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文与现实,注重个性与创新——2007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亮点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透视论文,试题论文,语文论文,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尘埃落定,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也浮出水面。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发现阅读试题的命制思想越来越成熟,考查的能力项目越来越容易检验出真正的阅读能力。过去那种在阅读部分考注音、解释、造句、改错别字等非阅读能力的地方越来越少。每个地方的命题虽然各有特点和侧重,但都从某一特定的方面切合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综合考查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考查了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的评价与把握以及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对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试题的亮点进行一下透视,以求预测以后中考阅读命题的走向与趋势。
一、阅读试题选文关注人文精神,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人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即重视人文教育。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命题都体现了这种人文性的要求,虽然说所选阅读文体百花齐放,各不相同,但都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还有的向学生展示高新科技知识。如2007年兰州卷的阅读试题《粉丝是一种公害》,这一阅读题既与年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切合,又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人文性强,另外价值导向也十分清晰,使我们在做题的同时也认识到生活中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又如湖北黄冈市的阅读试题《听泥土说话》,儿子在第二次听了泥土的话后,“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我们读了这样的文字,也会像文中的儿子一样从中受到人生的感悟。再如科技说明文《热心的海葵》,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大海的奥秘,还告诉我们只有团结起来,相互帮助,才能生存和进步的道理。再如江苏南通卷的《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祥云’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燃烧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以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暴雨的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以保证火炬继续燃烧。”这样的文章又使学生体味到了科技之美。所有这些,都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旨在让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
今年中考的阅读试题选文内容更是关注现实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是注重选取那些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因为这类文章能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觉得阅读文本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所以他们也容易受到作品中人文思想的影响。如2007年兰州卷的《我家最富的时刻》,意在突出当“父亲”准备放弃汽车留下诚信(或“骨气”)时,“我”家就赢得了道德的胜利。诚信非金钱可买,是无价财富,这对学生的财富观、人生观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又如广州市花都区的《感恩雨》:“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再如福建泉州的《我长大了》:“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这样的文章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珍贵、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感恩,这要比空洞的说教来得自然得多,更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超常效果。
二、选材突出地域色彩,展示地方文化的魅力,注重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熏陶与启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水土文化都滋养了那里的人们,使得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透露出独特的魅力。为了张扬地方文化,展示其独特魅力,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一个明显的亮点就是结合自己本地域文化特点的命题越来越多,这样使考生在接受检测的同时,又获得了一次地方文化的熏陶。如2007年成都市的《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不仅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闻名于中国,其特有的风景名胜更为她添上了‘天府之国’的花冠。请从下面六处景物中任选一处,写一条有吸引力的宣传语。(不得引用现有的宣传语)杜甫草堂 青城山 二王庙 乐山大佛 武侯祠 西岭雪山”又如江苏南通市的《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你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再如广东茂名的《茂名荔枝》则宣传了家乡荔枝果色鲜艳、果大核小、肉质爽脆、享誉国内外市场的特点。再如广西百色市的《澄碧湖》等等。从这些选文和命题上都可以看出命题者宣传本土文化的拳拳之心,并希望通过试题增加考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三、现代文阅读试题注重开放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整体感知与理解;注重个性领悟与创新,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007年各地阅读试题的命题注重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四个能力层次来考查学生,重点考查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的领悟与体验以及独特感受的考查。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阅读理解——注重整体性。整体理解能力是阅读的基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为了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许多地区的中考阅读试题都能注重阅读理解的整体性。如成都市《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第①段中作者说:“四季中最让人温暖的是春天吧,它也拥有了最富有诗意的咒语。”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又如福建泉州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长大了》一文的主要内容。再如湖北孝感卷: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事例。再如湖北荆州的《中国能占领全球多少“知识领域”》:浏览全文,提取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这种命题走向是对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机械分析模式”的否定,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的拓展探究与独特的个性体验。如2007年成都卷:“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不少于70字)又如山东烟台卷: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再如浙江嘉兴卷:跳舞草会跳舞,除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外,还有什么原因?请综合“相关链接”的材料进行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三)注意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行教育和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直接将读书卡片、读书文摘、读书心得等纳入了阅读能力的考查范围。如2007年湖北孝感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四)比较阅读和鉴赏阅读悄然兴起。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2007年的阅读题都开始注意了对比阅读,这种题常常采用课内外两则文段的对比,或者课内同一内容两则文段的对比。如湖北荆州的文言文阅读选了《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作比较阅读: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再如重庆市文言文阅读的第7题: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江苏盐城的第12题: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13题: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培养我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很有必要。中考阅读试题中出现鉴赏阅读势在必然。如山东滕州卷所选的鲁迅的《雪》:文中所表现的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这一题在要求我们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美进行比较的同时,又能对它们不同的美进行鉴赏。
(五)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各异。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来命题。议论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来命题。说明文主要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考查对写作思路的理解。当然文章的思路有时还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伏笔和照应等。因此,命题者有时从这些方面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如浙江嘉兴卷的《三轮车夫》: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又如四川广安卷: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什么是可燃冰→_____________→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____________→目前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再如江苏南通卷:《大美之美》第②段,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