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骨科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系统性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后期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功能锻炼。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日常活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功能锻炼对肩周炎后期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肩周炎;功能锻炼;活动障碍;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72-02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指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中医认为是人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正气不足,肝肾虚损,导致筋脉失养成为发病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疗效受到后期功能锻炼的影响,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于各种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系统性功能锻炼对后期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并接受针灸、理疗、中药、药物封闭、小针刀、中药棒疗、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等治疗后的患者60例,年龄50~65岁。男25例,女35例。病史1~2月10例;2~5月15例;5~7月30例;7月以上5例。均为单侧患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2 方法
1.2.1治疗组:(1)屈肘耸肩:患者站立位,患肢屈肘或微屈肘,以健肢手掌扶托患侧前臂,患肩用力上提,复原,下坠,复原。(2)屈肘展肩:患者站立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两肘屈曲90°,微握拳,手心向上。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做内旋和外旋活动。(3)内收探肩:患者站立位或坐位,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肘,使患臂尽量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胛部。反复进行,逐渐增加探摸距离。(4)后伸探背:患者站立位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向后背,健手托扶患肢,内旋屈肘摸背,使患臂尽量向健侧肩胛部探摸。反复进行。(5)外展指路:患者站立位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肩关节逐渐外展到最大限度,复原,反复进行。(6)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7)手指爬墙:患者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面向墙壁或侧向墙壁站立。用患手指沿墙徐徐上爬,使上肢抬举到最大限度,然后沿墙壁回位,反复进行。以后每次逐渐增加高度,直到恢复正常。(8)手拉滑车:患者站立或坐位。双手拉住滑轮上绳子的把手,以健肢带动患肢,徐徐拉动绳子,一高一低,两手轮换进行,逐渐加力。(9)前后摆动练习:躯体前屈(即弯腰),上肢下垂,尽量放松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作20~30次。此时记录摆动时间,然后挺直腰,稍作休息。休息后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摆动练习,做同样时间的前后摆动(20~30次),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开始时,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10)回旋画圈运动: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反复作30~50次。
以上系统性功能锻炼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逐渐增大难度和强度,每个动作做到极限位置,2次∕日,早晚各1次,每次以上所述锻炼动作各作20~30下,1月为1个疗程,半年后评估疗效。
1.2.2对照组: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①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肩部保暖;②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嗜好会加重组织损伤,应该戒除;③注意纠正一些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如伏案固定姿势超过1小时,就应该起身活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程少丹等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2],(1)疼痛评分:分为“无任何疼痛”35分,“有轻微疼痛”25分,“较明显疼痛”15分,“明显疼痛”5分,“严重疼痛”0分,满分为35分。(2)肩关节功能:包括“上举”、“外展”、“内收”和“内旋”4小项;每小项均分为“容易完成”、“有点困难”、“较难完成”和“无法完成”4 类,对应的评分分别为 7.5分、5分、2.5分和0分,满分为 30 分。(3)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擦对侧腋窝”和“系腰带”7小项,每小项亦分为“容易完成”、“有点困难”、“较难完成”和“无法完成”4类,对应的评分分别为5分、4分、3分、0分,满分3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肩关节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到20.6%[3]。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史长达6个月至3年,甚至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虽然肩关节功能有所恢复,但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客观上正常的状态。
肩关节的活动主要由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来带动。进入中老年后,肌肉萎缩,软组织退变,肌肉和肌腱容易损伤,形成局部的血肿、微循环障碍、渗出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同时,还引起肩关节周围广泛的软组织粘连、纤维化,从而限制肩关节活动[4],产生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和滑囊等软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当肩痛时肩关节活动受限,这些软组织在缺乏应力牵张的条件下有自行收缩的倾向,造成关节挛缩[5]。因此,肩周炎疗效好坏,病程的长短,很大部分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肩周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疼痛,恢复功能。
本研究中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肩关节的前屈、后伸旋内及上举旋外功能,从而恢复上举、系围裙和梳头等日常生活能力。因为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对疗效有着重要影响[6],患肩通过系统性的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促进病变肌腱、韧带的进一步修复,并防止肩功能再次发生粘连。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通过自主功能锻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疼痛评分。但我们长期的临床发现,自主的功能锻炼,很多患者会因为锻炼中出现疼痛或者由于工作、习惯等而不能坚持,放弃功能锻炼,从而影响后期恢复。
总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于肩周炎患者后期的康复具有很好的疗效。在进行训练活动时,要注意掌握好活动的度,要因人而异,活动度过小,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影响疗效;活动度过大,则会造成局部疼痛加重,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难以坚持。应指导患者即对疼痛在能耐受的情况下,幅度越大越好。本临床研究表明,系统性功能锻炼,可达到消除疼痛,解除粘连,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增强体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彤.自拟宽肩止痛汤治疗肩周炎120例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4):105-105.
[2]程少丹,张天伟,卜家树等.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3 25.
[3]张作君.肩部损伤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51 665.
[4]周蓓.运动疗法加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2):53 54.
[5]王小兵,汪燕.运动疗法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74 275.
[6]胡剑华,胡敏华,熊国荣.肩周炎功能锻炼的轻度和时长与疗效关系的研究[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16.
论文作者:李明汗,张德宏(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肩关节论文; 肩周炎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疗效论文; 疼痛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