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阳第五小学 潘玉液
[内容摘要]: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就有智慧的灵光。可是,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眼中,“数学是最难学的功课之一”。那些奇妙的数学知识,原本应该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彩虹,可是更多的时候,却被无端地变为制造师生距离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是小学阶段,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创设实际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
[关键词]思维;游戏;乐学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服务。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不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 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思维之火。因此,创设情境一时成了许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时尚”。然而,静下心来思考:实际教学中,在“热闹花哨”的情境背后,究竟有多少产生了真正的实效?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呢?
一、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因而,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准确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熟知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情境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进行创设;准确把握好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和年龄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设计情境时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比如,要分析学生是否对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感兴趣,是否适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等。这样,教学情境将不再流于形式。
二、注意形式及选用材料的新颖
“数学学习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进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开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向社会现实生活,面向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用新颖的材料与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研究、思考。教师要善于积累素材,活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充分感受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新切感。
三、注意内容贴近生活与真实性
教学情境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的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的为情境而设情境的人为杜撰。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属于“真实”情境的范畴。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四、一定要把好“度”
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并适时地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多方位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教学需要的环境,到处都存在着教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小学教学中的“比例应用题”时是这样设计的: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3.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感知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一。其二,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学生可以借助活动获得鲜明的感知,有利于掌握规律、抽象方法,从而为升华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4.创设积极的“讨论”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深化
当部分学生产生“心求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时,教师创设学生讨论的情境。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能达到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当大部分学生争着说,抢着说,而指名回答只能符合个别学生的心愿时,教师创设学生讨论的情境,能满足全体学生的想说的愿望,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开启“乐学”的大门
年龄较小的学生(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针对这一现象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及“题海”大战,而应是让学生体会讨论、钻研、发现之余的求知性喜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新知的学习主动。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向导”的指引下,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喜欢数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欧阳芬 黄小华主编, “课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中国轻工业,2004
[2]、郑强, “小常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孙晓天 胡光锑主编 ,“走进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 潘玉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认知论文; 知识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