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40例疗效观察论文_陈娟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眼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50例患者是采用常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处理,称为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处理,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低下的问题,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所以,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24-0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病后果严重,发展迅速,常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是失去视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很高的致盲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预后很差。而且科学家研究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关联,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增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几率就随之上升[2]。据研究表明,近几年发现,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90例患者中有男患者44例,女患者46例,年龄在45岁到65岁之间,平均为(50.1±2.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诊断标准,且都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人员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把1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50例患者,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龄平均为(49.1±3.4)岁;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51.4±3.1)岁。

纳入标准为:

(1)患者经眼底检查和造影可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2)患者有眼底部的出血,做头部CT发现头部无任何部位出血;

(3)患者达到脑血管造影的标准和符合进行溶栓的条件,并且没有溶栓的禁忌症[3]。

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

(1)有外伤,近期做过手术者;

(2)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3)患有眼部其他疾病者,如白内障、结膜炎、眼部肿瘤等;

(4)接受过其他治疗如静脉溶栓或局部溶栓者;

(5)自身症状经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者;

(6)患有感染性疾病者[4]。

1.2 方法

1.2.1常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 当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常规的检查,包括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视力和眼底检查等。检查结束后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球后注射阿托品解痉,然后进行降低眼压处理,用到的药物是甘露醇和乙酰唑胺等,等到眼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研究人员就要开始改善患者的循环,这时用到的药物有丹参和杏仁制剂等,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处理,采用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最后对患者的神经进行营养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B1或是维生素B12。

1.2.2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 患者也是首先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待检查完成以后再开始进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具体为: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处理,用Seldinger的技术对股动脉进行穿刺,用6F引导管从股动脉穿刺到颈内动脉。确认眼动脉的开口用DSA造影,SP微导管用同轴导管技术慢速的运送到眼动脉的开口处,10分钟内缓慢推注尿激酶20万U~50万U。在此期间要格外注意血供情况,保证供血充足。待治疗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溶栓情况。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临床效果根据标准视力评定表可分为明显有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明显有效是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视力明显提高,对光的敏感度、定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至少增加0.05,而且患者缺损的视野范围明显减小;有效是患者经过治疗视力得到提升,对光的敏感度和定位也有了不小的提升或者是从原来的毫无光感到现在可模糊视物,提升范围在0.01~0.05之间,患者的视野残损也相应减小;无效是患者经过治疗视力并没有得到缓解,患者还是无光感,视野的残损范围还是不变甚至是进一步增大,患者病情加剧[5]。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SPSS17.0,用此方法来对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用t来表示,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2.结果

2.1 视网膜显影时间的比较

经过研究可以知道,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网膜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照组患者的视网膜显影时间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网膜显影时间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作为一种眼科急症,它的临床表现一般为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急剧下降,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失去光感,而患者无任何身体上的痛苦。当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相应的供应区由于缺氧导致坏死进而出现变性[6]。在生理组织上眼动脉供应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血栓,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根本上是使视功能恢复如初。具体采用的是动脉插管的方式,把溶栓的药品通过管道直接递达相应被阻塞的部位,这样不仅减少了药物到达受阻部位的时间,而且还保证了溶栓药品到达相应受阻部位的浓度,使药物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7]。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就是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从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低下的问题,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所以,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云书,高瑞利,等.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7A):137-138.

[2]许寅聪.王超英.刘迎庆,等.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5):375-376.

[3]赵均峰,孙正伟,李闯,等.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临床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3):175-176.

[4]聂大奥,谌燕飞,焦立群,等.不同时间窗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3):221-222.

[5]刘岩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32-133.

[6]张兰华,赵鸿玉,苏艳,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1-112

[7]吴晓云,李国培,何耀强,等.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572-2573.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40例疗效观察论文_陈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