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马,恒

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马,恒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67

摘要:港口航道施工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今交通运输业中,水路运输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给水路运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港口航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港口航道现状的分析,针对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港口航道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港口航道;施工管理;技术应用

1.我国港口航道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实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使我国港口航道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环境恶化使河流通航能力日益减弱,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对港口航道建设政策的调整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充分提高了我国航运事业和港口建设水平。这些问题如果得到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港口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内河航道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内河运输能力的提升,能够加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目前,我国建设内河航运的相关技术已取得较大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港口航道建设过程中。

2. 护岸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港口航道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施工项目,港口航道工程护岸施工作为航道工程的基础,包括:护岸工程的测量、混凝土的制作和浇注、压顶混凝土、岸身墙体砌筑等整套施工流程。

第一,施工测量步骤。为确保施工的进度和施工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港口航道护岸工程时,应对护岸的标高、岸堤的高度、宽度等进行细致研究,并对整个护岸的水准线进行精密测量,测量其闭合程度,确保水准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水准点的经验值应控制在20m范围内,保证在该范围内均能找到对应的水准点。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护岸的标高设计更要严格按规范执行,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

第二,混凝土的制作。混凝土配置严格按照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测试,经反复测试后才能开始制作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第三,混凝土的浇注。经人工修整后的基槽需要再次进行检验,待监理工程师对基槽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进行碎石垫层的铺设和立模作业。立模时为确保施工的有效进行和稳定性,需要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强度,还应观察模板的表面是不是光洁平整,接缝处是否严密等问题,避免漏浆情况的发生,都检测合格后并在此基础上涂刷脱模剂。浇筑前对基槽进行全面清理,避免混凝土在运输和倾卸时出现离析情况,当混凝土施工距离较远时,应及时搬迁搅拌机至合理位置,架设泻槽,将混凝土滑入基槽,再用振捣器将混凝土分层捣实,注意控制好振捣器插入的深度,以确保底板混凝土的强度。

第四,压顶混凝土。压顶是为了巩固护岸工程的牢固性,压顶是最上部的工程,压顶的质量平整度线型等直接影响着护岸工程的外观。首先,在压顶施工前对墙体进行清理,保持良好的整洁性和平整度;其次,做好测量和放样工作,明确压顶的高度和线型,进行立模,立模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应首选钢模,为了保证模板稳定性,应采用支架和三角钢夹具;最后,为达到墙面的平整光洁,选择机油作为脱模油。

第五,岸身墙体的砌筑。墙体的砌筑需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工程要求的70%以上,并对底板的泥土和杂物进行冲刷干净。对于砌筑材料的石料选择,以坚石、次坚石为主,确保材料强度在25MPa以上,所选用的石料应具有紧密、坚固、色泽均匀等特点,且表面洁净光滑无裂缝。在岸身墙体砌筑时,应选择坐浆和错缝砌筑工艺,确保砌层的稳定性,砌块之间用砂浆进行填充,粘接牢固,当墙身达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勾缝处理,同时做好墙身的养护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港口航道的疏浚工程是通过人力、水利或机械等方法拓宽和加深水域而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的工程,能够增大航道的排洪能力和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系统性的改善航道条件;二是改善航运条件;三是促进河床的发展;四是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疏浚技术的设备。

第一,试挖。选择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上台操作,对试挖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有目的的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挖槽。根据试挖所得数据确定铰刀和抓斗下放的深度,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三,输送疏浚泥浆。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不会对航道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必须做好水下潜管的设计工作。为方便施工,水下潜管通常采用柔性连接,一般是在水面上使水下潜管连接为整体后再进行分段下放,在敷设水下潜管前,需要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确保航道水深在敷设潜管后不小于2.5m,若出现水深不足的情况,则需重新挖槽重新敷设。泥浆输送主要采用泵送的方式,包括吸泥泵和排泥泵两种,两种泵送方式在工作过程中都是连续工作的,对于距离较远的泥浆输送,则需在中间安装接力泵,以达到泥浆输送的目的。

第四,处理疏浚泥浆。水下抛泥法和边抛法是两种不同的疏浚泥浆的处理方法。水下抛泥法对泥土的处理效率较高,但疏浚效率低下,适用于水速小,容积面积大的水域;边抛法适用于水流速较大,且水速方向跟挖槽轴线成一定夹角的水域,其流速越大夹角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好。

4.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桥梁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前期勘测和设计、桥梁施工、施工后桥梁养护检测等环节,在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施工管理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并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减少误差,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分为桥梁上、下结构两方面。下部结构的施工包括墩台基础的施工(桩、管柱、沉井等基础施工)和桥梁墩台施工(整体式墩台施工、装配式墩台施工、砌块式墩台施工、柱式墩台施工)两部分,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较多,例如:支架现浇法、预制安装法、转体施工法等,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方式。

5.水下钻孔爆破施工管理技术

水下钻孔爆破工程危险性比较高,在施工前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及专业能力,同时针对性的培养施工人员应对紧急措施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施工中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其次是做好对施工环境的分析,明确钻孔爆破的位置,尽可能的减小位置偏差,在引爆爆炸装置前,对整个爆破系统进行严密检查,防止出现爆破安全事故。

结束语

港口航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港口航道施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体现出航道工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浦严.探析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6(7):221.

[2]刘有志.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5):49.

[3]宋旭光,马玉霞.探析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3):71-72.

[4]吕巧志.港口航道施工工艺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6):1-3.

[5]王启利.浅谈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15(12):214.

论文作者:马,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马,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