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辉
昭通市昭阳区水利勘测设计队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在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农田缺水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尽管如此,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依然不高,水利工程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必须从根本性问题入手,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本文将从农田水利灌溉的相关概述、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等方面来具体阐述。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措施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加大了对于农业的关注力度,同时也获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在其中,农田水利灌溉区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质的进步。在灌溉问题上,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引用河流中的水来进行灌溉,发展到现在的使用喷灌方式进行保湿,都表现出了我国要使农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决心。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粮食消费以及粮食产量在世界排名中都居于世界前列。我国的农业发展在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以及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上都发挥出了自身的强大作用。虽然农田水利灌溉区的建设以及管理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先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灌溉渠系的配套不完善,防渗衬砌率较低的水渠较多
多数农田水利项目建在丘陵地区和偏远山区,这些地区修建水利工程的难度相较于平原地区来说比较大,同时,丘陵地区和山区的经济水平较低,政府能够投人水利建设中的资金有限,有些地区即使能将水利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再投人到配套工程的建设中去,有些地区的财政投人甚至连主体工程都不能顺利完成。而农民利用没有配套措施,只有主体工程的水利项目灌溉田地时并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实际使用中,多数农田水利灌溉的渠道都是随地挖建成的土质渠道,没有内衬建设,渠道的防渗衬砌率比较低,使用时间一长,经过灌溉用水的冲刷和雨水的冲蚀就会发生很严重的病害,导致渠道的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效率下降,有些灌溉区浇不到水,有些灌溉区浇水过多,一块农田里产出不同质量的作物,水利工程的良胜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一些负性影响。
2、农田水利灌溉格局设计不合理
某些地区建设的水利灌溉项目前期工程浩大,但建成后的使用率却不高,原因是设计不合理,如管道绕得较远,浇灌不方便;只修建了灌溉渠,没有修建机井,导致农民在雨天过后才能灌溉;相邻田地的灌溉渠修建不合理,使得地势较低的地块常被淹。在建设农田水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依照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建设水利灌溉设备,不能生搬硬套。尽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人获得最大的水利灌溉效率,节约成本。
3、各方对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较少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有力促进是不言而喻的。水利设施建设得越完善,农田的灌溉效率越高,粮食产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人很多,力度很大,但由于每年水灾造成损失较大,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或其他工程上面,如建设水电站等,而真正投人到农田水利项目上资金较少,并且常年处于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投人也不多。同时,农民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资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设备缺乏有效管理,缺少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水利设施被破坏甚至废弃,降低了水利灌溉的效率,有些地方甚至造成水资源浪费,水利建设失去作用。
此外,资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设备不能更新。实际农业生产中,多数地区的灌溉设备都是20-30年前留下来的,每到农田灌溉时,村民依然沿用人工操作、手工控制模式,传统的配水管理方式仍在使用,这直接影响了灌溉农田的水量分配与节水措施的施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落后的农田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每到灌溉季上游大量跑水、下游灌溉不足的现象经常发生,并没有发挥到灌溉的作用,这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4、农民对水利灌溉缺少积极性,重视度不高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粮食价格的高低成为农民种田的重要影响因素。种子、农药、化肥、劳动力及机器等的不断投人使得粮食种植成本逐年上升,农产品的周期性比较长,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农民收人不稳定,且整年整体收人增势逐渐趋缓。权衡之下,很多农民认为种地不如打工,打工收人稳定,只要付出劳动就会有收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待在农村种地,很难找到足够的人力对水利灌溉项目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此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抗旱作物被研究出来,各种转基因植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导致农田水利项目受到的重视越来越低。
5、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的灌溉管理制度方面来看,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模式依旧是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除了防汛度汛、抗旱、收缴水费、工程安全管理以外,没有在其他方面出现新的突破。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形成独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大部分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管理部门并没有把自己真正的当作是一个市场主体,而是通过使用那些陈旧的管理制度,这样就不能将水利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建设有效的结合。
二、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具体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水利灌溉管理单位要在思想上要逐渐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水资源是我国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稳定的重要资源,必须在整个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树立明确的节水理念,同时要加强其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并且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要充分的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和谐用水。同时,应该推广合理用水的理念,同时不断的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目标,建立健全的农业用水的保障体系。
2、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农村必须要做好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充分的利用好水资源。
2.1节约用水,提高在整体利用效率
对农业的发展进行灌溉管理后,可以结合有关的收费制度来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让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中可以逐渐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使农民能够彻底的增强他们的节水意识。这样一来,通过节约用水就可以对农业自身的现代化种植进行协调运作,维持了其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2.2建立健全用水秩序
建立健全用水秩序,保证农民在生产工作用水过程中可以实现持续运用,大大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在维持优良的用水规律方面,实施农业水利灌溉管理也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这样就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对整个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与系统的规划。一旦在水利灌溉的过程中实施出了用水秩序之后,整个农业生产工作就会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运行,大大减少了出现各类用水纠纷的可能。
2.3制定策略,获得收益
对农业水利灌溉制定具有较为合理的管理策略以后,就可以最终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运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不断的完善我国水费计收工作,避免了早期水利灌溉用水方面收费中可能出现问题。农民在正常的农业生产中保持了相对正常的用水秩序后,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水利灌溉管理真正的实现了将用水透明化,在精耕细作、节约用水、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显著。
3、加强体制和机制管理。
水利灌溉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将是整个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的改革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制,能够保障水利灌溉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加大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的力度,将水源经济收益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他们可以正常的经费开支,从而才能最大的促进和稳定水利灌溉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
4、强化管理水利设施
我国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各级水利部门来完成的,所以我们要使各级管理部门行使自己的责任感,这样他们就可以管理好相应的水利设施,并针对其有某些问题的水利设施或者水库,管理部门都要切实的做好维护工作,以加强各个水利设施的工作效果。采取相应的、相应地措施来最终提升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
5、提升我国农业水利灌溉水平
虽然当前我国在农业水利灌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各种技术水平仍旧比较低;但是,我们需要积极的进行改进,因地制宜的发展好水利灌溉工程,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以及科技技术,制定出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灌溉管理模式,提升水利灌溉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服务,促进农业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
6、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现有水利设施
水利相关部门要深刻的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改造措施对老化、失修工程做出整修,以点致面,使整修、改造工作全面开展,并做好统筹兼顾,部署全局。特别是对于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及一些年代较久的中小泵站,要从急从优完成。完善防洪抗旱排涝体系,杜绝和避免已有水利设施的不足,为农田水力建设打好基础。
三、结语
农业是事关国家民生的产业,而农业是否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但当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灌溉方面,在其中存在着灌溉技术水平底下、设备利用率不够、制度不够合理等等现象,只有我们自己重视对农业灌溉方面的研究,制定最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农业生产生活的水利灌溉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的整体发展,并且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宁,王旭洋.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探究现代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8).
[2]杨立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3]宋福才.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渠整治优化设计的思考.科技创新与应用,
论文作者:廖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用水论文; 农业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