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国民的需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设工程结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规模不断增大,逐渐朝着建筑外观复杂化、施工难度大的综合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框架结构施工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为两年,为了要缩短施工周期,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比如砽现浇混泥土技术,并且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也是降低成本和缩短施工周期的主要途径之一。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然后边施工,这样可能会涉及到众多部门,这样就增加了高层建筑上施工的难度,当然,高层建筑层数非常多,工作面也大,也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因高层建筑施工的复杂性,所以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
1.1 桩基施工技术
第一点桩工及支护技术,这很重要。第二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第三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第四个是钢结构技术,第五条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还没有引起注意,就是施工工程控制,这个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你去投标高层建筑抑或是超高层建筑,你没有施工工程控制的话,是不行的。
1.2 深基坑技术
深基坑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首先,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繁多复杂,地下市政管线众多,所以施工必须充分保证不能影响周围相邻的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不能破坏周围的地下管线等。其次,施工时技术手段要先进可靠,确保基坑受力可靠以及支护的保护作用完全体现。
1.3 模板与脚手架技术
德国的人力爬模体系还有上海的金茂大厦的自动爬升波快体系都是非常典型的模板与脚手架技术。不仅是金茂大厦,还有上海东方明珠都是用钢的腿。外国人,这个是迪拜高层,这个是压上去的,这个是世界上用得比较多的,价格是我们的5-6倍,另外一个大家都知道,除了模块脚手体系,澳大利亚与美国都有这样的模块脚手体系,迪拜附近的高层建筑随处都可以见到这种安全体系,他们通常使用了一个自行爬升,外面保护的模块。这种体系操作的部分,打混凝土的部分,以及里面搞装修的有不同的体系,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以超高层建筑,一般都是模板自己跑,这个施工看起来很清爽。
1.4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层离不开的,原来是追求高墙,现在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高墙,一个是高性能。我们现在有超高层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一方面可以减少收缩,一方面提高强度,一方面提高高层建筑,第一是帮助高度一步一步提高,现在我们搞到了460米,打到了496米,三一重工的泵也不错,也能打到400多米,而模板车不需要震动,如果真要搞泵送也没问题,500米还是有很多经验,又要能帮进去,又不能掉下来,现在有一种技术不浪费。这些技术都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我认为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是关于泵送技术。泵送不光是泵,还有不了器,这个是比较扬的,也是自己爬去的。
1.5 滑模施工技术
这项技术是早期三年代上海建筑施工队开始采用的高层施工技术。50年代的时候已经应用于吴泾、浦东等地区新建厂房筒壁结构工程。60年代,滑模施工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如漕溪北路等高层住宅。80年代,天目路20层高层住宅小区工程,上海市住宅总公司创造随滑随粉、随滑随贴新工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滑升结构类型由单一的烟囱、粮仓、煤仓、油罐等筒体构筑物发展到各类工业、民用和高层建筑。滑升结构范围由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发展到基础、主体、屋顶设备层及水箱等一体化滑升。滑升结构外型由简单的墙身、规则的柱梁和无悬挑的结构发展到可用于凹凸竖线条和有悬挑结构的施工。滑升结构截面,由等截面发展到变截面,演变到变坡变径。
1.6 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经研究,提出接近实际的验算公式,按桁架跨度合理选择吊点等,桁架起扳裂纹得到有效控制。70年代后,改进建筑机械设备,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施工工艺。70年代后期,发展重型钢结构吊装工艺,如在闵行地区建有400吨位行车的重型钢结构厂房。形成较成熟的施工工艺,有以无收缩砂浆粉制的标高块和校正调节块控制柱子安装标高,以预测预定标高的方法控制行车梁的安装精度,以节间安装校正控制整个结构安装精度等。节点连接工艺,采用手工焊和半自动自保护粉芯焊丝的焊接。发展特殊结构吊装施工技术。上海电视塔、上海体育馆等建设,采用大型多架、大型塔架特殊钢结构。发展大型网架整体提升空中移位安装工艺,使用简单起重设备,大量减少高空作业。
2 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
严格把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关,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专业试验室设计,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加料配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复查,并进行泵送试验验证(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陛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沙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还有就是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是同时要防止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所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不仅要选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更要注重混凝土的质量,两者结合,才能将混凝土工程施工好。
2.2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C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3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之前,必须把钢筋的进料质量,要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场,严防钢材质量不合格而危及高层建筑工程质量。钢筋工程在施工前,按图纸要求的直径、级别根数、形状、尺寸作好钢筋下料。接头的具体位置、保护层的大小,都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
总结:
高层建筑作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不仅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施工管理非常重要的研究点。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独特性,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非常严格,只有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作,才能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和施工顺序、才能保证项目的工期和质量,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朝阳.高层建筑施工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01期.
[2]李跃.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7期.
论文作者:张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高层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