说:“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个杯子挺难看的,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摔了正好。”
被试阅读完故事后,主试问:如果你是王红的好朋友,知道这件事后,你该怎么安慰王红呢?
记分方式:根据本研究的预备实验情况,把安慰策略分为四类。第一类,信念安慰,被试通过揣测花花的信念来对王红进行安慰,如对王红说:“花花不知道是你送的,如果知道,她肯定不会那么说的,花花是为了安慰你才那么说,其实她是很喜欢那个杯子的。”第二类,情感安慰,被试利用情绪、情感对王红进行安慰,如对王红说:“别难过了,都会过去的,你还有我这个朋友呢。”第三类,支持性安慰,被试通过一些行动来化解王红的负面情绪。如被试说会去找花花讲道理,让花花向王红道歉,或者是带王红散心来忘记这些不好的情绪。第四类,不会安慰,被试表示不知道怎么安慰。
B.失望情境安慰。故事内容与前述的说服任务相同,在此基础上追问:如果张亮找你倾诉这件事,你该怎么安慰他呢?
记分方式:与伤心情境安慰一样,把安慰策略分成四类。第一类,信念安慰,被试通过揣测爸爸的心理状态来对张亮进行安慰。如告诉张亮,爸爸只是太累了才不想陪他去,他要体谅爸爸。或者说爸爸也是担心张亮的安全才不让他去的。第二类,情感安慰,被试利用情绪、情感策略对张亮进行安慰,如对张亮说别难过,以后还会有机会的。第三类,支持性安慰,被试通过实际行动来化解主人公失望的情绪。如表示会陪张亮一起爬山,或者说跟张亮一起说服爸爸。第四类,不会安慰,被试表示不知道怎么安慰。
1. 被试
失望情境下不同安慰策略聋生的说服任务得分差异显著(F =9.62,p <0.01),事后检验表明,不会安慰组聋生的成绩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聋生的成绩(均为p <0.01),其他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3. 施测方法
考虑到中学阶段聋生已经具有良好的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故以文字形式呈现实验材料。说服任务和安慰任务同时进行施测,采用ABBA法呈现故事。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施测时,由一名手语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第二种方案是使用42 HNM合金包壳。虽然这种合金的中子俘获截面大于锆,但其机械特性意味着包壳的厚度可以减小。第三种方案需要改变燃料基体,即使用铀钼氧化物燃料,以提高燃料基体密度,进而增加燃料组件的铀含量。第四种方案是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包壳,包括拥有较小中子俘获截面的碳化硅材料。
三、结果
1. 评分者一致性系数
利用骨架法构建本体的步骤如下:确定构建本体的目的和范围;构建本体(分为本体获取、本体编码和本体重用);本体评估;文档化;各阶段的指导方针[10]。
由两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被试的说服任务和安慰任务的结果进行独立评分,意见不一致时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记分。结果表明:(1)说服任务(包括信念说服、情感说服、愿望说服、其他说服)的评分者一致性Kappa系数,对聋中学生为0.96—1.00,对正常中学生为0.96—1.00;(2)安慰任务(包括伤心情境安慰行为、失望情境安慰行为)的评分者一致性Kappa系数,对聋中学生为0.98—1.00,对正常中学生为0.98—1.00。上述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内容的评分者一致性皆很高。
2. 聋生与正常学生说服任务的差异(见表1)
表 1两类中学生说服任务的得分情况及其差异( M ± SD )一览表
注:1.*为p <0.05,**为p <0.01,后同;2.说服总分=信念说服+情感说服+愿望说服+其他说服。
由表1可见,在说服总分上,聋初中生水平最低,聋高中生与正常初中生的水平相同,水平最高的是正常高中生。在说服任务各具体内容上,信念说服为两个年龄段的聋生水平相同,他们都显著低于两个年龄段的正常学生;聋初中生的情感说服水平与其他组相同,但聋高中生的水平显著高于两个年龄段的正常学生,表明聋生这一能力的发展很突出。在运用愿望说服方面,聋生与正常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聋生在这方面的发展很好。其他说服,聋生要显著差于正常学生,且两类学生的该能力随着年级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聋生对心理状态的使用并非都落后于同年级正常学生,他们在情感说服和愿望说服方面与正常生相当,甚至超出,但在信念说服和其他说服方面要落后于正常生。
3.影响聋生说服任务的因素
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聋生说服水平发展的因素,分别以聋生性别、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聋人、家人是否会手语等说服总分的差异情况加以分析。(见表2)
爬模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及桥梁高墩的应用体现爬模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性。爬模在桥梁高墩施工中,无需起重机械,攀爬平稳、安全可靠。爬模是桥梁高墩等竖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种较好的施工技术。但爬模技术在我国未完全成熟,爬模体系需更加深入研究。
表 2不同特征聋生间说服得分的差异情况一览表
由表2可知,聋生的性别、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聋人、家人是否会手语等方面的说服总分都显示差异不显著。
夏天就要到了,张亮很想趁着周末和爸爸一起去爬山,于是他把这个愿望跟爸爸说了。爸爸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很想在家休息,不想陪张亮去爬山,可他没有直接说,而是对张亮说:“山太高了,我怕你会累,还是别去了。”然而张亮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他想尽力说服爸爸去爬山。
4. 聋生与正常学生安慰行为的特点(见表3)
新科雷嘉是少数几个仍然以自然吸气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紧凑型SUV,而实际表现证明这套“守旧”的方案使用起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50马力,峰值扭矩为200牛·米,配合一台CVT变速箱,在城市工况中的动力随叫随到,加速响应也比较积极。考虑到它不足1.5吨的车重,这样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
表 3聋生与正常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安慰策略差异一览表
注:卡方检验事后比较的方法参考了haberman的观点[17]。
由表3可见,聋生与正常学生的安慰策略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几点。第一,在伤心情境下,两类学生都倾向于更多地选择信念安慰与支持性安慰;有25.7%的聋生不会进行有效的安慰,占到了聋生中的四分之一,而正常学生只有4.1%的人不能进行有效的安慰;另外,有28.7%的聋生会使用信念安慰,67.7%的正常学生会使用信念安慰,占安慰策略的绝大部分;聋生在伤心情境下选择最多的是支持性安慰。从卡方检验的结果来看,聋生的安慰策略与正常学生差异显著,正常学生的信念安慰显著多于聋生,但支持性安慰显著少于聋生;聋生不会安慰的比例显著多于正常生。第二,在失望情境下,两类学生选择最多的同样是信念安慰与支持性安慰,但正常学生选择信念安慰的比例显著高于聋生;两类学生的情感安慰使用比例不高,但聋生比正常学生明显多;聋生不会安慰的比例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学生,正常学生中只占到0.9%,而聋生占到16.3%。另外,与伤心情境下聋生安慰行为不同的是,聋生在失望情境下选择最多的是信念安慰。
图书馆现有空间无法满足开展大型系列活动的开幕式和文艺展演的要求。作为大型活动的开幕式一般对于场地、参与人数、设备要求较高,一般的报告厅、会议厅场地较小,而在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大厅举行此类开幕式或表演又会对周边需要安静的学习空间产生噪音影响,妨碍学生的正常阅览和学习。
综上所述,聋生与正常学生在两种情境下都较多选择了信念安慰和支持性安慰;聋生还有一些人不会对他人进行有效安慰;聋生比正常学生更擅长使用支持性安慰和情感安慰,而正常学生比聋生更擅长使用信念安慰。
因为是开放式的回答,说服任务的总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不设上线。
表 4各种安慰行为聋生被试在说服任务中的表现一览表
由表4可见,伤心情境下不同安慰策略聋生的说服任务得分差异显著(F =5.03,p <0.01),事后检验表明,信念安慰组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 <0.01);情感安慰组聋生的成绩显著高于不会安慰组的成绩(p <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上述两个任务都是由两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独立评定记分,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要进行讨论,以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来记分。
四、讨论
1. 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说服策略差异
与正常学生相比,聋生在说服任务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就整体的说服策略上看,聋初中生对心理状态的利用显著低于聋高中生,而聋高中生与正常初中生水平相当,但他们都显著低于正常高中生。
从各个独立的说服策略来看,聋中学生使用信念与其他说服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中学生,这表明聋中学生对信念的使用落后于正常学生;但聋高中生使用情感进行说服的成绩显著高于正常初中生和高中生;另外,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使用愿望进行说服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正常中学生比聋生更擅长使用信念进行说服工作,聋生在使用情感和愿望来进行说服的能力与正常中学生相当,甚至有的方面超出正常生。Rieffe的研究表明,聋生在对他人行为的解释提及愿望的次数多于正常人[18]。本研究也发现,聋中学生虽然对信念的使用差于正常中学生,但对愿望、情感的使用与正常中学生水平相当,甚至有的方面要好于正常中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聋生在揣摩他人信念方面困难大一些,于是他们学会从自身的情感、愿望角度来对父母进行说服,这往往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有效一些。例如有的聋生说如果父亲不同意,他会装作很伤心的样子让父亲心软,以此达到目的;还有的聋生说他会向爸爸撒娇直到爸爸同意。由此可以看出,与正常中学生对心理理论的使用相比,中学阶段的聋生并不是全都落后,而是更擅长使用心理状态中的情感与愿望的成分来达到目的,而且初中与高中阶段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从初中开始,聋生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
2. 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安慰行为的差异
在本研究中共设置了两种需要被试安慰他人的情境,一种是他人伤心的情境,另一种是他人愿望没有被满足的失望情境。通过聋生与正常学生的对比发现,在这两种情境下,两类学生的安慰行为差异显著,两类中学生利用信念策略来安慰他人的比例最高或相对较高,正常学生的比例又显著高于聋生;在这两种情境下聋生中不会安慰的比例都较高,正常学生则很少有不会安慰的;另外,聋生的情感安慰策略要显著高于正常学生,其支持性安慰策略与正常学生差异不显著。综合这些结果表明,聋生与正常学生在安慰他人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倾向。聋生与正常学生都比较喜欢通过对第三人信念的揣摩来达到安慰他人的目的,只是绝大多数的正常学生是以这个策略为主,而聋生并非以这个策略为主,他们当中还会有差不多比例的人采用支持性安慰策略,也有一部分人采用情感安慰。我们认为,后两种策略对聋生来说不需要讲很多话,也不用揣摩第三人的信念,却同样能达到安慰他人的效果,因此,它们对聋生来说是效果相同的安慰方式。聋生虽然在对信念的理解和使用上落后于正常学生,但他们比正常学生擅长运用支持性安慰和情感安慰。
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体的作用仍然极为关键。在我国电视媒体普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中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视角,更加倾向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因此在传播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可通过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打造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平台,例如,该频道可设置赛龙舟、民间武术以及舞狮等体育运动的专题节目。通过央视媒体的传播,传统运动将得到更好的推广。再有我国的地方媒体,也应当对本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进行集中报道。例如,在对民间武术的报道过程中,地方媒体可突出武术派别的地域差异,通过这样的宣传,民间爱好者的乡土情结将得到激发,对于该项赛事的关注度也将得到提升。
3. 聋生安慰行为与说服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选择利用信念对他人进行安慰的聋生说服任务的成绩也是最好的。这表明聋生安慰策略的选择与其他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信念的使用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Brown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交往可以促进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19]。虽然无法具体判断是社会交往促进了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还是心理理论能力促进了个体的社会交往活动,但它们之间紧密联系是毋庸置疑的。
五、结论
第一,在说服任务中,聋初中生的总体水平最低,聋高中生与正常初中生的水平一致,水平最高的是正常高中生。其中,在情感说服和愿望说服方面,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水平相当,甚至有部分内容是超出的;在信念说服和其他说服方面,聋中学生的水平要落后于正常中学生。
第二,在两种情境(伤心情境和失望情境)下的安慰任务中,聋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都较多地选择了信念安慰和支持性安慰,但正常中学生选择信念安慰的人数比例要显著多于聋生;在伤心情境中,有25.7%的聋中学生不会对他人进行有效安慰,在失望情境中,聋中学生不会安慰的比例为16.3%;在伤心情境中,聋中学生使用支持性安慰的比例显著多于正常中学生,使用情感安慰的比例与正常中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失望情境中,聋中学生使用情感安慰的比例显著多于正常中学生,使用支持性安慰的比例与正常中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妨碍阅读的最大原因是个人主观原因,①超过受访读者的一半,表现在把闲暇时间用于阅读之外的娱乐活动。②很忙,无闲暇时间阅读,约占2/5。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确实难得有空闲时间阅读。③想看的书在图书馆找不到,这暴露了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约占1/5。④不知道读哪些书,表明读者自身知识和文化水平层次不高,需要加强阅读指导促使阅读,这类原因也占将近1/5。
总之,聋中学生心理理论使用的发展并非全面落后于正常中学生,而是在某些方面两者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超出的。
“我找王总”,他惊慌失措地说,“王总大概不在家,不在家就算了……”他突然发动了摩托车,漂亮地在草地上调转了车头,又漂亮地滑倒在了草地上。摩托车的嘶鸣响彻夜空,在雪亮的灯光里,我看到一个20多岁白白净净的年青男子慌乱地从地上爬起来,扶起摩托车,跨上去,箭一般地冲出绿地,冲上公路,一溜烟便跑远了。
[参考文献]
[1]PREMACK D, WOODRUFF G. Does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78(4): 515-526.
[2]HAPPE F G, WINNER E, BROWNELL H. The getting of wisdom: Theory of mind in old age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8(2): 358-362.
[3]赵红梅, 苏彦捷. 学龄后心理理论的持续发展——从“获得”到“使用”的转变 [J]. 心理学探新, 2006(26): 22-25.
[4]BARTSCH K, LONDON K, CAMPBELL M D. Children’s attention to beliefs in interactive persuasion task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1): 111-120.
[5]陈健芷, 李巍巍. 5-9岁儿童在说服行为中使用心理理论能力状况的研究 [J]. 心理科学, 2009(2):375-377.
[6]陈友庆, 马晓璐. 7-11岁儿童心理状态信息理解与使用的发展特点及关系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1): 81-85.
[7]FREEMAN N H. Commun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Why mentalistic reasoning is a lifelong endeavor [M]. In: Mitchill P. Riggs K J. ed. Children’s Reasoning and the Mind, Psychology Press, 2000.
[8]KEYSAR B, LIN S H, BARR D J. Limits on theory of mind use in adults [J]. Cognition, 2003(1): 25-41.
[9]BARTSCH K, LONDON K. Children’s use of mental state information in selecting persuasive argument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0(3): 352-365.
[10]ZAHN-WAXLER C, et al. Development of concern for other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2(1): 126-136.
[11]JACKSON M, TISAK M S. Is prosocial behavior A Good Thing?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 [J]. Evaluations of Helping, Sharing, Cooperating, and Comfort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 (19): 349-367.
[12]RUSSELL P A, HOSIE J A, GRAY C 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in deaf children [J].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8(6): 963-991.
[13]SCHICK B, DE VILLIERS J, DE VILLIERS P. Language and theory of mind:A study of deaf children [J]. Child Development, 2007(2): 376-396.
[14]陈友庆. 聋童与正常儿童对多种信念的认知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4): 266-274.
[15]COURTIN C, MELOT A M.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deaf children: lessons from the appearance-reality and false belief tasks [J]. Developmental Science, 2005(1): 16-25.
[16]PETERSON C C, WELLMAN M H, LIU D. Steps in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with deafness or autism[J]. Child development, 2005(2): 502-517.
[17]HABERMAN S J.Analysis of dispersion of multinomial respons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82(379): 568-580.
[18]RIEFFE C. TERWOGT M M. Dea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 Desires take precedence[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2000(5): 601-608.
[19]BROWN J.R.et al. Why talk about mental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s with friends, siblings, and mothers [J]. Child Development, 1996(3): 836-84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项目编号:12JJD190003),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特殊教育实训中心”(项目编号:2016SXZX01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心理脱贫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206)。
[收稿日期] 2019-06-13
[作者简介] 陈友庆,男,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杨兰香,女,安徽宿州人,金陵科技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9)05-0070-07
(责任编辑 师 语)
标签:聋中学生论文; 心理理论使用论文; 说服行为论文; 安慰行为论文;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金陵科技学院保卫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