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篮球技术战术发挥与心理训练的相关性分析_对照组论文

心理训练与少年篮球运动技战术发挥的相关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战术论文,少年论文,心理论文,篮球运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8574(2001)02-0096-03

1、前言

众所周知,篮球竞赛是以双方最后得分多少来判定胜负。在每一次得分过程中又蕴含着防守技战术、进攻技战术、身体素质等众多因素。而处于少年时期篮球等训练方法中,是否应加入心理训练,或者说心理训练是否对少年时期运动成绩有较强作用,对将来运动成绩是否有较大的辅助作用,针对这一目的,本文以技战术训练为主,同时强调心理训练,探求其对训练效果产生的实际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校是以篮球运动为传统项目,学生人数632人,喜爱篮球人数346人,从其中抽出初二、初三女生人数22人,11人作对照组,11人作实验组,其简况见表1。从表中看出无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时间等同,即随堂18次课时和团队课时8次,比赛时间利用休息时间。

注意力稳定性测定方法,对学生进行同样的身体素质训练(即准备活动——运球技术——800m测试)后,分成5组,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各半。练习1:转向动作,如听到向——左转即向右转等;练习2:听口令做动作;两组练习无间隙。

战术配合:选用3打2及2过1,实验组、对比组分组练习。对活动目标反应:该项主要以余光视野为主。余光观察距自己2米左右,相距3米两位同学做动作,被测同学再以动作示意,如左面举右手,右面同学下蹲,则该同学做下蹲同时举右手。

不同场地的发挥:即在不同场地的比赛的技、战术发挥及罚中球数的综合评定。

其它项目略。

2.2.2 条件控制

实验组:正常教学外,能够观摩技战术配合,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应选用那种配合,然后模拟练习。利用课余时比赛或训练中,请其他学生在旁呐喊,尔后教师解说并教会学生稳定心理,以求学生在恶性环境中调节自我。同时要求学生在恶性环境中球怎样处理更好,投完后为什么不进,或进了之后是怎么投进的。训练后注意采用想象训练(想象投篮后球“唰”的进篮圈,想象较佳的战术配合)、念动训练等方法。

对照组:正常的教学,一起观摩技战术配合,利用课余时比赛,强调训练比赛中按常规处理球,各个位置也按教师布置及观摩教学片中进行。训练后进行物理放松:如按摩、听音乐等。

3、实验结果

采用t检验对表中7项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表2 实验结果

项目实验组平均数 对照组平均数 P

注意力稳定性47.47±1.68 66.18±3.39 <0.01

投中篮次数 52±0.55 67.5±0.63 <0.01

罚中数 57±1.6 67.7±1.5

<0.01

战术配合成功数 48.5±3.39

56.7±2.9

<0.01

技术运用合格数 35.3±0.61

62.8±0.52 <0.01

对活动目标的反应56.6±2.24

60±3.31>0.05

不同场地技术发挥82.4±3.34

89.3±3.61 <0.05

注:表中各项指标均为各赛场记录或两队混合后比赛所得。混合项目为单人项目,如两队积分投篮比赛,采用一个实验组队员,一个对照组队员交叉进行。

4、分析讨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项目上除对活动目标的反应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分析如下:

4.1 自信心增强。众所周知,运动员们自我感觉和参加比赛水平之间并无直接关系。通常失利的原因在于担心失利的不良情绪。在参加业余训练队以前教练曾说过要组织学生和乡下政府进行篮球赛,学生听了都十分害怕。因政府女队1.60左右的队员有3名,另3名是才分工来的,且篮球技术都不算差。此后经过训练,多次组织学生与某校女教师比赛,渐渐胜多负少,于是再次提出,对照组队员虽未说什么,但看得出,均有害怕比赛和躲避比赛的心理,而实验组则称:“老师什么时候比赛……。”可以看出,实验组队员自信心增强了,恐惧感也消失了,最后结果也应验了:高成就动机是内驱力,但保证其方向条件是自信心。

4.2 场地效应。人们常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主场地优势,在对初二、初三问卷调查中,发现了54.4%的同学会感到场地不适而影响技术的发挥。除了场地平整、软硬、摩擦力等“质感”条件外,场地参照如场地的方向、颜色、大小、背景等对运动竞赛能力的发挥构成潜在影响。通过几个赛场的比赛情况看,实验组上场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良好情绪,而对场地的质感适应快,特别是注意力用于打球;而对比组开场后前几分钟,常因场地不适,左看右看,注意力不集中、漏人、被打蒙的场面时有发生。

4.3 观众效应。观众是推进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可以促进运动的推广,也可促进成绩的提高。其要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观众的人数、观众类别、观众的倾向性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观众在场的情境刺激通过什么方式来影响运动成绩。如在比赛中,有一堆人看,没有任何的评论,那比赛场面并非激烈,而且基本是按平时训练水平发挥,而加大观众倾向性评论,就会对人们活动产生积极的效应,也可以对人的活动产生消极的效应。通过实验对比,同一组经历两种不同的主观喊话,其结果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结果也非常显著(P<0.01)。因此,通过心理训练的实验组,情境心理较稳定,对他人的认识评价,特别是具有倾向性不利的语句,反应不是那么的积极,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皮层技术临场发挥的抑制较强,成功率就比对照组高得多。

4.4 赛前心理状况。瑞典的医生和心理学家尔·埃·乌涅斯塔尔把情绪最高时的特殊心理状态称为“胜利的感觉”或“理想完成”的状态。而比赛成功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失败前摆脱不安和恐惧感,恐惧和不安束缚人们手脚,抑制个人能力的发挥。心理训练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区别在于,实验组可以把自己的失败看作惋惜,是可以纠正的错误,从中获得教益。到下一场赛前,只要一提起,则大家都说:“一定要改正上一次错误,打得比上一次好”。而对照组则认为他们的成绩差有损他们的威信,在自己和别人的眼里都降低个人价值,从而每场赛前总有一些焦虑,如口头上说打不过或一看到对方就做伸舌头等小动作,虽然每次赛前都要做动员工作。但结果是对照组队员碰到强队,观众预测较多时,或重要的场次,会出现脉搏次数增加、失眠、手心发汗等症状,而实验组表现较好。脉搏比较见表3。

注:平时值是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所有测量均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4.5 心理疲劳监测与恢复。在常规或大多数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人心理疲劳状态的训练培养过程,造成低效率的培养过程。根据不同训练情况采用了多指标监测:自我精神感觉和体力感觉力量感觉,反应时,中医脉像与舌苔。在恢复方面,对照组则只用了听音乐,各个部位按摩、拍、打、揉、捏等方法;而实验组除了采用以上这些方法,每一项自觉加入自我暗示放松,同时在充足睡眠时也同样加入心理恢复训练。其结果是通过学习和运用,实验组恢复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效果。

4.6 心理训练与技战术。心理调整训练影响的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在伊·普·巴甫洛夫的著作中论述了运动肌紧张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实验组采用方法:训练——放松——想象自己正在完成最佳一组技术动作或想象他人最理想的一组配合——再训练,如此多次练习;对照组则采用:训练——放松——训练。如此循环,时间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在平时或赛场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发挥稳定,成功率也较多。

5、结论与建议

5.1 通过两组不同训练,从指标中表现出经过心理训练这种理想的变化是在词语和思想诱导下的心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从而证明接受心理训练的运动员比正常训练心理有较明显提高,同时对运用技战术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5.2 运动员在心理训练后,除了躯体焦虑未出现显著差异之外,其它指标均优于未经心理训练的运动员,其提高幅度明显,这些说明通过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表象技能,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使其在赛前达到较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比赛的发挥。

5.3 从实验的结果中,改善实验组的技术指标极为重要,实验组的水平最高,这对从原来的指标提高到成绩显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对初学篮球运动员进行一般心理训练问题的态度,对心理品质和心理过程的表现怎样进行判断,在少年教育的开始阶段对掌握篮球技术最为重要。而13岁到18岁的基础训练是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否向高水平进军的关键时期。因此,基层运动员心理训练问题不能忽视且要作为重点对待。以求培养出更适合上一层次部门的要求,创造更好的成绩。

标签:;  ;  ;  

青少年篮球技术战术发挥与心理训练的相关性分析_对照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