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物流托盘主要流通模式及其启示_供应链物流论文

国外物流托盘主要流通模式及其启示_供应链物流论文

国外物流托盘的主要流通模式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托盘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模式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引 言

托盘(pallet)是为了便于货物装卸、运输、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由可以承载若干数量物品的负荷面和叉车插口构成的装卸用垫板,被物流产业誉为“活动的地面”、 “移动的货台”,在商品流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当人们还不知道托盘为何物的时候,托盘已经在企业家手里,变成了谋取“第三利益源泉”的工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起源于20世纪太平洋战争,美国军队在澳大利亚首次使用托盘来改善货物搬运效率,保证后勤物资供应。其后,托盘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应用,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目前美国有托盘19亿~20亿个,80%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欧盟有托盘14亿~15亿个,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的比例接近80%,日本有托盘7亿~8亿个,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的比例达到了77%。我国有托盘总量大约在1.2亿~1.4亿个,而且每年正在以2 000万个的速度迅速增长。

建立合理的流通机制,促进托盘在供应链主体之间循环利用,实现物流托盘化作业,其经济价值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1)经过托盘集装的产品在生产商与批发商、批发商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用户之间交易,可以始终以托盘作为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和计量单元,全程实现托盘一贯化作业,能够有效避免货物在交割环节上反复倒换托盘的现象,减少无效劳动。 (2)货物在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避免野蛮装卸,降低商品损耗和产品包装强度,节约商品包装费用。 (3)可以实行立体化存储,有效利用物流设备和设施,大大提高搬运效率和存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可以提高装卸效率,有效利用装卸场地,减少运载工具的装卸等候时间,增强供应能力。 (5)清点货物的盘数比清点货物的件数来得容易,可以避免货物在交割环节上的计数差错,提高服务效率。 (6)可以效仿欧美物流的普遍做法,在产品一下生产线就集装在标准化托盘上,采用托盘专用包装机对托盘上的货物用塑料薄膜进行封装,封装以后的货物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一旦开封,就难以复原,很容易识别,可以有效解决国际著名的两大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中国物流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物流落后的第一大问题,“商品的损毁、丢失,铁路、公路运输中存在许多人工操作而经常出现货物堆放错误、损毁和被盗”,有效改善我国物流服务质量,而且商品在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或用户之间流通,不再需要雇佣押运人员全程监管货物,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托盘流通机制来保证托盘在企业间合理循环。这一方面导致一次性木质托盘使用比例过高,既浪费森林资源,产生物流垃圾,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造成货主在交割环节上倒换托盘,既降低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物流成本,使得货物利用托盘集装实现一贯化运输的优势难以发挥,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托盘使用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托盘在企业间循环利用问题开始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而目前仅有吴清一、靳伟、熊才启等专家研究了我国托盘联营体系的建设问题,较少有学者对发达国家托盘流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总结归纳国外托盘的流通模式,分析对比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为我国选择合适有效的托盘流通模式,促进托盘在供应链主体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对我国节约经济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能力,改善物流服务质量,转变“蚂蚁搬家”的物流运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

1 国外物流托盘流通的主要模式

托盘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工具,它装载着货物从生产企业,向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用户间流通,在货物到达用户手中之前,很难确定托盘的地域去向、使用时间、所有权归属,因此必须在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内或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流通机制,才能保证托盘与货物一体化流动。从产品用户角度来看,用户真正想购买的是货物,而不是用来装载货物的托盘,如果要求用户在购买货物时一并购买托盘,一方面增加了用户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生产企业始终是托盘的需求方,而产品用户始终是托盘的接受方,如何使得托盘从分散的用户(或零售商)返回到四面八方的产品生产企业,保证托盘合理有效回流,实现托盘一贯化作业和社会化应用,已成为当前中国物流行业转变运作模式、提高物流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发展物流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

从世界范围来看,托盘使用最早起源于澳大利亚,但托盘在企业间流通则起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的耐火砖、肉罐头行业开始实现托盘在企业间流通,随后拓展到钢铁行业。1946年澳大利亚政府利用美国二战期间留下的托盘和物流设备,建立了联邦搬运设备共用系统(Commonwealth Handling Equipment Pool,CHEP)。在欧洲最早实行托盘流通的国家是瑞典(1947年),其次是瑞士(1951年),这两个国家托盘联营系统(Pallet Exchange System)的成功,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法国、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纷纷组建各自国内的托盘联营系统。1961年欧洲大陆国家间开始采用交换模式,促进托盘在国际流通,并相应成立欧洲托盘管理协会,专门负责制定托盘流通规则,协调协议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保证托盘在欧洲17个国家之间流通。目前许多先进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托盘流通模式(有的学者称为联营模式),保证托盘在供应链主体之间循环利用。归纳起来,国外托盘的流通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1.1交换模式

交换模式是指产品生产商在生产活动结束以后,直接将产品集装到托盘上,当产品生产商向批发商、批发商向零售商供货时,承运商向生产商、批发商交还同等数量和规格托盘,当货物交付给批发商或零售商时,承运商向批发商、零售商索取同等数量和规格的托盘,用户和零售商之间也以同样的方式交换托盘,以保证托盘在企业与用户间顺利流通的一种托盘流通模式。托盘的这种流通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3种模式:

1.1.1对口交流模式

主要是有托盘紧密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签订托盘流通协议,托盘可以在协议内企业之间自由流通,共同承担接收、使用、回送、维修、归属、滞留期等义务,到一定时间清算的流通方式。这种流通方式起源最早,但应用范围相对较小,瑞士铁路公司最早采用这种模式来提高铁路公司与大客户之间的营运效率。我国交通部曾经拨专款,于1965年在北京广安门车站和上海东站之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上海和大连两港一线之间就曾采用这种模式来促进我国物流托盘在企业与运输公司之间流通,但由于管理不善、流通机制不灵活,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使我国物流托盘流通事业已经整整落后发达国家50多年。

1.1.2及时交换模式

这种流通模式主要是承运商为中心,承运商在承运货物时,向发货人交付同等数量和规格的托盘,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承运商向收货人索取同等数量和规格的托盘。在交换的过程中,如遇到当时没有足够数量的托盘,允许缓交,但必须支付相应的滞纳金,超过缓交期限需要交纳高额罚款的流通模式。欧洲17个国家依托各国铁路运输公司从1961年开始使用这种托盘流通模式。

1.1.3结算交换模式

主要是针对及时交换模式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模式,其交换的程序与即时交换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不需要在现场交换托盘,而是通过传票处理,在规定的日期内归还相同数量和规格的托盘,如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内归还或造成丢失的托盘用户,必须支付赔偿金的一种流通模式。由于农产品的供应链较短,长期以来荷兰农产品拍卖行与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之间一直延续使用这种模式。

1.2租赁模式

租赁模式是在供应商、承运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之外,建立另外一个拥有相当数量托盘的营运公司,在全国或世界主要国家建立托盘服务站点,全面负责托盘的租赁、回收、调配、清洁、维修和更新,并向托盘用户收取租金的托盘流通模式。这种流通模式最早产生于澳大利亚,1946年澳政府利用美军在二战期间留下的军用托盘和设备,建立了联邦搬运设备共用系统,1958年澳政府将CHEP卖给了Bramble集团,在Bramble集团公司的管理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CHEP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托盘营运公司。目前CHEP有7 700多名员工,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设有500多个服务中心向50万个制造商和零售商提供服务,每天搬运250万个物流设备,发送、回收、维护、清洗和循环利用2.55亿个托盘和集装容器,年营业额高达20亿美元。目前在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均主要采用这种托盘流通模式,如日本托盘租赁公司(JPR)、日本托盘租赁株式会社(NPP)、韩国托盘联营公司(KPP)、我国台湾的中华通路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

1.3租赁交换模式

这种模式是交换与租赁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当装载货物的托盘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与承运商之间循环时,对于供应链较短、协作关系稳定、交换托盘容易的产品采取交换模式,对于供应链较长、协作关系不确定、交换托盘困难的产品采取租赁模式的一种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顺应了各种厂商对托盘的需求。因此自从CHEP进入欧美市场以后,欧美国家主要是依靠这种复合模式保证了托盘的自由流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托盘在企业间流通的效率。

2各种流通模式的对比分析

2.1交换模式的优缺点

交换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托盘用户不需要支付使用托盘的租金,但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南和承运商必须储备相当的托盘以备交换,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托盘利用效率;(2)空置的托盘需要在企业间运输,降低了运输车辆的营运效率;(3)托盘质量很难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在交换的过程中会出现“搭便车”的行为,交换劣质的、旧的或已经损坏的托盘,保留新的优质托盘,导致托盘交换的交易费用较高,而且托盘还难以得到及时的维修,缩短了托盘的使用寿命;(4)在托盘标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造成供应链主体之间托盘交换困难等。

2.2租赁模式的优缺点

托盘租赁模式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社会托盘使用数量,提高托盘的利用效率,加速托盘在企业间流转;(2)托盘能够及时得到清洁、维护,能够延长托盘使用寿命;(3)托盘租赁服务统一由托盘营运公司来管理,服务质量相对规范;(4)托盘可以在托盘服务站点就近出租给当地产品生产商使用,而不需要返回托盘发出地,降低托盘空置运输的成本;(5)租赁、回收标准化托盘,能够有效引导托盘标准化和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但是,托盘租赁模式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需要托盘营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相应的服务站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花费较大的投资,而且在建设初期,特别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建立起托盘租赁服务网络后,才会有较高的稳定收益,它是一种依靠企业的自主行为难以实现的流通模式。之所以托盘租赁模式能够在澳大利亚产生,并拓展到世界各地,这与CHEP成立之初是由政府来建立和管理,然后再私有化的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日本和韩国的托盘联营公司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2.3租赁交换模式的优缺点

这种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当企业间交换托盘存在困难时,可以向托盘营运公司交还或租赁托盘。而且托盘营运公司的存在,对托盘在企业间流通也起到了信誉保障作用,就好像银行的存在,对货币在民间流通提供了信誉保证的作用一样,托盘营运公司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为企业开辟了获取托盘的渠道,而且也为企业间交换托盘提供了信誉保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托盘流通模式。当前,世界许多工业化国家的托盘均采用这种复合流通模式。但它也面临着与租赁模式相同的缺陷,需要在全国建立相应的服务站点,才能保证托盘的有序流通。

3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托盘流通模式各有利弊,但无论哪一种模式,均是结合产品和行业自身的特点,以保证物流托盘在企业间合理有序流通,实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从世界各国托盘流通模式采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有效的托盘联营公司,采取租赁交换模式,对产品供应链较短、企业间交换托盘比较容易的行业采取交换托盘,而对产品供应链较长、企业间交换托盘困难的行业采用租赁托盘,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托盘流通的主要模式。鉴于托盘交换模式的局限性和我国托盘使用现状,以及租赁交换模式对租赁模式的兼容性,我国应该选择租赁交换模式作为托盘流通的主要模式。

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托盘租赁服务行业是一个高利润、低风险的新兴行业,一旦在政府的帮助下形成有效的托盘服务网络,将会产生长期稳定的收入,所以许多外国物流服务公司已经紧紧地盯上了中国物流租赁服务市场。据报道,当前有5家外国托盘联营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中有4家公司开始在中国内地着手托盘租赁业务,十分看好中国托盘租赁市场发展前景。所以我国建立托盘联营公司将面临两种选择:(1)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中国铁路公司或中国邮政等国有大公司在全国完善的服务网络,在政府的推动下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我国国内的托盘租赁服务网络,营运若干年、具有稳定的经济收益以后包装上市,然后收回政府的投资。 (2)市场主导型的发展道路。在我国托盘修订标准正式颁布以后,政府以鼓励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形式,全面向外国托盘营运公司开放国内托盘租赁市场,让国外成熟的托盘营运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逐步在我国建立托盘营运公司。但无论我国选择哪一条发展道路,当务之急,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在开展立项研究的同时,尽早启动托盘流通的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托盘流通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措施,推动我国托盘租赁市场的发育与形成,促进物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国外物流托盘主要流通模式及其启示_供应链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