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经腹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于海霞

腹股沟斜疝经腹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于海霞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腹股沟斜疝临床病例资料。分别对106例腹腔镜手术组和106例传统手术组的患者,就单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疝复发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疝复发、住院时间等,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疝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修补成功;传统手术组术后疝复发6例,2例经腹腔镜、4例经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对腹股沟斜疝治疗具有明显优越性,是腹股沟斜疝治疗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经腹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治疗是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腹股沟斜疝的诊治中,腹股沟斜疝是临床较常见的多发疾病,病因多为鞘状突未闭,而非肌肉薄弱,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 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情况,并与传统手术方式进行对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2例,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男180例,女32例,行术前检查无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稳定。病例排除标准:年龄<10 个月,80岁,急性嵌顿不能回纳或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既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患者106例,男89例,女17例,年龄10个月-73岁,平均55岁。其中双侧疝21例,复发疝6例;传统手术组患者106例,男87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63岁,平均53岁。其中双侧疝24例,复发疝8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在脐窝皱褶处切1个5mm大小的切口,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 8-12 mm Hg,置入5mmtrocar及30°腹腔镜,探查腹腔。在疝囊颈外上方稍外侧穿入一带针缝线,将线尾留于体外。在腹腔镜监视下,术者单手持针,在疝囊入口水平分3-4次将缝针在腹膜下潜行环绕鞘突人口缝合1周,收紧缝线检查无漏洞后,采用单手打结技术结扎鞘突。最后采用穿腹壁途径取出缝针及缝线。解除气腹,结束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具体方法为单侧疝取下腹部皮肤横纹处切口,长约1.5cm,常规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如有腹股沟管壁缺损者,加行修补术。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0.87cm,术中出血量为0.55ml,手术时间为25min左右,住院时间为3天;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1.72cm,术中出血量为7.14ml,手术时间为27min,住院时间约为7天。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6月(3-18 个月),早期1例复发,经腹腔镜手术修补成功,对照组平均随访6个月(3-18个月),4例复发,经再次开腹手术治愈。两组均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及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

3.讨论

3.1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与腹股沟管未完全发育有关,而与腹壁肌肉薄弱因素无关,并且术后也可通过腹壁肌肉逐渐发育得到加强,只需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而传统手术需切开腹股沟管游离各层组织,造成腹股沟管的组织结构破坏,对提睾肌、精索血管、输精管容易造成伤害,出现术后阴囊水肿、血肿,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手术中横断疝囊时,遇有疝囊壁大而薄的病例,分离易造成撕裂,导致术后复发以及手术操作不熟练和解剖不清,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疝囊高位结扎,因此复发的病例较多。所以通过腹腔镜术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治疗腹股沟疝就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2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术治疗创伤小,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行内环高位结扎,从而避免了腹股沟管的解剖,减少损伤,尤其是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损伤。本组106例术后均未发现阴囊血肿、切口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术疗效可靠。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直视下进行,由于气腹压力、疝囊膨胀,能清晰观察内环口,较易分辨精索和输精管,无须疝囊壁剥离,结扎部位在腹膜上,位置更高,在腹腔内行荷包缝合结扎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从而有效防止术后复发;在术中能同时探查对侧是否有隐性疝,通过腹腔镜术中常规探查双侧内环口,并对发现的对侧疝和鞘状突内口一次完成高位结扎,免除再次手术,减少了创伤,节省医疗费用。而传统手术无法做到对对侧隐匿性疝的探查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微创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无并发症,无须拆线,住院时间短,且本组106例无中转开放手术。

3.3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

腹股沟斜庙虽有多种术式,但均有不足之处。除了腹压增高外,手术方式也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将疝囊内口置于腹腔外,可以说较传统的Bassini法等的庙囊高位结扎更为彻底,其临床表现仅偶尔有包块突出者或术中见无明显前后壁薄弱者,单纯经腹腔高位结扎,效果满意。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学基础。采用腹腔镜治疗快捷、可行并更具优势,借助于腹腔镜低倍放大作用、气腹膨胀疝囊及器械,改解剖复杂的腹股沟管径路为结构相对简单的腹壁,改繁琐的腹外疝囊剥离为腹腔镜监视下简单、可靠的疝囊高位缝扎,因而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创伤及男性患儿输精管损伤、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鞘状突未,并显著减少术后疝复发和对侧异时疝发生。

参考文献:

[1].熊伟,董科,俞小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2013年4月第34卷(第4期).

[2].刘玉献.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8月第7卷第16期.

[3].田金豹,周逸云,涂昭辉,王红芳.腹股沟斜庙经腹手术治疗8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4,11(7):22-27.

论文作者:于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腹股沟斜疝经腹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于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