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文本论文_骆云凤 唐维敏

一切从实际出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文本论文_骆云凤 唐维敏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重教材,重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契合,从而受到熏陶,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方法、情感价值观等。之后应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很自然地走出文本,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不能自己想当然地去做,要活学活用,根据实际需要巧妙地应用,也就是一切都要根据实际出发。

关键词:实际 文本 教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不变的真理,在教育教学中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体现文本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既能更好地学习文本,又不脱离实际。

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文本作为知识和智慧的依托,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本所绽放的光彩,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真、善、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这是无可厚非的。

走进文本,需要用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设身处地地、身临其境地、角色换位地思考、理解,感悟其间的人、事、理、景,让自己深受熏陶。尊重文本语言,感受、学习语言的美,选其精华,日积月累,内化后为己用。

只是走进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既要实现文本本身的价值,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等方面的语文素养,所以必须从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好其文本价值。如果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地,把学到的各种知识和受到的熏陶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那么他们就成了唯书之徒——书呆子之类的人物。不能把学生放在理想或假定的特定环境中,而是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对文本中的内容作实际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在文本中心灵受到的启迪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落实走出文本这一环节,让其不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现我将根据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浅显分析如何走出文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愚见。

一、培养学生学会在预习时,在文本的空白处写旁批的习惯。在写旁批得时候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评价。如文中的某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写的怎样;这句话写得在理,感受如何;这个地方不明白等。这是为走进文本打下基础,也是为读出自己独特感受作铺垫。也可以在预习时直接就文本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某段话,某个人物,某一做法,某事理,写出不同于文本思路、用意的感受。或许开始阶段学生无从着笔,老师应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加以引导。

二、尊重文本,才能更好地走出文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能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与现实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在对比中认识才深刻,才能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才能让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文本的内容中,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文本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他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才能真正领会其文本的精髓。

三、走出文本,才能既掌握文本真谛又不盲从,又不唯书,又能提高分析能力,弘扬其个性,培养创新思维,才能做到文本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一)在学习完文本,教师不能只限于文本内容结束,学习就结束。在教学中不少老师的做法是“照本宣科”而学生就只能是“按部就班”,这样一来学生所得只能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停留在文本内容中,只能是停留在虚拟的情境中。那么,学生只知其书上说,而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样的后果则不言而喻。所以不能草草收场,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审视文本。

(二)尊重实际,立足当前。在平时授课和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意识。无论是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绝不能脱离实际,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现实意义。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实际,理解实际。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自身实际的等方面。

(三)立足当前,评论是非。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各方面都可以大胆评价。可能学生起初评价肤浅、片面,甚至评得与文本内容和思想内含大相径庭,这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或许评价时理不正言不顺,这是因为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不成熟,知识储备薄弱等。此时老师应对学生的评价正确分析和因势利导,在导时既尊重文本实际,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慢慢地,学生的评价能力以及各种素养在评价中就会提高。

四、重实际,抓落实。学生在文本中接受到的各种素养,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落实,要批判地接受。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强,文本中的一些做法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可以的,但如果放在当今的现实世界中也许并非都可取,或许这类人可取,然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而不可取,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要正确处理文本与现实的差异。肯定绝大多数好的做法可以让学生仿效,然而如与现实不很吻合的做法则应学习其精神实质,不能盲从,要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改变,看如何可行就怎样做。

学生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时反馈,严格监督分不开。比如学生学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学生深知时间的悄然逝去,时间的宝贵,应充分珍惜时间,不然只能是白白度过一生,不能做出任何成绩和贡献,可悲可叹。如此一来,一些学生就会在学习上加班加点,大量减少必要的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违背了正常的生理、生活和学习规律,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后果严重。其实教师在授课后及时让学生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计划,并互相交流,课堂反馈,指出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如此一来就不会造成上述后果。

当然学习学习文本后引导学生的实际行动过程是根据文本本身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差异而论。比如文本中的英雄人物是在他人危难时挺身而出,牺牲了自己,救助了他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可赞可学。学生深得体会,就得正确引导学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救助是肯定的,应果断选择哪种方法更好,既能救助他人,又减少伤亡。如此例子不胜枚举,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它何止限于走出文本,又何止限于某一事一例呢?

参考文献:

1.山子. 怎样上好语文课?——听小学五、六年级语文课所想到的[J]. 当代教师教育(2):79-84.

2.王健. 巧用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感悟语文教学做加法的艺术[J]. 学周刊:c(6):34.

论文作者:骆云凤 唐维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一切从实际出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文本论文_骆云凤 唐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