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社会进程中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进程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1(2003)01-001-05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对象、地域限制的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体的教育,其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精髓。充分认识学习化社会的含义、特征及其理念与实践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联系与影响,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促进学习化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对于加快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作一陋述,以求教于行家。
一、学习化社会的含义、特征与实际发展
1、学习化社会的含义
学习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它既是一种当今世界教育新理念赖以出现和生成的宏观性、背景性思潮,又是一种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理想。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哈钦斯,他在1968年就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运用古代雅典教育史实为例进行了相应的可能性描述与论证,但最早以组织名义予以肯定、推崇的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出“学习化社会”。在报告“后记二”中,“学习化社会:现在和未来”被作为标题;在报告第三部分中,“向学习化社会迈进”被作为主标题。同时,该报告对“学习化社会”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与论证:“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生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必须发展、丰富和增加中学、小学和大学,而且我们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大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统一起来,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由此开始,“学习化社会”就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潮,并日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学习化社会,作为理想,其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育的一体化,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的、垄断的、终极性的教育体系,建立横向的(家庭、学校、社会)、纵向的(学前、学中、学后)、纵横交错的互相联系的教育系统;实现社会整体的学习化,要建立一个学习无处不有,学习无处不在的社会,即整个社会都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中发挥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立和实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要求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不再居于教育的垄断地位,赋予学习者以主体性的学习地位,正象《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指出的那样:“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实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实行教育者功能的新的定位。从而使社会变成一个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有的社会。
2、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根据学习化社会的含义,我们可以归纳出学习化社会的许多特征,如学习终生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平等化,资源开放化,知识资本化等等,但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终生学习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都必须终生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国际上把终生教育定义为:与生命共有,外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生教育它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是一种理念,是引发一连串的关注和研究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教育思想,它具有综合,整体育人的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终生教育是具有持续(贯穿一生的各个阶段)、整体(面向社会全体人员),完全(把各层次、各类教育,完全沟通协调起来)和全面(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意义上的教育。因此,终生教育包括一切教育性质、教育类别、教育形式、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环节;而且它不是各种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打破各类教育间的隔离状态、协调好相互间的联系,使之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发展,以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目的。终生教育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因此,推进我国学习化社会进程,关键就是要把构建终生教育体系这一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打牢。
3、学习化社会的实际发展
学习化社会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一种社会理想,都还有一个完善、发展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理想,要变成现实,还任重道远,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达到这个目标或基本实现学习社会化。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学习化社会理念的出现和对学习化社会理想的追求,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美国政府1976年通过了《终生教育法》,1983年发布《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提出“学习机会发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甚至于发展到在工作和生活中个人得以发展和成熟的一切场所”。日本1985年设计教育改革报告,将完善终生学习体制列为改革任务;1990年颁布《关于终生学习振兴措施与推进体制等的整备法律》(简称《终生学习振兴法》),1992年发布《我国的文教政策》,对终生学习进行了全面部署。欧洲各国对学习化社会表现极大关注,1996年欧盟将其定为“欧洲学习年”,并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政策白皮书。与此同时,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也积极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9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报告》、1989年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1994年的“第三届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际研讨会”、“世界首届终生学习大会”、1996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等,对终生教育体系构建与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作了很好的论证与推动。我国政府对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非常重视,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和步骤。1995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第一次确立了终生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改革,伴随着祖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整体潮流,在观念、体制、机制、结构、布局等方面,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各类学习型组织,正在我国各地涌现。北京、上海、温州、深圳、广州等市的学习化城市建设,不但已出台其规划,而且正在实施之中。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在我国正在由观念变为现实,由个人或单位行为变为政府行为。所有这些,为学习化社会向实际迈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充分显示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工程,迫切需要大批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迫切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正如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的内在需求摧生了学习化社会这一影响广泛的理念一样,建设学习化社会正好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理论,认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非常措施,利用、调动一切可利用和调动的条件与力量,切实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推进学习化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对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1999年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从而界定和确定了现代远程教育在构筑学习化社会和终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信息文明的结晶,它所运用的学习理论,教育支持环境、手段以及教学、管理、运行、评价等机制都是独有的,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因而对构建学习化社会产生的作用也是独特的。这种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化社会搭建技术环境平台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在1979年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为标志的,而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则是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及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和开发人力资源潜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措施。不仅从宏观政策上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教育环境。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制定了“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使之进入全部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等措施。到目前为止,中央政府已投入了3.6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国教育科研网主干网提速已经完毕,建成连通全国八大地区主干网并与Internet互联,建成全国网络中心及各地区网络中心和主结点,入网用户单位500多个,入网主机已超过100万台。主干网速率最高提高了1200倍,达到了2.5G,155M到达各省会城市;远程教育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开发正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中央电大在线为平台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已投入使用。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网络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网络应用条件得到了技术的提高。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改造也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播出量也得到了提高,信号传送功能提到了扩充,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卫星电视教育网。加上参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67所高校,以及原有的覆盖全国的电大教育系统,一个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传输技术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为构建终生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从世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实践看,现代远程教育呈现如下趋势,即办学层次多样化,几乎涵盖了中高等教育的各个学历层次;办学类型多元化,既有普通教育,又有职业教育和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办学门类综合化,不仅包括了理、工、农、医、文、经、史等高等教育学科门类,还涵盖了诸如家政服务等社区和家庭生活的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普遍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形式自主化,各级各类远程教育,在学习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突破时空的限制,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正呈现这一发展趋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中,学历层次包括:研究生进修,专升本,高升本,普通专科生和第二学位等;专业设置已覆盖了十大类的57个专业;学习形式上,正在探索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国际现代远程教育的经验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正在为调整我国教育结构,重组教育资源,实现我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整合;为形成各种形式教育之间的横向流动、自由转换,构成相互结合有机联系的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实现家庭网络化,社会中心化,学校联动化和社会学习化的大教育格局发挥作用。这将为构建学习化社会营造新的起点和环境。
2、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化社会搭建思想观念平台
构建和形成学习化社会,最最基础和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在全社会成员中牢固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要确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保存、传播、发扬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使学习终生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共识;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为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开放的教学资源体系。
终生教育理念的确立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一个重大变革。而任何一个新的理念的形成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来培养。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较,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实现了单纯追求知识向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了从机械、被动的学习向研究型、效益型的灵活型主动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了教学资源从单一的平面媒体向立体的多种媒体的转变;五是实现了由班级教学向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转变;六是实现了教学管理以功利性管理向全过程学习管理的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充分地体现了终生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新理念。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和实践,首先就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转变。中央电大位居世界10所巨型开放大学之首,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大学。1999年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以来,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2001年下半年开始对中央电大和全国各省电大的试点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持欢迎和肯定态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在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树立个别化自主学习观念和自身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全社会终生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搭建了良好的观念支持平台。
3、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化社会搭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构建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以网络课程开发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信息管理资源系统为核心,并通过三系统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联动,开展教学和管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内容;并提供完善的教学信息和咨询服务。这一系统平台能提供网络课程和相关信息接入、浏览,提供多种类型课件或教育信息的信用环境,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提供教师布置作业、考试、评阅以及相关信息汇总等一系列的管理、评价功能;提供包括辅导答疑、交流讨论和各种网络化辅助教学工具;提供合理的虚拟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认知、动手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的辅助管理,进行广域网范围搜索和全文浏览;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方便自主学习。1999年以来教育部主导的中央电大与国内高校开展的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合作,全国各级电大努力创新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积极运用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灵活的教学方式,缓解了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得到了学习者的赞同。试点注重自主学习培养的素质教育效果,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特别是通过与其各高校的合作教学资源的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建设了一批适合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初见成效。所有这些,都为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学习的自主化、灵活化、群体化、终生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提供教学资源平台。
应当指出,现代远程教育对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作用,除了上述谈到的以外,还集中体现在它的本质特征上。现代远程教育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信息文明的结晶。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零距离教育,打破了时空、地域和对象的限制,能直接有效地伸向社会各个角落,面向社会全体人员。这不但能直接有效地发挥对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推动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里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国情。适应和提供了一条在人口多、底子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国情下多快好省发展教育的路子。这种特性和“适应”所蕴含的理念和精神是深刻的,表现在实践层面上所产生的作用不但是独特的是其它教育形式难于具有的,而且也是广泛的和长远的。邓小平亲自倡导和创立这种教育形式,江泽民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国务院推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想其真谛就在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提升认识,用新的大教育观,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注入强有力的推进剂。
三、学习化社会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举措选择
构建学习化社会对现代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野、新的举措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说,在我国以往的远程教育发展中,我国政府和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与部门,都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重大步骤,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建设信息网络环境,开发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等等,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进一步加大了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力度,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得以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院校已发展到67所,其中普通高校66所,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院校1所,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辖44所省市级电大,800多所地市级分校,1700多所县市级工作站(教学点),招收远程教育学生近140万人,积累了很多好的作法、经验和措施。但要把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作大作强,使之真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手段,显然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在总结、弘扬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用另类的思维从另样的视角来思考谋划今后的发展。
1、定好位
所谓定位,简单地说,就是确立目标和发展方向。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实际上早在上世纪末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给了一个基本的界定,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但是,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迷茫与失范开始浮出水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当然这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也不可小视。从远程教育试点情况来看,有的试点院校把网络学院放在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硬件条件不好的成教或继教学院;有的校内的信息化问题还未解决就急于向外延伸,盲目铺摊设点;有的一味想扩招;有的在办学层次上不体现自己的优势,降低层次争抢生源,反而运用了劣势;有的教学资源不足,且陈旧,搞课堂搬家。凡此种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定位不准。因此,要准确定位。
首先,要把远程教育定位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素质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WTO的加入、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员素质、文化水平还很低。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毕业生只占4%,高中毕业生占13.8%,初中毕业生40%,小学毕业生占30%多。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提高这些人的素质靠的是教育。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光靠普通教育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利用举办现代远程教育这样的形式,实施多种形式办学。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应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主动适应国情的需要。
其次是定位于广大求学者的学习需要。目前,在我国有两部人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即大学适龄人口和从业(包括转换岗待业)人员。据统计,大学适龄人口有近1亿,从业人员有6-7亿。这些人员,有一部分要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教育,或者根据需要参加一些培训,更新知识。因此,现代远程教育既要适应学历教育者的要求,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又要适应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者的要求,为学后教育服务。要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协调发展,目前加强非学历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再次是要定位于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优势。远程教育无论是举办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进修培训,都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规格,各远程教育举办单位应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来确定发展目标。一流大学、重点大学、传统老校、特色学校,应把层次规格定得高一些,突出特色,突出专长;一般院校或机构应着眼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适应性应用性培训。不要不顾自身条件,看到本科红火就都办本科,专科红火都办专科,研究生红火都办研究生,培训哪个项目红火就都上哪个项目,把自身的优势变成劣势,从而造成整个远程教育的无序和混乱。
2、加快公共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标志。学生学习中资源、信息的供给,教学条件的保证,学习方法、手段的获得,以及咨询、答疑、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都是通过教学支持服务来获得的。目前从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层级在减少,出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从理论上讲竞争可给学生更多的带来选择机会,使学生受益,但过度和无序竞争将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多元化中的趋同和规范服务都要求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此,教育部2002年发布文件,决定建立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平台。怎样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快这一系统的建设步伐,是现今远程教育发展的迫切呼唤。但怎样建设,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平台还是建立区域性平台,是建市场机制下的平台还是建行政指挥下的平台,或者使二者兼而有之,这些都需要认真论证,也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推而广之。总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抓紧建设。
3、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政策法规建设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迫切需要政策法规的指导和规范。目前,有三个方面亟待建设。一个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一个是远程教育中的教育技术标准,一个是远程教育与其它教育联合、融合及学分互换。这三个问题是事关我国远程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有个规划,就有了发展的方向、目标,避免少走弯路,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有了标准,就可以规范教学媒体资源的制作,做到网络兼容,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了学分互换,可以消除壁垒,扩大开放,适应和方便求学者的需要,提升远程教育的作用。应当说,这三个方面都作了很多的前期工作。远程教育规划,主要是要根据我国现今远程教育的发展实际,根据远程教育自身具有的事业、产业、专业属性的特点进行调整和统筹。现在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较上世纪末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四年的试点,大家对远程教育更熟悉了,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也更加胸中有数,现在回过头来进行“梳理”,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时期已基本成熟。但是这三个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每一个都称得上“系统工程”。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和力量进行研究,尽快尽早出台这几方面的政策,以指导和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