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经济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上都呈现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运用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帮助农民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处理好经济利益纠纷,理顺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对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实效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管理实效性;影响分析;提升措施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使农业经济发展趋向市场化
通过实行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趋向市场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改变了过去农村经济发展的单一方向,解决了农业经济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的问题,使农业经济真正实现了市场化发展。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地分析市场信息,赋予农民更大地经营自主权,从而迎来了农产品商品化的新发展阶段,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生产,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还能从根本上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不断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使农村生产结构趋向多元化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使得农村生产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探索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方法,农业经济也不例外,要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结构朝着多层次和立体化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充分地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丰富农村经济经营主体,拓宽农业生产产业链,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1.3使农民生产方式趋向专业化
通过实施农村经济管理活动还能够使农民生产方式逐渐趋向专业化,不断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农村经济管理除了为各类农业生产提供经济指导外,还可以传授给农民新的生产理念,提高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技能,使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得到热烈的响应与配合,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内在动力和基础。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实效性的措施
2.1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首先应当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农村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并且输注足够的资金支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就需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当地政府应当将农村经济管理作为整体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并建立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以积极搞好农村经济,只有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农村经济管理及改革之后的好处,才能够起到激发其积极性的作用,并促使其积极地配合起来,实现其后续工作的开展。
2.2遵循规章制度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制度,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加稳定的开展。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优化资产的使用,保证农民利益。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大力推动国家相关惠民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将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基础的过程,抵制不良风气的发生。在农村经济管理和监督工作不断深入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承担一些招标的工作,但是在招标工作中存在利益等因素,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秉公执法,抵制腐败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公正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农村资产和农民的相关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2.3积极开展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
在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前,全面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将调查结果作为后期各种策略的依据,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可以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有依据地开展,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各项与经济信息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然后工作人员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2.4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工作
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者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创新和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开展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发展风险,因此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好经济管理咨询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咨询来确保经营者制定出来的经营计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并帮助经营者寻找最佳的发展方式,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经营管理咨询工作的开展,能够为经营者传达相关国家政策及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指示,让农村的经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实现腾飞,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将社会利益、经济效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将产品的生产及流通渠道进行统一,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2.5创新农业产业结构
有些地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重种植、轻农产品管理,容易造成产品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农业经济单一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因此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包括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环节,优化和营造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氛围,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已基本成为集体经济。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信息等手段,根据市场需要作出调整,例如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建立当地特色的品牌效应,还可以更新经营理念,引进最新的加工工艺等。开发农村现有资源,并且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2.6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可以从高等院校或者是公务员行列中选拔出一批具有经济管理能力,且拥有农村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引导其投入到农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要对这些管理人才进行合理的编制划分,明确岗位责任,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有事可做,并且能够做出业绩。要对新聘用的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培训合格后再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可以减少工作失误,并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确保管理人员下乡实践,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方式,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以便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实现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维护农民的利益,只有积极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经济能够更加科学稳定地运行,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要求。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创新工作观念和工作思想,能够充分地认知国家政策要求并积极贯彻到工作实际中去,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方法,有效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芬,王勇.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实效性的途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224.
[2]陈敏,冯国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新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8):32-33.
[3]李琴.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13.
[4]于高山.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经贸实践,2018(16):73.
论文作者:刘志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农村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