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与三个历史前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前提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三大基石。这“三大论”,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出的创造性发展。
在这“三大论”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需要认真思考的新问题。而且,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到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认识,继续深入准确地把握它,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认为,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五句话”,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三个历史前提。
大前提
对邓小平的“五句话”,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他是在什么样的大的历史背景下,讲的社会主义本质。
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作用,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按马恩设想的那样,首先在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是先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中国等国家取得了突破。这样,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再一次通过一种特殊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马恩所设想的“理论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之间在历史前提上存在的巨大反差,给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带来一系列历史性难题,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处于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诸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包围之中,无产阶级怎样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根本方法。列宁实行了旨在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新经济政策”,力图对“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差距进行补课,但他的英年早逝使其历史性探索过早地打上了句号。斯大林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使苏联一度成为同美国并驾齐驱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种体制造成了经济效益低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长期受到压抑,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毛泽东试图通过生产关系的“纯洁化”和上层建筑的“革命化”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从1957年到1978年的20余年间,极“左”思潮泛滥,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伟大的探索。
中前提
对邓小平的“五句话”,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他是在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讲的社会主义本质。
小平说过,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他又说过,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中心任务。这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理论出发点。
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显然,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更主要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个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设计师,他是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发展阶段,来讲的社会主义本质;他紧紧围绕的是这样一个现实主题,即:“如何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这样说,是不是就降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呢?没有。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有上百年的时间,“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带本质性的东西,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部,它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而集中的体现。
小前提
对邓小平的“五句话”,我们还要认识到,他当时是着眼于什么样的国际国内形势,讲的社会主义本质。
1989年,我国出现了政治风波,我们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政治考验,但随后出现了经济滑坡,连续三年经济徘徊不前;在我们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则快速发展,对我们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西方七国发表宣言,联合“制裁”中国,在国际上掀起“反华”浪潮,以期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对我们形成较大压力;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因为多种原因,出现种种失误,到1991年最后走向崩溃,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何去何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如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客观现实迫切需要我们作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下,邓小平从他十多年来的一贯思想出发,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角度,为保持他从领导岗位进一步退下来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大胆探索,形成了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同时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本质”,一是指事物本来的品质、素质或根本特质;二是指与“现象”相对立的一个范畴。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接着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又讲,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从这里的上下文来看,小平的主要用意在于,通过与资本主义的对比来指出社会主义本来是要干什么的,而现在我们恰恰没有这样干。
所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我们不能抽象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是在一定的历史前提、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不断展现的一个具体的动态过程。正如十五大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该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是并列关系,而有层次深浅之分。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政治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