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静边职业中学 渠县 635200)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发展。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实施适当的心理训练使学生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增强精神潜力,完善个性和改善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实践工作者来说,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积极、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紧张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具有饱满的热情,温暖的情怀,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用优美的示范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或恐惧心理,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及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健康、稳定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过去唯师是从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都被训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绵羊。老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着老师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哪有机会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创造发明了。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探究,让他们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运动技能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从动作的生疏、僵硬到动作的熟练、协调直至动作的自动化,在生理上表现为疲劳,肌肉疼痛,直至恢复,其心理也相应表现为兴奋、紧张、胆怯、怕苦,如手倒立、鱼跃前滚翻、分腿腾越、耐久跑等等,由于学生对它们不了解其精神、方法,或者缺乏毅力和耐心,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仔细分析情况,因势诱导,教育学生要正视困难,明确做任何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磨难,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培养学生面对各种困难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努力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品尝胜利的喜悦。具体教学中,教师良好的示范,鼓励的语气,及时的纠正,正确的帮助和保护都能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这样,学生能够消除畏难心理、消除顾虑,有信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四、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游戏能够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需要,它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用。
每个班里往往都可能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首先让他感觉到老师、同学都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应在课后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表现出正常状态。可在班上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朋友,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到温暖。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
体育的竞赛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让时赛”“让距离”“等级赛”等教学方式,在赛前做好动员鼓动工作,使学生树立拼搏的决心和信心,赛后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总之,在体育课的教学实际中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自主学会健体。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锻炼他们健康的体育运动心理。
论文作者:张彬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意志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体育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