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养护工程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施工单位予以高度的重视。施工单位上到管理者下到基层作业人员,都应该树立明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对管理人员和基层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大对于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保证人员的安全,确保市政工程能够顺利完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市政养护工程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市政;养护工程;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一、市政养护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及要求
首先,无论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养护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根据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养护建设工作的具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养护建设人员要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养护作业期间多留心周边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避免在作业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其次,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位。最后,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如果市政建设现场出现安全事故,要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如下:
(1)在市政养护建设工作开始之前,管理人员应当集中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规范的学习。一方面要对该市政工程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以便于制定养护计划;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作业人员形成较强的安全作业意识。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在市政工程养护施工阶段,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具。特殊工种人员(压路机、铲车等)需要持证上岗;作业现场的各项设备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巡视、管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养护工作终端甚至引发人员安全事故。
二、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人员因素
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他们的施工手段和技巧都是源自于经验,并未接受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培训以及安全培训。除此之外,他们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缺乏认识,很多时候为了省事或者节省时间,节省应有的施工步骤,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原料因素
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安全质量。一些建筑材料的生产厂家,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在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步骤能省就省,最终成品不检测就不检测,这使得最后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国家标准。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在选购原材料时,由于把关不严格,使得大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被使用,给现场施工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3自然环境因素
市政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工程,其现场作业场地基本在室外露天的环境下进行,自然环境对于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的影响较大。如果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作业前,没有与气象部门进行联系或者天气预报不准确,而且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完善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的准备,那么市政工程的现场施工势必会受到影响,不仅耽误工期,还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三、市政养护工程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3.1结合工程的实际概况,构建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
市政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有利于增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有效性,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严格把控,促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清除,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中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需要结合市政工程的实际概况,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纠正体系及应急处理体系,最终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体系作用下,各种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市政工程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落实中将得到科学指导,以自上到下、层层推进的方式应用于市政工程建设中,促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认真分析研究关于施工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在对市政工程施工养护之前,我们应该要考虑到,施工图和施工养护的组织计划是否合理完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设备配置、劳动力安排是否到位,以及施工养护的程序和养护工艺等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确保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我们应该重视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文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养护过程中,对于施工方案的完善却只停留在虚构上面,因为,施工养护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是没有办法得到贯彻到底的,这也就导致了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目的无法达到。就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养护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工期和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达到我们要控制工程造价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2优化安全管理程序,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确保各种管理措施实施有效性,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程序,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些措施包括:
(1)明确工程建设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合理的安全管理程序,并制定出符合市政工程建设需要的安全管理机制。
(2)确定安全管理程序
及管理机制制定中的参考依据。行业技术规范、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施工合同等,都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程序优化及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的参考依据。
(3)注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程序及制度的有效编制。首先应明确其原则要求为主要责任人负责的原则,以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增强安全管理机制及程序的适用性,进而安排相关人员起草、会签审核、发布,最终在各种制度的指导下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注重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能力的科学培养。
3.3重视安全教育及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安全教育及监督检查,对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性。具体表现在:
(1)加大市政工程建设中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强化参与工程建设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他们的实际操作行为。
(2)定期深入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督,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并做好记录工作,实现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的严格把控,保持其良好的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3)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实现对市政工程建设过程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需要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中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避免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扩大。这些举措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促使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行业技术规范要求。
3.4注重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逐渐扩大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促使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具体表现在:
(1)市政工程建设中,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计算机网络三维空间中对施工区域的实际概况进行分析,促使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2)当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查找问题处理措施,优化工程安全管理方式的同时减少工作量,保持市政工程良好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工程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要想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得以提升,就必须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制定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措施,消除影响工程建设安全性的各类因素,才能降低其中各类问题的发生率,保持工程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强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后安全性能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詹永福,孙金芳.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四川水力发电,2015,(01).
[2]尹鑫.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J].市政工程,2012(09):13.
[3]郭力峰.浅谈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6,(05).
论文作者:杨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市政论文; 人员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