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5.6±4.3)ml,手术时间为(39.6±4.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24.38±2.61)h,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5.26±6.42)h,住院时间为(4.2±0.3)d,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其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急性胆囊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影响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103-02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指胆囊组织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充血与水肿,甚至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同时引起严重并发症[1]。通常胆囊周围化脓感染时,胆囊周边组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感染,患者会因此剧烈腹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休克、脱水、腹膜炎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影响很严重。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方式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手术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情况、预后的作用,结果所获颇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5.3±3.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6±3.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除标准
急性阑尾炎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既往上腹部手术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局部粘连严重者、精神障碍者、胆总管结石者、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者、多功能不全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心脑血管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
1.3 方法
160例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给予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全麻下取仰卧位,手术医生在患者右上腹的腹直肌旁正中位置选择切口进腹,将胆囊完全剥离与切除,对胆囊床应用间断缝合,术毕放置引流。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全麻下取仰卧位,手术切口选择脐部,给予建立气腹,将CO2的气腹压力设置为13~15mmHg,在腹腔镜下应用三孔法治疗,将胆囊及其组织粘连部分完全分离,使得胆囊三角充分显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同时将胆囊切除,最后放置引流。
1.4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1)手术情况: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情况;(2)并发症发生率:指切口感染、胆瘘肠瘘、肠管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4.3)ml、(39.6±4.5)min、(24.38±2.61)h、(15.26±6.42)h、(4.2±0.3)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83.2±8.7)ml,手术时间为(68.4±9.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36.25±3.52)h,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19±6.37)h,住院时间为(8.6±1.6)d,两组手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切口感染、胆瘘肠瘘以及肠管胆管损伤分别为4例、6例、4例,对照组切口感染8例,胆瘘肠瘘12例,肠管胆管损伤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右上腹绞痛能够放射至背部、右肩部,寒颤或发热,存在肌紧张与反跳痛,Mushy征阳性;能够触及肿大胆囊,同时伴触痛;经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4mm以上,水肿明显时具有双边征,而且囊内结石为强回声与声影[3]。
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不能满足患者对治疗的需求。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其治疗急性胆囊炎可有效的弥补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2]。在本次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组,而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开腹手术治疗组少,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改善其手术情况,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经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为:(1)手术切口非常小,脏器不需要过多的暴露,肠管刺激较少,治疗后切口美观;(2)通过腹腔镜对腹腔内部情况进行观察,术野开阔、清晰,能够清楚辨别胆囊三角关系,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3)手术戳孔小,一般不用缝合,而且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4)对腹腔内的干扰微乎其微,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肠道功能能够有效恢复,并发症少,可尽早下床活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勇.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的对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04):170-171.
[2]高建,夏战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4,04(02):30-31.
[3]胡伟,余大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35):129-131.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胆囊炎论文; 手术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