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情境创设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篇教学的概念
语篇是以篇章为单位的阅读材料,是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紧扣一个主题,向学生展现了完整的语言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所学语言。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杨苗捷,2010)。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语篇教学能降低学生学习语篇的难度,提高其理解语篇的能力,激发其学习语篇的兴趣。然而,有的语篇篇幅长,容量大,许多教师觉得教学时难以把握。
二、小学高年级语篇情境创设的误区
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语篇教学方式。然而,笔者在最近观摩的一些课例中发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时存在以下误区:
1.以零碎的情境扫除语篇学习的障碍
面对高年级语篇篇幅长、容量大的现状,很多教师往往创设情境,先扫清语篇中的单词和句型障碍,然后让学生感知、理解语篇内容。在有些课上,教师设计出许多零碎的情境,但情境之间互不相干,这种脱离语篇的零散情境使语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陈丽芳,2009)。
[案例1]
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的Part A为例,本课的几个主人公围绕“周末”这一话题谈了各自的周末活动。有位教师上课伊始,先和学生自由交谈,接着创设了公园里、操场上和在家中三个情境,与学生谈论在各个场所度周末的方式。在师生交谈的过程中,教师逐个呈现并教学语篇中涉及的动词词组和重点句型,并让学生口头操练新授句型。此环节占用了整节课的大半时间。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文中人物的周末活动进行问答、判断、匹配、复述等活动,学生忙碌地应对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该语篇教学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如同蜻蜓点水,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也是浅尝辄止。
[问题分析]
从案例1不难看出,教师先前创设的三个情境只是扫清了语篇中的语言障碍,降低了学生学习语篇的难度。由于语篇中新的语言项目在之前的零碎情境中都已讲解和操练过了,所以学生理解语篇时毫不费力。此时的语篇教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其功能只是对新知识点的复习,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费尽心思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而这些看似有趣的情境与语篇的大情境却没有关联,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仅占用了语篇教学的宝贵时间,也无法和语篇教学相融合,费时低效。
[案例2]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6A Unit 5 On the Farm中Part A语篇的教学片段。该教师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首先,给学生呈现一幅农场图,师生共同观察农场图中的动物及其活动,教学本课的新单词和短语。农场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场所,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接着,教师创设了唐老鸭和米老鼠周末在农场活动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描述两个卡通人物在农场的活动教学动词的过去式。一开始学生被卡通人物搞笑的表情和夸张的语调吸引,但在呈现动词过去式这一新的语言项目时,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坐在后排的一个高个子男生抱怨道:“Miss Zhang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呢?”因此在呈现语篇的环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问题分析]学生在该环节的表现不禁让人生疑:小学生不是很喜爱生动有趣的情境吗?为何案例2中有趣的情境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案例2中那位男生的抱怨说明,不同学段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高年级学生更乐于接受相对真实的情境。案例2中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使该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与语篇中的情境相关度不大,导致学生原本高涨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
3.以无趣的情境拓展语篇
在处理完语篇后,教师往往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语篇。然而,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单纯直接、乏味无趣,致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提不起兴致,阻碍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内化。
[案例3]
以6B Unit 1 Who is Younger?中Part A语篇教学的拓展环节为例,教师在新授完语篇内容后,通过多媒体展示Liu Tao,Wang Bing,Nancy和Yang Ling这四个人物的图片。四个人物高矮不同,年龄各异。教师要求学生在组内比较这四个人物的年龄和身高,并用本课所学的有关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知识,两分钟后看哪一组说的句子最多且正确率高。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即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可是还不到半分钟,教室里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个别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也随其他组安静了下来。教师见状,提醒学生继续小组讨论,可学生却不想再多说了。教师随即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学生的展示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问题分析]
案例3中的教师想通过让学生比较多媒体上的四个人物的身高和年龄的方式拓展语篇学习。然而,该教师创设的情境单一无趣,人物身高和年龄的对比一目了然,自然令学生提不起交流的兴趣。这样无趣的情境因为缺乏信息差,容易流于形式,形成假交际。
三、小学高年级语篇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应立足语篇话题,直观、整体、恰当而又不失趣味,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篇。
1.创设的情境应注重整体连贯性
[案例4]
同样是教学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中的Part A,另外一位教师做了以下处理:
(1)上课伊始,师生对话交流,直接切入主题——At the Weekends,使学生初步理解周末的时间范围。师生的交流紧扣Weekend这一话题,为后面的语篇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问题“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创设情境,师生讨论周末活动,复习动词词组。学生向老师提问,了解老师的周末活动,教师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进而引出词组catch butterflies;接着,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创设“去蝴蝶谷闯关捉蝴蝶”的情境,并交代闯关要求。闯关捉蝴蝶的情境成为整节课的一条主线。
(3)教师设置以下三关:观看有关教材对话的录像,回答与对话内容相关的问题;阅读对话,选择、判断、朗读、表演;小组讨论,书面表达自己的周末安排。教师设置了蝴蝶仙子这一人物。在完成这三项任务的过程中,蝴蝶仙子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每过一关,师生及时评价闯关得失,对闯关过程中表现好的组给予表扬,同时也激励落后的小组。
(4)在总结拓展部分,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美国人度周末的录像,接着师生讨论中西方周末活动的差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周末文化,使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5)师生共同核实每大组所捉“蝴蝶”的数量,分别对团体和个体进行评价;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蝴蝶是昆虫的一种,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并整理有关昆虫的信息,以备下节课交流;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从案例4不难看出,教师将语篇教学融入“蝴蝶谷闯关捉蝴蝶”这一情境中。该情境就是一条主线,后面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致盎然地徜徉于“蝴蝶谷”。这样的情境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处在有序、自然且高效的状态中。
创设整体连贯的情境需要有全局观念,从语篇的整体去思考,将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融入大的情境中,前后呼应,为整个语篇的教学搭桥铺路,这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创设的情境需体现恰当真实性
[案例5]
有位教师教学6A Unit 5 On the Farm的Part A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首先,教师装扮成一名年轻农民,身上贴着含有-ed的动词过去式的单词卡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他的农场,呈现本课话题——Visit a Farm;然后,通过农场情景图,让学生猜他的日常工作,并出示本课新授动词词组:pick oranges,pull up carrots,water trees,milk cows,collect eggs;接着,创设国庆节假期到来的情境,妈妈在电话里给他安排国庆节期间在农场要完成的工作以及作息时间,该环节再次复习之前所授动词词组,同时呈现了两个表达时间的单词before和early。国庆节结束后,妈妈询问他国庆节期间完成的任务,从而引出一般过去时的问句和答句,教学含有-ed的动词过去式的用法和读音。
这节课中,教师通过环境布置、多媒体辅助以及自身的表情和动作,创设了农场情境。该情境与语篇情境相符,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思维,真实且恰当。同时,教师也将原本琐碎的语言点巧妙地融入大情境中,无痕地呈现教学内容。在真实恰当的情境中,学习的趣味性和目的性加强了,学生高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
[案例6]
在6B Unit 1 Who Is Younger?A部分语篇教学的拓展环节,一位教师创设了以下有趣的情境:
在处理完语篇后,多媒体呈现教师的头像和另一位女士的头像(该女士的头像为一个阴影轮廓图)。
T:Boys and girls,this is my sister and that is me.Here are some sentences about us.Some are true,and some are false.Please read them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ich sentences are true and which are false.
(1)My eyes are smaller than my sister’s.
(2)My nose is bigger than my sister’s.
(3)I’m taller than my sister.
(4)I’m older than my sister.
(5)My sister is heavier than me.
多媒体上简单的两个头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那个阴影轮廓图更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知不觉沉浸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然后,学生逐句猜测,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逐步出示答案。
接着,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某些方面和一个好朋友进行对比,用比较级说几个句子,让班上的其他学生猜测正误。这时,无论是自己说句子,还是判断句子的正误,学生都投入到教师创设的猜测情境中来。
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感知、理解、内化和运用所学语言,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结束语
创设情境是提高语篇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力求立足于语篇话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出整体连贯、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语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理解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