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陈林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陈林

(渠县报恩乡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朗读,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

一、充分保证课堂上朗读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二、在理解上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只有对朗读的课文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谈得上表达出它的思想感情;理解得越深刻,表达的才越准确。反之,哪里理解得不深甚至理解出错了,朗读时必然表达不出感情或表达的感情不对。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读懂了词句的意思,而是要能深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和作者一同喜怒哀乐。要防止有些孩子不下功夫理解课文的内容,便想读出感情,于是读得忽高忽低、矫揉造作,摇头晃脑。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不但无益,反而会养成坏毛病。

三、朗读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层次性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不能一拓而就,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渐渐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降低朗读的难度,树立学生朗读课文的信心。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要做到朗读层次鲜明,其实并非易事。朗读的层次性体现在朗读的要求上,第一步就是要读正确、读通顺;第二步是要读得流利;第三步是要读出感情。这三步中,尤以第三步最为艰难,所以教师不要过于心急,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正因此,我提出要因材施教。教学要因材施教,朗读训练也要这样。对于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们应相对降低要求,只要他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老师就应该为之鼓掌。你的一句看似平淡的赞扬,或许就会重新树立一个孩子学习、读书的信心和兴趣。 

四、要在反复训练中强化朗读。

朗读能力的提高赖于反复训练的过程中。这方面,我们在朗读教学中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此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尝试性朗读训练。尝试性朗读是朗读训练的特殊方式,特点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故需要学生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即要求学生把已有的朗读技能技巧、习惯、经验等大胆地付诸于尝试朗读中。此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朗读得以真实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强化其优点,修正其缺点,使指导落在实处,突破难处。二是重视自悟性朗读过程训练。“自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朗读中的自悟过程,是学生对客观对象有目的的自我意识的过程,是通过理性的分析与思考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并从中得到自我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应让学生开动脑筋、投入感情,在“顺应”的同时“同化”,达到“自悟”状态。教师在其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最佳条件和正确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同时又不偏离教材表达的情感轨道。这样,学生印象才会深,情感才会真,把握才会准确。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比赛活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因此教师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朗读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同桌互读推选其一,各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上朗读比赛,利用国庆、元旦等特殊节日举行专题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唤醒学生的灵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朗读比赛之中。

六、积极改进朗读评价方法。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家校结合配合取得家长支持。

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单靠在学校里的几节课的指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家里做好初读课文活动。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指导孩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做好签字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重视学生朗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论文作者:陈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陈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