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环境的基本定义主要指的是地表下存在坚硬的外壳部分,与地表外大气圈以及对应的生物圈之间有着特别紧密的自然联系,同时发生周期性改变的实际特点。如果在具体变化过程中,出现各类突变情况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如今尽管不能在源头上对各类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改变,然而可以运用各方面防治与保护方式,减小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构建出优良积极的全球自然环境。
1矿山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1.1地面坍塌和滑坡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有可能导致地面的坍塌和滑坡,这也是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地下开采中出现地面崩塌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开采区内部在逐步的开采中呈现内空的现象,进而引起地面的崩塌和滑坡,如果是表面剥离会发生泥石流,如果是地下水位下降则易发生气降。露天开采出现崩塌滑坡的区域一般位于矿区的边缘部分。
1.2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就是由于矿区的地下水变化导致的灾害。这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工作人员在矿产开采的前期,往往会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相关的测量,让其数据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再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矿井对矿产进行开采。虽然前期也对涌水量和突水量做了相关的测量,但是由于在矿井内,其水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水、裂缝水等,从而导致涌水量或者突水量有突发性的改变,使矿井内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涌水量的测量和判断出现误差。其次,矿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还可能导致溃沙涌泥灾害的发生。溃沙涌泥出现的原因是采矿过程中会有蓄水溶洞,当矿区的水位发生变化,水会流入蓄水溶洞,进而将溶洞内的泥沙石屑等一并带出,当石屑过大或泥沙过多会造成溶洞的堵塞,进而给矿坑内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矿山的崩坏,使矿山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3矿区内部原因引发的灾害
矿区内部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层缺失而无法恢复到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踩空区域没有有效的填充物进行支撑。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地层的风化,受到暴雨或其他危害严重的突发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踩空区域地面的塌陷和地表沉降。
2矿山地质灾害防护与地质保护的主要措施
2.1适当进行矿产开发工作
首先,矿产过度开发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要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还是要从矿山的根本实际入手。适当进行矿产开发工作,首先原则是避免矿山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进行开采工作的相关人员,不能过度进行开采工作,要积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进行矿产开采工作的初期阶段,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矿山的实际状况,对于矿山环境因素进行周密测算,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山体变形现象,就要及时进行整治。
另外,在进行矿山开采工作之前,还要采取做好后续处理安排。例如,要对山体坡度参数以及废弃石渣面积进行测算,做好拦渣防护措施的建设,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避免废弃石渣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矿山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巡查工作,对矿山的各个角落具体情况进行了解,避免施工人员产生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保护好矿山环境的整洁。对于往年有过地质灾害的区域要多加关注,做好防护预警工作,避免再次出现的地质灾害。
2.2科学合理规划当地矿山开采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当地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特别关注,科学合理设计矿山边坡参数数值,并实际了解当地矿区边坡存在的具体形式情况,有效避免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岩石部分变形等具体问题。另外,应该完善矿石开采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对矿山边坡区域以及弃渣方量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完善矿山挡墙与挡渣部分准备工作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各类经济损失。同时,当地矿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深入施工现场,严格要求施工操作人员开展规范操作作业,重点关注防护以前出现过地质灾害的问题区域,关注坑道部分的有效支护作业,有效避免塌陷问题的产生。
2.3建立健全的防护体系
建立健全的防护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对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进行周密的防护建设,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虽然不可控制,但是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进行有效的防护预测工作,可以根据矿山环境的风险因素,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要及时按照紧急防护措施将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撤离,首先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做好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因此环境恢复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在恢复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于矿山的开采工作应当要加强规划,避免后续处理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其次,工作人员还应当加强监督力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对矿山环境有害的不规范行为。积极落实地质环境的恢复保护工作,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进行。
2.5重点防治区域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不同危害程度的区域有着严格的划分,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在非重点的防治区域内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对于矿产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预测并做好划分,对于可能出现的灾害其危害较大的将其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域。需要专业人员对矿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对危险特殊的环境进行保留,避免开采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造成灾害,同时也能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最后,还需要制定一份开采计划,对开采过程中的废料处理以及开采完成后的善后工作都需要有严格的计划,这样也能避免灾害发生时有可以应对的策略,进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部分工作环节的工作性质不稳定,比如地质勘查工作和地图设计工作,可能会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化而发生波动性变化,同时因为工作需要,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这也考验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因此开始采取相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见,要想将地质灾害防护工作做到最好,首先就要明确好预防目标,了解预防工作的实质意义,以防为本,防治结合,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底,做好专业化的防治工作,真正实现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静.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16.
[2]郑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5169.
[3]宁方舟.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3):279.
论文作者:邬全振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工作论文; 地质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矿区论文; 环境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