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张维金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张维金

〔摘 要〕 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鲁教版)初中化学新课程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体系的构建、教材体例的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传统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我们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现行教材的使用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感悟和体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教材 教学 思考

1 要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强化基本观念的指导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学科观念。如:要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物质的变化观、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的能量观、物质的分类、化学的社会观、价值观等基本的化学观念。一方面,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的化学知识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内化、概括、提升而形成的。这些基本观念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基本观念对相关的具体知识的学习又具有统率和指导作用,一切具体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我们教师就是要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如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节,本节内容的定位是以“水的分解”和“氢气燃烧”这个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平台,重点学习分子、原子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等核心知识。其中“水的合成”(第二个次级标题)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是要以“氢气燃烧”这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学习“化合反应”这一重要的概念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物质世界的微粒观、变化观,初步形成化学反应的能量观。让学生明确,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为了获取人类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这样又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2 要加强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思维方式

化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突出特点是宏观与微观相联系,这也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和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因为微观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宏观的性质,宏观的性质和变化皆归因于微观的组成和结构。所以引导学生形成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宏观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八年级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教材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物质——“水”为载体,学习有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在第一节中,通过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分析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等;在第二节中,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这一化学变化的宏观事实和现象,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构成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之次级主题——“爆炸是如何产生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设计配有图片,旨在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视角对宏观的爆炸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另外还有“化学式的意义”、“氧气的化学性质”等内容的学习,教材中均配以图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进行呈现,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的特征思维方式。

3 要全面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是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高度概括,并为此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这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教学过程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要转变教学方式,实施“科学探究”——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我们知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化学课程改革的最亮点,就是把“科学探究”做为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使之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得到明确而突出的定位。这为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要把“科学探究”提高到化学学习中的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首先要使之形成一种理念,然后变成我们全体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自觉行为--即要通过科学探究解决化学问题。新的化学课程把化学学习定位为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而科学探究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如在对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节“认识空气组成”内容的学习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首先问学生,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学生会说出知道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等。教师可进一步进行诱导,对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便会展开思维的翅膀,提出很多问题:如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什么成分?空气是谁最先发现的?空气的用途有什么?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含量)是多少等等。这时教师便可顺水推舟,向学生提供一些必须的仪器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空气组成的结论。这些过程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解决的。即使最后的实验误差也要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学生的自我分析得到解释。

5 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树立全新的教材观——解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各方面的价值,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另一方面,对于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其它方面的价值,诸如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价值要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

化学课程改革,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向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通过新教材的合理、有效实施,推动化学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望城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

论文作者:张维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_张维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