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论文_肖玉龙

“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论文_肖玉龙

肖玉龙(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湖北 枣阳 441200)

中图分类号:G6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47-01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阳光体育”和“快乐足球”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最基本的脚内侧踢球的掌握和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趣味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足球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小足球是小学体育教材球类主要内容之一,此教材能充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教学中,根据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体验式学习,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术,享受运动快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男女生在身体形态和体能上还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异,生理上没有发生变化。但下肢力量不足,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比一、二年级时候有所提高。三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水平总体来说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脚内侧踢球技术动作,由于学生整体下肢力量不足,经常出现踢球时动作不是很准确,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大量熟悉球性的活动,在技能教学环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打好足球基础,在学练中提高兴趣,感受。

四、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脚内侧传球的特点,共分为4课次,本课为第一课次。

第一课次:初步掌握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了解技术动作的运用时机。

第二课次:熟练掌握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初步掌握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

第三课次:提高脚内侧传球的准确性。

第四课次:运用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进行“抢圈”游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多种足球动作技术,灵活地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发展兴趣、参与意识及自信。

2、技能目标:使学生正确了解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让90%的学生掌握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等运动素质,并对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发展体能。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脚内侧正确的触球部位。

难点:击球瞬间脚型控制:掌握击球时脚尖上翘,膝、髋关节的外展;击球中部。

七、教学组织策略

1、热身运动。自创足球操,激发学生对小足球兴趣,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2、以“快乐足球”为主线,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理解动作要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练,基本掌握动作方法。尝试从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练习→运球射门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课堂实践中还通过观察(老师或他人的动作,了解动作过程)→体验(定位球、活动球,挑战自我)→比较(自己和同伴的动作差异)→领悟(动作的要领)→超越(争做小射手),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既发展了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足球的魅力。

3、快乐放松法——恢复身心。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拉伸肌肉,放松心情,通过大脑回放学练过程、游戏情景,为自己的课堂表现亮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时教案

年级三年级执教教师肖玉龙人数40人日期2019年6月20日课的类型

课题1、脚内侧传球 2、游戏:“过山洞”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脚内侧传球的动作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2、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腿部力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场地足球场一个器 材足球41个

预计平均心率:125—130次/分预计练习密度:35%—40%

论文作者:肖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论文_肖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