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一小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2-022-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真正有效的教学,关键在于 "创新"。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较佳途径。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信息技术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创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有效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强调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因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惟独我听到一位教师的课,让我们所有听课的教师都感觉到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位教师把课题换成了 《网上过年"(那时正好新年即将来临 )。整堂课,学生始终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自然地学到了网上搜索的技能,而且还学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许多知识,提前体验到新年的喜悦。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就是: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创意,大胆设计,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及时,更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
二、合理的教学组织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
1、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想创新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来是充满好奇心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 "疑"生趣,用 "疑"生奇,产生创新动机。
如在学习调整幻灯片的顺序中,我在导入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出示四幅有关雷锋故事的图片,但打乱了顺序),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一边通过幻灯片演示一边绘大家讲讲。这个教学导入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听雷锋的故事,又激发了学生想调整好幻灯片的顺序来讲好这个故事的愿望,从而为学生下面的创新行为制造了条件。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如在上面提到的市教学研讨活动中,学生面对的都是外校的教师,学生自然的地感到陌生和拘束,课堂气氛容易变得沉闷。但有一位教师在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找一些物品分类别,老师也走到学生的中间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气氛立刻变得融洽,学生也活跃起来了。到开始上课时,这个游戏的内容又正好为学生在利用分类进行网络搜索打下了基础,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学生能动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会创新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特别要设计好发展练习,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动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会学习的人。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自学生疑一合作质疑一归纳释疑一巩固拓展。
2、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酝酿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明确问题一解决问题。
3、尝试学习法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目标一预习教材一尝试练习一教师点拨一再次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就是指两人或多人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达到目的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运用合作法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它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 "主导"抑制了学生的 "主体",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如在学习用WORD制作小报时,我就让学生4人组成一个 《编辑部",有的做 "主编",有的做 "美工",有的 "记者",有的做 "文字输入员"等,学生在制作的小报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团结一心,取长补短,使他们在活动中都发展了创造力。
总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大胆实施,大胆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创新摇篮。
论文作者: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