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学院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徽论文,教育学院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工作先进单位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安徽教育学院立足于本院实际,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学院先后被评为“合肥市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安徽省优秀国家安全小组”、“全国‘三下乡’先进团队”、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一、选好“载体”,批准突破口,全面开展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就必须善于抓“载体”,善于选择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高校而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形式,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安徽教育学院立足于本院实情,坚持全员参与,注重提升内涵,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安徽教育学院始终将校园文化建设融于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发挥先进文化对师生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陶冶作用,不断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内涵和层次。一是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至今已举办10届。每届艺术节都推出100多个高质量、高品味、有特色,突出创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建设要求的文体科技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全面营造浓郁的大学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目前,学院有学生社团26个,会员5000多人;教工协会10个,会员400多人。2004年,在安徽省首届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中,学院荣获“组织奖”,一批节目和多名会员获奖,邓研会、话剧社和记者团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三是学院在开展常规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将活动内容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服务于学院的改革发展大局。比如,2005年围绕校庆50周年主题,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宣传发动,激发了师生爱院建院的热情。特别是庆典演出的大型歌舞“烛光颂”,集中反映了学院教书育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受到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好评。
2.大力开展校风建设活动,抓创建基础工程
近年来,安徽教育学院在全院广泛开展了以营造优良校风为目标,以加强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一是抓干部作风建设。对管理人员要求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推行院务公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大力开展反腐倡廉警世教育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二是抓教师教风建设。学院通过建立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和奖惩政策,不断提高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教学技能、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2004年教师节,学院有28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级、厅级的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和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三是狠抓学生学风建设。学校各院系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学术活动月、技能竞赛、形势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学院通过“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校风,同时促进了“三育人”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3.大力开展建设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安徽教育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通本科院校办学要求为标准,努力把学院新老校区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现代化校园。一是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学院成立了院、系、班级三级治安组织,实行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完善防盗防火设备,开展24小时校园巡逻,强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连续几年校园里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火灾事故,没有“黄赌毒”,教工中没有参加“法轮功”的,确保了校园安全与稳定。二是强化保洁,绿化校园。学院实现了卫生保洁覆盖全院,垃圾袋装化覆盖全院,校园绿化覆盖全院。每年新增绿化面积几千平方米,目前学院新老校区校园绿化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绿化率为60%。三是美化校园,装点校园。近年来,学院每年植树2000多株,花草5000多档,小树苗20000余株,并对所有花草树木,按时浇水施肥,除草灭虫,定期修剪草坪。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把美化工作延伸到寝室,开展“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美化寝室系列活动,并评选出一批示范寝室。
二、安徽教育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1.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
完善的制度是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重要保证。总结近年来安徽教育学院精神文明创建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走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的创建之路。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和明确的目标体制。学院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系的工作职责,自上而下建立起院、系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领导体制和职能部门指导、督查的工作机制。同时,学院制定了详细的《2005-2007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出通过“两步走”实现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二是建立必要的物质资金保障机制。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必要的物质资金保障机制来保障。近年来,学院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临时性、随意性支出的现象,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和深入开展下去。三是建立健全完备的考核机制。学院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分解细化纳入到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先后制定和印发学生和教师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和年度考评、文明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了良性循环。
2.精神文明建设要成为推动和促进高校工作的有力助手,必须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在高校文明创建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近年来,安徽教育学院在创建过程中,正确处理了三对关系:一是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教学、科研的关系。目前部分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大多是教学、科研和基本建设方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所占份量偏少,很容易导致实践上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为此,学院在每年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召开党代会和教代会、开展工作布置和检查、进行学期和年度工作总结时,都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二是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关系。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学院充分认识管理、服务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展开,使管理与教育渗透,服务与育人相结合。三是处理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高校精神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学校的精神文明状况受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可以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积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为此,学院积极支持周边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譬如,2005年,学院在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支持合肥市政永红路拓宽建设工程,拆除10余户住房及违章搭建,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也改善了校园环境。
3.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抓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为创建而创建。为此,安徽教育学院在近年来的创建过程中,始终将文明创建与帮助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文明创建的吸引力、凝聚力。一是通过采取强化就业“一把手工程”,加强有形、无形“两个市场”建设,走出去、请进来,内引外联,使学生得到充分就业。2004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4%,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因此荣获“2004年度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二是通过“奖、贷、勤、补”和建立贫困生档案等措施,帮助贫困生。仅2004年,学院就向462名贫困生发放伙食补助112000元,向6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向900多个学生发放了奖学金50余万元,向234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0多万元。三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学院在新、老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每年新生入学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几年来先后为6000多普高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学院通过这些得力的措施,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实际困难,而且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广大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