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的优化论文_王启安,彭俊伟

浅谈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的优化论文_王启安,彭俊伟

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到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现阶段设备管理常存在的短板,提出可实施的提升途径,达到设备管理优化。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设备维修;优化提升

一、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常见短板

1、设备管理者技能参差不齐

设备管理最基础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因素,另一个是物的因素即是设备的因素。人作为第一因素,直接决定设备管理的水平。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的设备管理中,都是老师傅带领,靠多年的维修保养经验进行处理设备问题。老师傅一般经验丰富,能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但随着大量新式设备的投入使用,智能化、一体化更多的运用,如果没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面对新型设备还是停留在传统认知。还有管理者技能架构比较单一,局限在细分领域,当有问题时,很难跳出思维框架,制约了作为管理者工作开展。

2、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规范

设备能否达到最优的运行工况,很大程度取决于维修保养的质量。污水处理厂有的存在着设备达到大修时,就一直高速运转着,直到彻底大修。如减速箱没有定期更换或者添加油品的保养观念,拆开减速箱,有的油已经发黑甚至没有油只剩下泥了,大大缩短了减速箱的使用寿命。又如空压机或者鼓风机的进气过滤网长期不清,长期进气不畅,造成空压机里面油气精密装脏堵故障频发,或导致风机喘振等现象。以上现象,都跟保养没有定时按照周期做有关。设备维修的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螺栓的紧固,一般在设备的技术规范中,都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都是以紧不动为标准。又如在水泵的更换动静密封坏时,用手简单诊断是否漏水,导致每个操作者手感不同,泵放水后间隔时间不长又出现漏水现象反复拆装。电气设备的导线接头没有规范,造成虚接导线发热的现象。种种问题,源于没有统一维修保准,造成此类问题。

二、设备基础管理优化提升

提升设备基础管理,一方面要做好设备档案和统一管理,对污水设备进行分类,如泵类、风机类、阀门类、电机类、仪表类等。分类管理的好处是门类统一,结构相似,故障相似,便于处理。设备“三率”,除了传统的统计方法外,更要建立自己内部的“大数据”,从数据中摸索设备运行规律,用来指导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提升设备基础管理,要从提升设备技术员的能力入手。传统的“师承”活动,由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领新入职员工,主要授课内容为设备的基本构造、原理、设备故障的排查、判断和恢复。分设备类型逐项授课,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切实全面掌握设备性能。

设备维修人员应提高技能素养,主要包括适应性(能够有能力了解多元的设备)、灵活性(能够适应现场的变动)、创新性(能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上面的能力需要在实训中逐步积累提升。在提升技能上,既要注意共性问题,也要注意员工差异性。在共性上主要是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突出通用性问题,也要适度开展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从更高的视野来提升员工认识的高度。在个性问题上,主要在班组里进行。由班长针对组员的实际情况,对员工掌握不透彻的、不明白,针对性提出培训计划,进行分小节的培训,完成一个小节,就进行考核一个小节,稳步推进,员工的基础短板就得到了解决,相应的基础技能素养得到了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备维修管理优化提升

污水处理厂设备维修管理细分为三个层级。一个是运行班组的维护操作,作为运行班组,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记录设备运行参数,作为技术资料留底。另一个是维修班组,侧重于预防性维修,将日常互为补充。

3.1推广使用设备扫码巡检,预防性检查落到实处。常规的设备巡检方式是运行操作人员现场巡检。一般双人巡检,携带必要的、常见的维保工具,一方面记录现场运行设备的重要技术参数,另一方面有故障进行及时排查恢复。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发展,现代化的设备运营管理系统随之上线。其中设备扫码巡检,作为基础性应用得到推广使用。使用的前提是,技术人员对设备的名称、型号、重要技术参数录入到系统中去。设备操作人员在现场巡检时,利用手机应用客户端进行设备扫码,如果设备运行正常,将正常录入系统,如果异常或者故障时,将描述状态录入到客户端,技术人员或者厂级主管领导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省的逐级汇报,及时得到技术指导和人员调配,对现场设备做到预防性检查维修。

3.2做好设备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指设备没有发生故障或者尚未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开展的一系列维修的方式,通过定期维修、状态维修和主动维修的形式,使其保持设备完好的状态。对于需要定期检修的设备,设备的计划检修卡作为设备维修的基础。根据时间节点,安排预检修计划,以便维修班组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维修活动。为制定规范预防性维修,应制定预防性维修操作规范要领,应简单、实际、易于操作,让人容易理解和掌握。除了做好维修,还应做好检修的记录,记录文件放在统一位置,员工可查询。当面对检查或督查时,这些详细的设备维护记录作为安全维护的证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这些记录也能帮助企业了解详情和原因,维护记录有助于实现可追溯。

3.3建立高标准的设备保养。设备管理一个是重要内容建立统一的保养标准。在前期厂方提供的资料基础上,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制定设备的保养明细。设备保养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养,要制定保养计划、项目、方法、标准等内容。同时对执行周期、负责人进行明确,要细化每个保养点,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的形式,给予应用者更直观的印象。设备保养一般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应用来说,都是区域负责制。对全厂设备进行划分几个区域,由班组进行认定区域内设备。区域负责制,是加强设备保养为生产服务、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主动关心设备保养的一种很好的管理形式。同时应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体系。设备技术人员或者第三方人员对设备保养进行评价考核,督促操作人员进行按标准进行保养。

3.4做好设备的防腐处理。设备防腐处理指受到工艺介质、冷却水、大气、土壤等腐蚀的各类设备,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早期的污水处理厂大多露天而建,部分设备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侵泡在污水中,同时污水处理也易产生腐蚀性气体,所以做好设备的防腐处理显得很重要。研究防腐原因,提出防腐蚀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进行设备防腐。为应对严寒天气,一般对设备的管路进行防冻处理。

3.5 做好设备的备件管理。由于污水处理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设备不具有通用性,而有的设备的配件采购周期长达数月甚至到年。因此,应做好设备的基础数据管理,对重要设备的配件采购周期、厂家出具一个明细。特别对风机类、搅拌器、刮泥桥、脱水机、紫外线灯管等设备配件应重点予以关注。对更换频繁的易损件应在仓库预留一定数量。对于采购周期长而相对重要的配件,应考虑在年度周期内准备备件。

四、结束语

做好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提升,既要考虑到作为设备管理者的综合技能的提升,同时在设备的基础档案管理、统计管理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出新的规律。从设备的分层级管理、做好设备预防性维修、建立标准统一的保养、加强设备防腐处理、做好设备的备件管理,都是保持设备良好工况的必要措施,最大程度提升设备管理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振福.浅谈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综合管理问题.科技与企业.2014.(14)79-79

论文作者:王启安,彭俊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浅谈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的优化论文_王启安,彭俊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