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女神特征的理论思考_炎黄文化论文

中国女神之特色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神之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原始神话反映远古原始人的生活及其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发展到广义神话则反映古代人的生活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探索中国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1496位女神过程中,进行着中国女神之特色的理论思考,有以下“十六性”:

1.中国女神之多元一体性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及其先民(含许多已经融合进别的民族里的古代民族)相互交融、发展而成。一些历史学家的传统看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随着地下考古发掘、远古文物的不断出土,证实“长江、珠江、辽河等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学家们已形成共识,改变了以往的一元论,发展为多元一体论。其论凡四:

(1)就远古人类化石而言。20世纪30年代, 中国学者首先在大清河——海河流域(地处黄河以北)发现距今约70~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和洞穴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中国学者1965年在长江上游金沙江畔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发现200 万年前的“元谋猿人”牙齿化石,“元谋人”比“北京人”早130多万年。1987 年在元谋县蝴蝶梁子发现4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其中有一段左股骨, 比现代人股骨略粗一点,判断是直立行走人的股骨,同时发现打制石器、鹿角制刮削器、炭粒(可能是远古人类用火遗存)元谋“蝴蝶人”比“北京人”更早了。(注:据林河《古傩寻踪》,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转引《光明日报》记者报道。)1985~1986年,在长江三峡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204~201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属于直立人(能人),也比“北京人”早130万年,还发现248万年前的119 种哺乳动物化石(含中国黑熊、大熊猫小种、剑齿象、貘、豺、爪兽、河猪、巨羊等)、10多种早更新世早期步氏巨猿化石、2种鸟类和1种龟鳖类化石。(注:据唐探峰《巫山人发现始末》,刊《光明日报》1997年8月16日。 )可见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之摇篮。在珠江流域的广东发现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属于“古人”阶段的“马坝人”化石,在珠江上游的支流柳江畔柳江县通天岩,1958年发现旧石器晚期约5 万年前的“柳江人”化石,还出土大熊猫、箭猪、中国犀、剑齿象、巨貘、野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在桂林、柳州、柳江、忻城、都安、隆林、田东、隆林及靖西等地,先后发现有10多处1万多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 可见珠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之摇篮。

(2)就原始宗教与原始神话而言。 辽宁大凌河流域(邻近辽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村1979~1982年发现5000多年前远古大型祭坛遗址和无名女神像群;凌源县牛梁河发现5000年前远古大型女神庙遗址、无名女神像群、积石冢遗址,当是规模宏大的远古部落联盟原始权威政权的大型祭坛、神庙。可见辽河、大凌河也是中华文明之摇篮。黄河流域晋西南吉县发现1万年前的女娲岩画。 东晋长江流域江苏句容人葛洪《抱朴子·释滞》云:“女娲地出”,根据民间神话回答了屈原《天问》所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中华母亲神女娲由大地中生出。黑龙江畔满族神话,天母阿布卡赫赫由水泡中生出。珠江上游红水河壮族神话,创世母亲洛甲从花朵里生出。最北黑龙江,中则黄河、长江,最南珠江——红水河,众多原始母亲神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之多元一体。

(3)从生态环境和生活资料之生产而言。 中华文化由南方水田农耕稻作文化、中原旱地农耕粟作文化、北方草原畜牧文化等组成。地下考古发现,黄河流域粟作文化区域,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工栽培粟,乃6000多年前的文化遗存;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工栽培粟,7000多年前;最古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粟仓中5000公斤以上的人工栽培粟,8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稻作文化区域,邻近长江的钱塘江流域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工栽培稻,乃6900多年前的文化遗存;长江支流湖南湘江边长沙南沱大塘文化遗址,另一支流沅水畔辰溪火麻冲、黔阳高庙等地出土人工栽培稻,早于河姆渡;另一支流澧水之滨澧县彭头山、八十当文化遗址人工栽培稻,9000年前;最古的九嶷山麓、古苍梧地域、湘江上游支流潇水之滨道县玉蟾洞出土人工栽培稻,乃2.2万~1.8万年前的文化遗存。南方稻作发展较中原粟作为早,农业技术也较先进。中国文明的起源虽在长江流域,但中国古文明的顶峰期却在古中国强有力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因为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中心,没有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没有文字典籍的记载传播,任何原始文明都不会自发地进入高级文明的。

(4)从汉族发展中,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而言, 多元一体乃真实历史。汉族形成于“大一统”的汉朝。汉族的名称,最初是北方的匈奴族叫出来的。匈奴族称汉朝的人为“汉儿”、“汉子”、“汉人”。(注:1946~1948年,过伟就读上海暨南大学,师从陈述教授学习中国通史,铭记陈述师之言。)汉族由他称发展为自称、族称。古史所载,炎帝集团、黄帝集团、蚩尤九黎集团经历阪泉之战、涿鹿之战而形成炎黄集团。炎黄集团融合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历经夏、商、周以及楚、越(各融合许多古代民族),发展为华夏族,尔后于汉朝形成汉族。以后经历魏晋南北朝,与北方民族匈奴、乌桓、鲜卑、羯、氐、羌等族,南方的蛮、俚、僚、傒等族的大融合,发展为民族文化大融汇的唐文化。又经历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与突厥、奚、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的大融合。历史说明“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总之,汉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合了许多古代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不少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融合了许多古代民族(包括融合了部分汉族先民)。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民族融合现象更显著。如黔湘桂3 省区毗邻地区的侗族便有“侗变客,客变侗”的俗语,侗人到了汉区融合于汉人,汉人进了侗乡融合于侗人;壮族更是如此。可见少数民族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及其先民发展而来,更是多元一体的。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传承了多元一体的中国神话与中国女神。造人、补天的女娲神话流传于许多地区的汉、苗、藏、水、壮、土等民族之中。女娲、伏羲兄妹婚配育人神话流传更广,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汉、苗、壮、布依、瑶、水、仡佬、羌、畲、维吾尔族等民族中。女娲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母亲神。其他人名与无名的洪水遗民兄妹婚育人神话,许多民族都有,度过洪水大劫靠葫芦,从葫芦里出来的母亲和父亲,生下的孩子们为共居区域里的众多民族,从而形成中华民族乃同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姐妹的“中华葫芦文化”。

2.中国女神之丰富多样性;3.不平衡性

中国女神之丰富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中国地域广、民族多,56个民族各有其女神,与地域窄、 民族少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女神丰富多样。汉族有女娲,西王母、织女、嫦娥、嫘祖等众多原始女神、上古女神,还有广义神话中的观音、碧霞元君、刘三姐、妈祖等女神;其中有全国性的,如女娲;多省性的,如华北数省的碧霞元君;地方性的,如广东的金花夫人;多民族的,如汉、壮、瑶、仫佬等族的刘三姐;国际性的,如女娲、织女、妈祖。55个少数民族各有其女神,有本民族的(即单一民族信奉的),如壮族洛甲,满族阿布卡赫赫三姐妹,蒙古族麦德尔娘娘,维吾尔族乌弥,藏族十二丹玛,人口很少的民族珞巴族(2312人)斯金地母,赫哲族(4245人)卧杜玛玛等,真是众女瑰丽,众神璀璨; 甚至仅某民族之某一支系信奉的,如布努瑶的密洛陀;还有族际的,如瑶、苗、畲族三公主;国际的,如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族所信奉《古兰经》中的好娃(也译哈娃)。

(2)女神性格丰富多样。有创世女神母亲神女娲、 满族阿布卡赫赫、壮族洛甲、苗族蝴蝶妈妈、瑶族密洛陀、侗族萨天巴、白族劳泰、阿昌族遮米麻等。有织神织女,太阳妈妈羲和,月亮妈妈常羲,大地妈妈后土,风、雨、雷、电、霜、雪、虹、霓、星、云、鸟、兽、虫、鱼诸女神,女火神,女海神,雪山女神,弓箭女神,文艺女神,爱情女神等等。

(3)同一位女神,具有多侧面丰富多样的神格。 如满族天母阿布卡赫赫有育神、育人、育万物慈母般的慈爱,又有与恶魔战斗的刚毅,也有发怒处理风神的刚愎。

不平衡性,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神话和女神之产生、传承也就不平衡;还由于各地对民间口传神话(含民间女神)之采录、发掘、研究之不平衡;因此各民族各地域的女神神话便有多有少。如门巴族只采录到1位女神,天神的侍女扎深木, 与神猴结为夫妇,生下人的始祖。而满族采录到阿布卡赫天母为首的300 女神。有丰腴有贫瘠,有颇为瑰丽多姿也有极为苍白空洞。形成了中国女神丰富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矛盾统一。

4.中国原始女神之原始性;5.女性权威性

中国原始神话中,有不少独力创世的女神。如布努瑶密洛陀,她头向上顶,成了天,脚向下踩,成了地;找风和气流帮忙,造了太阳和月亮,造云伴日,造星伴月;受风孕而生12女儿、12儿子,指令儿子们造世界万物,用蜂蜡作模,叫女儿怀孕造出人类。侗族萨天巴独自生下天,生下地,生下众神,身上汗毛、虱蛋化为植物动物,肉痣化为蛋,令猿婆孵出人的始祖。基诺族阿嫫小贝撑裂蛤蟆大口、大腹,蛤蟆眼成日月,蛤蟆碎片拼成地和天,搓自身污垢成植物、动物和人……与基督教《圣经》神话相比较,《圣经》是男神上帝耶和华凭其神的意志创世,耶和华叫有什么,世上便有什么,是神意志力论、唯心论的;中国神话则是女娲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密洛陀、萨天巴、阿嫫小贝等少数民族女神,或靠自己的神秘生育力,或靠风、蜂、猿、蛤蟆等物质来创世育人,更具原始性,更具女性权威性,是原始唯物论。中国女神的原始性,更体现在女神之出生,女娲生于地,壮族洛甲生于花,满族阿布卡赫生于水泡。原始性更体现在她们的图腾性。侗族萨天巴形如八足蜘蛛;苗族蝴蝶妈妈孕育于枫树,与泡沫恋爱婚配生蛋,鹡宇鸟孵出人祖;苗族仰阿莎生于清清水井;纳西族摩梭人埃姑米阿斯生于鹰卵;白族劳泰生于龙腮;哈尼族金鱼娘之鱼鳞生月亮女神、太阳男神、女天神、女地神、女海神、女人祖、男人祖,女天神又生众神。总之她们的原始性是原始唯物论的。

众神与人都是原始女神所生所育,女神独尊,体现了女性权威性。

洪水造人神话是世界性的神话,女神与男神并尊同为人祖了。中国各民族洪水造人神话中,洪水遗民兄妹俩度过洪水大劫,依靠自然物“葫芦”,和基督教《挪亚方舟》神话和古巴比伦、古希伯来、古阿拉伯、古印度之依靠人工物“方舟”洪水相比较,中国水造人神话更具原始性。

6.中国女神神话三大传承方式形成了立体性;7.活在民众心中的活形态性;8.历史化、宗教化、民间史诗化过程中形成多神系性

神话代代传承。中国神话有三大传承方式:典籍传承、口语传承、民俗传承。

(1)传统的典籍传承有汉文典籍传承、 少数民族文字典籍传承、民间抄本传承。新的典籍传承有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史诗采录出版,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天问》、《九歌》、《离骚》、《庄子》、《列子》、《淮南子》、《史记》、《搜神记》、《搜神后记》、《路史》等汉文古籍,记录保存许多原始神话、上古神话。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最著名的为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文”记录的1400多部“东巴经”,其中有纳西族3大史诗《创世纪》、 《黑白争战》和《鲁般鲁饶》,记录了天神、地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风神、云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铁神、五谷神、畜牧神、智慧神、灵巧神、丰盛神、测量神、度数神、胜利神等,诸神中有男神、女神,也有善神、恶神。彝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文、满文、朝鲜文等古代经典,也都保存了丰富多样的神话。一些民族有民间手抄本。如壮族,运用汉字及其形声、会意、假借等方法造“土俗字”,记录壮语语音,记下壮族师公经典、韵文体神话、民歌。20世纪50年代以来采录出版的中国3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南方民族创世史诗彝族《勒俄特衣》、《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苗族史诗》、布努瑶《密洛陀》、侗族远祖歌《嗄茫莽道时嘉》、纳西族《创世纪》、拉祜族《牡帕密帕》、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等等,记录、出版了代代口语传承的民族史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如壮族《布洛陀经诗》,保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际音标记其语音、汉文直译与意译几对照的科学版本;从而形成新的典籍,将继续传承给后代。

(2)口语传承有散文休、韵文体两种,都在民俗环境里传讲、 传唱。如侗族散文体洪水造人神话,民众在鼓楼或民居木楼传讲;壮族散文体洛甲神话,民众在田野劳动中休息时传讲。韵文体有5 种传唱场合:(甲)巫师或歌师在婚嫁礼仪中传唱。如毛南族《创世歌》,巫师或歌师在婚礼中传唱5代神:第 1代昆屯神剥岩石,人人得透气;第2代汉王神,谷粒3斤重,斧劈不开,人找蕨菜吃,全身长毛;第3代天皇神,盘妹和古兄洪水劫后重新繁育人类;第4 代女神良漂和男神良吉创行歌坐夜恋爱风俗;第5代女神环英愿嫁女给男神行加之子。 创女嫁男婚风俗。(乙)巫师在丧葬礼仪中传唱。如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创世史诗大都由巫师在丧礼中传唱。让亡魂回到祖宗居住的地方。(丙)巫师在节日祭神时传唱,如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巫师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达努节中传唱全本,在婚、丧、寿、建房等礼仪中传唱选段。(丁)巫师在民族祭神大典中传唱。如满族春秋家祭、野祭、星祭、火祭、海祭、雪祭等祭祀大典,巫师(满语称“萨满”)传唱各种“神谕”(史诗性质的韵文体神话),各备其完整的神系。(戊)歌师艺人传唱娱人。如中国3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都是民族说唱艺人传唱娱乐族众,犹如汉族北方之大鼓、江南之弹词,但前者为带神话色彩的民族英雄史诗,后者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民间叙事曲艺。藏族“扎巴老人”生前共传唱25部《格萨尔》,“桑珠老人”已传唱355部,还在传唱,“才让旺堆”自报能说唱120部,约70万诗行,700多万字,已传唱10多部, 年轻女艺人“玉梅”已说唱20多部。(注:据降边嘉措《格萨尔与藏族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专门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说唱艺人, 蒙古语称“江格尔奇”,20世纪80年发现会唱完整的一二部以上的30多人,可分口头学唱、背诵手抄本两类艺人,“朱乃”会唱26部,“冉皮勒”会唱21部,“洪古尔”会唱10部。(注:据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疆记录150 部诗篇(包括《江格尔》独立的章节和异文)。)演唱《玛纳斯》的艺人,柯尔克孜语称“玛纳斯奇”,会唱3部以上的称“琼玛纳斯奇”,“琼”意即“大”,一般的称“科契克(意为‘小’)玛纳斯奇”,有家传、师承两种传承。“居素甫·玛玛依”会唱8部, 是中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能唱最多者,唯一能唱8部者,被国内外学者喻为当代荷马,已全部录音; “艾什玛特”会唱7部,但仅录下2部去世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史诗记录时代早,已凝固于典籍之中。古希伯来、古阿拉伯、古印度神话已结晶于人为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经典之中。而中国史诗,不论是北方民族英雄史诗、南方民族创世史诗,都还活在人民口头,活在民间宗教之中,代代传唱,是世界史诗领域中最足珍贵的活形态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中国神话,不论是汉文古籍记载的汉族古典神话,还是少数民族神话,都在民众中口头传承,代代传讲。全国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采录到口传神话的多种异文与多种文体本,是世界神话之林中最足珍贵的活形态神话。

典籍传承有时还要依靠口语传承。如纳西族东巴经所记载的神话,由于东巴文字用1000多个象形字来表达复杂的古代文化,东巴经典比先秦汉文古籍还难释读,必须由具有较高识经水平的大东巴释读口传。壮族民间手抄本,由于“土俗字”(20世纪80年代定名“古壮文”)是借汉字及其形声、会意、假借诸方法造字记壮语语音,“自造自识自用,各师各教”,文字不规范不统一,也必须由当地识经水平较高的师公释读当地的手抄本。

神话、史诗在民俗环境中传讲传唱,形成传承中的立体性特征。什么是立体性?长、宽、高三维加时间因素为四维立体,再加事物内部的深层结构第5维,事物外部的多层次环境第6维,是为六维立体,这是神话立体性传承的基本理论。

(3)民俗传承。神话之民俗传承, 除了上述在民俗环境里传讲传唱这一基本特点以外,还有节日、食品、服饰、人生礼仪、祭祀仪式、实物、寺庙等种种民俗事象都传承着神话。如传承织女神话的七夕节乞巧、晒香水而洗香水浴(织女为会牛郎而梳妆,香粉飞撒水中成香水)。传承嫦娥神话的中秋节月饼与斋月,传承苗族“蝴蝶妈妈”神话的苗族姑娘蝴蝶刺绣图案。传承侗族“萨天巴”神话的给孩子喊魂,找蜘蛛装布袋或红纸包藏于病者胸口,以及婴儿之帽心、背带心绣八足蜘蛛图案。神庙是女神民俗传承的建筑特质实体,庙中神像乃雕塑艺术物质实体,祭仪乃信仰载体。分布在沿海各省的妈祖庙;福建莆田湄洲岛“祖庙”进香;海外妈祖庙与会馆中的妈祖堂;凡此种种,促进妈祖广义神话之传承和传布,使她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人共同的富于民族凝聚力的女神。满族萨满所用神鼓、神铃、神刀、神偶,都连系着“阿布卡赫赫”天母神话和女萨神话的传承。

许多中国神话是兼备典籍、口头、民俗三大传承方式的。如女娲神话,既有《天问》、《山海经》、《淮南子》、《风俗通》、《世本》、《路史》、《独异志》等古籍记载,又有全国各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录的汉、苗、藏、水、壮、土、布依、瑶、仡佬、羌、畲等族的口传神话,还有山西吉县女娲岩画,河南、山东、重庆等省市汉代石刻、壁画、棺画女娲像,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地区唐代绢画女娲像,更有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的女娲陵、女娲庙、女娲庙会,各省天穿节、补天饼、补地饼、天不霁挂扫天娘娘等民俗。又如壮族洛甲(花婆)神话,既有东兰县、西林县民间手抄本、河池市岩洞葬棺木内手抄本,又有大化、东兰、田阳等县20世纪80年代采录的农民田野劳动休息时传讲的口传神话,更有除夕富户杀牛祭祖宗时,巫师传诵洛甲创天地万物、育人神话之俗,在产妇寝室设花婆神位之俗。

总之,中国女神之典籍、口头、民俗三大传承方式,形成了中国神话的立体性,活在民众心目中的活形态性。

有人按希腊神话之神系神谱模式,来观中国汉文古籍所记载的神话,因而认为中国神话贫乏、分散、零星、无神系。应该看到,希腊地域较窄,民族较少,而中国地跨寒、温、热带,内陆与沿海,山区与平原,民族众多。如果不仅考察汉文所记载的汉族神话,进而开拓视野,考察汉族的和中国境内诸少数民族的口传活形态神话,便可以看到中国神话十分丰富多样,而且有她的中国特色的神系。中国神话有一个历史化、宗教化(指民间宗教化)、文学化(主要指民间史诗化,即创世史诗化以及英雄史诗化)的过程。希腊神系以宙斯为中心,上溯其父母、祖父母,娶其姐妹并与众多女神们、凡女们生下许多子女,构成家族式的奥林匹斯神系。中国神系,前辈学者曾按神的地域分为昆仑神系,蓬莱神系,均足资后学继承、借鉴发展。笔者在考察中国女神(为主,当然也考察了男神)过程中,渐渐悟出中国神话有多种神系:

(1)历史化过程中形成的黄帝神系,即:黄帝和他的臣佐们、 子孙们,和子孙们的臣佐们,有嫘祖、苍颉、天女魃、应龙、风伯、雨师、昌意、韩流、少昊、颛顼、重、黎、老童、祝融、长琴、彭祖、梼杌、禺疆、帝喾、咸黑、有倕、阏伯、实沈、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后稷、契、尧、挚、夔、皋陶、丹朱、娥皇、女英、女修、大业、大费(伯益)……。如果再看到《史记》、《路史》等历史化的三皇玉帝神系,可以这样说,这是历史化过程所形成的政治化的中国神系的特色。其中的女神有:嫘祖、天女魃、阿女、邹屠氏之女、有邰氏之女、有娀氏之女、陈锋氏之女、訾氏之女、娥皇、女英、女修、女华……,遗憾除嫘祖、天女魃、娥皇、女英外,古籍未记下这些女神的神绩。台湾学者陈庆浩说:“神话传说是民族精神之所寄,是民族早期历史曲折的呈现;各民族早期历史几乎都是由神话传说构成的”(注:陈庆浩《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前言》,学生书局(台北)1992年11月。),中国的“历史化神系”,正是中国特色的多神系之一。

(2)神话在民间宗教化过程中, 满族萨满教有天母“阿布卡赫赫”等300女神的庞大神系,这是希腊神话、北欧神话都难以超越的。 纳西族东巴教有东巴神系;壮族有“洛甲”、“布洛陀”为首的松散的民间宗教神系。苗族有女神“蝴蝶妈妈”为首的众多神灵的民间宗教神系;侗族有“萨天巴”、白族有“地母劳泰”、哈尼族有“金鱼娘”等女神为首的民间宗教诸神系。一个民族的一个祭典,往往形成一个神系。如毛南族还愿法事,壮族还愿法事,京族“哈节”祭镇海大王,都形成各自的神系。满族海祭、火祭、星祭、柳祭、雪祭,分别形成以东海女神“德里给奥木妈妈”、盗火女神“拖亚拉哈”、布星女神“卧勒多赫赫”、柳始母“佛朵妈妈”、女雪神“尼莫妈妈”为首的神系。宗教化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少数民族的神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系的重要方面之一。

(3)史诗化过程中,南方民族每一部创世史诗有一个神系。 如瑶族《密洛陀》的神系,景颇族《穆璃斋瓦》的神系。北方民族每一部英雄史诗有一个广义神话的神系。如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的神系。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系的重要方面之一。茅盾《中国神话研究》批评威纳(E·T·Chalmers Werner)所著《中国神话与传说》( Myths and Legends of China)取材于《历代神仙通鉴》、《神仙列传》、 《封神演义》和《搜神记》。”(注:茅盾著《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如果以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作为神话典籍, 便会有“原始天尊、通天教主两个神系”了。笔者认为不可以把《封神演义》作为神话典籍来研究,但可以也需要把它作为运用神话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创作,作品又影响民众的民间信仰的实例,进行理论探索。对外国学者的成果也是应该进行分析而不可盲从的。

笔者持“多种神系论”。希望各民族学者梳理出各个民族的神系,将来汇合成中华总神系。

总之,中国有她自己的多民族多神系,多元一体的神系。

9.中国原始母亲神的母爱、母情、慈母性

中国有众多母亲神,各民族大都有本民族的母亲神。母亲神兼创世女神、母亲神、文化英雄神等多种神格。但其根本的特征则是浓浓的母爱、母情、慈母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壮族母亲神洛甲。壮族师公深情地唱她:“……为养大子女,汗水流成塘……一觉三梦醒,只为护儿郎;日尿湿衣裳,夜尿湿木床;床板尿浸朽,(壮语,意为‘妈妈’)把办法想,自己睡湿处,孩子得干爽,左右两边湿,儿卧身上。”洛甲找谷种、草种、树种,种在岭上,不见苗生长,“树种用布包,草籽枕袋装,夜晚抱在怀,出门背身上,种子不发芽,用奶水喂,种子吸奶,三月就饱胀。带种上坡,撒种坡上下,种子落下地,粒粒长嫩芽,一颗成薯山,一颗长蔗林,两颗桃李树,两颗稻玉米,一颗成松林,一颗成粟禾,两颗柿橄榄,两颗豆南瓜,从此有庄稼,从此有米粮,从此有树荫,从此有住房。”洛甲不但是人的妈妈,也是庄稼树木的慈母,床为孩子尿得左右两边湿,她抱儿卧身上,种子不发芽,她喂种吃母奶……多么深的母爱,多么厚的母情,多么暖的慈母性!

别的民族的母亲神,也是一样尽心尽力保护子女,也都是民族保护神

10.中国女神的英雄性;11.古典群体主义的道德性

中国女神为了群体利益,具有敢于战斗,自强不息,坚持不止,坚韧不屈的英雄性;勇于牺牲,舍己为人,舍己为群,古典群体主义的高尚道德性。中华母亲河黄河上游支流渭水甘肃天水流传,女娲造人后,带着孩子们幸福生活着。一天,天空突然出现大洞,漏下暴雨。女娲看到灾难临到孩子头上,十分痛心。她跑遍大地,找到5 种不同颜色的石头,补洞时石头不够,就将自己的整个身体补上去,总算把天补好了。浙南丽水流传的《女娲以身补天》,也传讲她牺牲自己,以身补天,拯救她创造的子孙。伟大的母爱!伟大的为群体的奉献精神!

太阳妈妈羲和,天天为太阳儿子洗澡,天天驾车送太阳儿子巡视天空与大地,把光明和温暖送给普天下的人。

侗族“萨央”,天大旱,尽管饿得非常难受,十分消瘦,她绝不动用所保护的谷种豆种,保存种子不受损耗,率领妇女挖蕨根野薯度荒,自己却消瘦而亡。后下雨,民族群体60种姓播撒她牺牲生命而保存下来的谷种豆种,重振农业,重振民族,侗人尊她为农神。

满族“拖亚拉哈”见大地冰厚齐天,盗取天神心中神火下凡。她怕神火熄灭,吞火下肚,以手为足助驰,天长日久,烧成怪兽,踏火云,喷烈焰,驱冰雪,逐寒霜,招来春天。满人尊她为火神。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之妻“卡妮凯”,丈夫遇害,叛徒篡政,她返回娘家抚儿长成12岁,辅儿惩篡权者,扶儿重掌政权,重振柯尔克孜族。奸徒杀儿、夺媳、篡政,她沦为奴,放牧骆驼,受尽折磨,一直活到孙子出世,奸徒处死,儿子复活。其媳“阿依曲莱克”,丈夫被杀,敌人夺她为妻,她将女巫变成自己的替身陪敌人“克亚孜”睡觉,自己与婆婆返回“节地盖尔”,保护胎儿3年后出世。“克亚孜”多次谋杀她的儿子, 她智斗敌人,养大儿子,夺回政权,重振柯尔克孜族。儿子体大如山,无马能驮之,只能步战,难以克敌,她飞到仙山,请仙女“库亚勒”下凡助战,成为她的儿媳。她的儿媳“库娅勒”,每当丈夫陷入重围,总是及时赶到,战胜敌人,重振柯尔克孜。祖孙3代女神, 为重振本民族而代代相承、奋不顾身地战斗。

陕西岐山县北边山上有一座丫鬟庙,纪念一个为救人而牺牲的姑娘。大财主招了许多来这里打短工收割小麦的甘肃“麦客”,叫他们挖地道通往后山,把财宝藏在后山石窟,交待狗腿子,叫他们活着进去,死着出来。青英知道了,冒风险通风给“麦客”,百十个甘肃“麦客”跑了。大财主把青英杀害于后山。后来岐山的“麦客”为她塑像造庙,每年来此地收割麦子,都到庙里拜祭。民众崇敬为救人而献身者。这是一个普通女子,成为民众敬奉的广义神话中的女神。

总之,中国女神的英雄性、道德性,在世界女神画廊中是光辉灿烂的。

12.中国女神爱情生活的重情性;13.重德性

中国女神有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有人按希腊神话的爱情模式衡量中国女神,便认为中国女神没有爱情生活。可是上古神话中便有著名的神、人恋爱织女牛郎神话,传播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汉、苗、彝、蒙古等族之中,还传播越南、日本等国。尽管玉皇大帝或王母娘娘分开妻子与情郎于银河两岸,但终不得不让夫妻俩每年七月初七渡鹊桥相会。民众奉之为爱神,人们洗了织女飘撒下香粉的香水浴,可增进夫妻的情爱。苗族的织女和牛郎、儿子对天公一系列斗争,争取到双双携子回地上建立美满家庭的喜剧结局。随后有七仙女主动下凡帮助董永还债赎身的人、神恋爱神话,七仙女对待爱情生活的重情性与重德性非常值得赞颂。上古女神中,爱情生活较为多姿多彩,还有少司命、湘夫人、山鬼、洛神、江妃等。嫦娥离开后羿而奔月,反映了女神爱情生活的另一值得深究、探索的侧面。三公主舍弃王宫荣华,随盘瓠进深山度清苦的游猎、游耕生活,其重情性和重德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广义神话中,涌现一批神人恋爱的女仙、民间女神。弄玉、萧史同爱音乐同升仙,浪漫而潇洒。刘晨、阮肇与天台山仙女,崔书生与仙女,相会又相失,浪漫而遗憾深深。洞庭龙女摆脱丈夫和公婆的虐待,追求到可心人柳毅,主动追求爱情,追求幸福,闪烁着新的思想光芒。华山圣母主动追求刘彦昌,遭到哥哥二郎神反对,镇压于华山之下20多年,她对爱情之执着,深可钦佩!白族柏洁圣妃,丈夫为南诏主皮逻阁火烧松明楼遭难,紧接着自己遭皮逻阁逼婚,她要求夫骨还葬故土,守孝期满后洱海花船迎娶;她回故土集粮练兵,皮逻阁率军攻打,圣妃固守一年,被俘,再遭逼婚,乘洱海花船去南诏(今大理),船中刺之,未遂,跳洱海牺牲,民众尊她为本主神。柏洁圣妃对丈夫爱情之重情性与重德性,闪烁出圣洁的光芒。

中国女神既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传统爱情观的影响与制约,又给予中国文化、中国人的道德观、爱情观以深刻的影响。

14.中国女神之一体多功能性

中国女神,不论是原始女神、上古女神,还是广义神话中的民间女神、道教女仙、佛教女菩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都由单一的或较为单纯的功能,向多种功能发展,这就是中国女神历史发展中的一体多功能性。如女娲,较早的形象是造人、化育万物的始母神,发展为赐婚姻、赐子嗣的高媒之神,补天、治水的救灾殃之神,屠黑龙的除凶怪之神,制笙簧的文化英雄神,定婚烟制度的古女帝之神,止淫雨的祛灾神,再进而发展,凡是人们向她祈求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赐子嗣的“送子娘娘”功能当然是第一位的,此外,保佑雨水调匀,庄稼丰收,救助人们脱离水、旱、虫、病等种种自然灾祸困境,赐予人健康平安,奖善惩恶平反冤假错案,佑人发财致富,保佑信众之极细微处,如噪音圆润地唱出《女娲经歌》,流利地讲出《女娲神话》,矫健地跳出《担花篮舞》,以及保佑人们避过匪劫、兵乱,抗敌作战中不受敌人枪弹炮弹伤害……总之,女娲成为多功能的全能大神。织女保佑妇女手巧心灵,也能保佑夫妻之间爱笃情浓,夫妻情感不好者也能解开疙重归于情深深意绵绵。嫦娥则能保佑分散外地的家人团聚,解脱一切灾祸,广西壮、汉族民众中秋节月下吃需要剥皮的食物,把皮剥掉丢去,即将灾祸除去,俗称“脱灾食”。侗族萨玛保佑村民集体访问外村顺利,赛歌赛芦笙取胜,保佑村寨避匪劫兵乱,抗自然灾害得丰收,抵抗外敌得胜,成为全能的村寨与民族保护神。

广义神话中的刘三姐,由善唱女子飞升为歌仙,保佑男女青年歌圩对歌赛歌中获胜,发展为保佑建桥筑城顺利完工,祛疾病除瘟疫灭虫灾,保佑男女青年爱情甜蜜,甚至在有些地方又能送子。妈祖由保护船只在海上安全,发展为帮助军队抗外敌胜利,避匪劫、兵乱,抗旱抗洪除虫佑丰收,消温疫,还能送子。许多上古女神、民间女神都发展为消灾避难、祛祸降福、保婚姻送子嗣的多功能神。这似乎是中国女神一条一体多功能性发展规律。

15.中国女神的包容性

包容性有两层意义:一为对外族神话文化的包容吸收,即民族文化交流;二为对外国神话文化的包容吸收,即国际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交流,如女娲神话流传于汉、苗、藏、水、壮、土、布依、瑶、仡佬、羌、畲、维吾尔等族之中。花婆神话流传于壮、仫佬、毛南、茶山瑶之中,形成壮、仫佬、毛南、瑶、布依、水、苗、土家、侗、京、汉等南方民族花文化圈。织女神话流传于汉、苗、彝、蒙古等族之中。格萨尔史诗流传于藏、蒙古、土等族之中。道教文化流传于汉、壮、瑶、仫佬、毛南、水、土家等族之中,道教神与民族民间神共处于南方民族民间宗教法事之中。如壮族师公之36神72相,便包容了不少道教神。许多民族都吸收外民族神和对本民族有贡献的外族人,进入本民族民间信仰之中。如藏族尊唐代汉族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信崇、敬奉的女神。民族文化交流,形成中国女神之包容性。

国际文化交流,增添了中国女神。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而中国化,印度佛教中的男神观世音,变异为中国化佛教中的女菩萨。阿拉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好娃女神为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族所信崇。国际文化交流,形成中国女神之包容性。

16.中国女神历史发展的广义性

中国原始神话、上古神话向广义神话发展,包括了以下3者:

(1)原始神话、上古神话之传说化、仙话化、道教化、 民间宗教化。如西王母,《山海经》所记原始神话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为鸟形玉饰)”,“人面虎身文尾”,“虎齿豹尾”,住在山洞里的半人半兽,有三青鸟帮她取食,掌管刑杀之神。到了《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变异为款待人间皇帝的美丽的中年女王形象。后来,再变异为玉皇大帝的妻子,天上的女后,道教众女仙之首,被孙悟空闹散了的大会群仙蟠桃宴的主人,拆散织女牛郎、七仙女董永,封建家长老太婆,满脑瓜封建思想,破坏年青人的爱情,完成了原始神话的仙话化、道教化历程。又如中华母亲神女娲,与各地气象、山水、土产、风俗相结合。河南济原县传说女娲用冰块填西北方的天,所以西北角来暴雨夹冰雹;西华县传说女娲用冰凌堵东北角的天,所以当地一刮东风就冷;西华县传说女娲捏泥人,雨水淋伤许多儿女,女娲哭,泪滴草上,草化为黄芪(又称“女娲芪”),能解毒治病;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传说女娲补好天后,把用剩的五彩石由北向南填地,填到南边后,五彩石用完了,就没有填,所以迪庆州地形北高南低,江水往南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许多地方有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陵墓;陕西临潼、蓝田正月二十日补天补地节,民众摊煎饼扔屋顶补天,掷地窖、枯井补地,骊山人闹洞房审新娘,姨、婶、姐们细看新娘“蛤蟆蛙裹花肚儿”,验证新娘是女娲后代……凡此种种,都属于原始神话的地方风物传说化。

(2)道教徒把原始女神上古女神西王母等归于道教神系, 又创造道教女仙,如八仙中的何仙姑、道教教主张道陵的孙女张玉兰、道教学者葛洪的妻子鲍姑等。

(3)民众创造了民间女神,如歌仙刘三姐、海神妈祖、 厕所女神紫姑、福建大奶夫人陈靖姑、广东金花夫人等。少数民族也把上古女神发展为民间女神;也创造了民间女神,如壮族月亮女神达汪,侗族孟婆、杏妮,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族娘娘神,柯尔克孜族卡妮凯,蒙古族格莲金娜,藏族十二丹玛女神、珠牡等。民众常把有功于民族、有功于地方、有功于人民的人,神化为神,如壮族桂西南天等县尊抗倭女英雄岑玉英为神,霜降节为她举行歌圩、游神、庙祭以纪念她。

皇帝参与了造神。元始祖忽必烈尊妈祖为天妃,清圣祖玄烨尊妈祖为天后,是突出实例。

文人也参与了造神。元代诗人赵孟頫之妻管道升《观音菩萨传略》把观音中国化、女性化、神化、情节化;明代孙芳桂《歌仙刘三妹传》、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女语·刘三妹》,把刘三姐神化、情节化;这些源于民间传说的文人文学作品,对观音、刘三姐之神化,起着推波助澜的民间普及作用。

原始女神、上古女神与广义神话的女神,形成中国女神之众星灿烂。

总之,中国女神有以上特色“十六性”,在世界神话之林中,神采奕奕,神光靓丽。

标签:;  ;  ;  ;  ;  ;  ;  ;  ;  ;  ;  ;  ;  ;  

关于中国女神特征的理论思考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