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论文_周维

长沙市第三医院放射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腺病变的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按照患者的良恶性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病变组患者和恶性病变组患者均为25例,观察患者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征象。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CT征象和检查结果,可见恶性组患者的弥漫或多发病灶所占比例、边缘模糊、病灶内钙化、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良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病变可以为医生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学图像特征,为甲状腺病变的临床诊断、良恶性鉴别提供有效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多层CT多期增强扫描;CT征象;鉴别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这种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排除合并甲亢的患者。患者均因颈部有肿块出现到院就诊,部分患者还伴有胸闷、声嘶、不适等症状。

按照患者的良恶性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病变组患者和恶性病变组患者均为25例。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良性组患者中,男10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3.3)岁。按照患者的病理类型分,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并腺瘤以及甲状腺炎的患者分别有18例、2例和5例。

恶性组患者中,男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3.1)岁。按照患者的病理类型分,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分别有19例、1例、2例和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都接受多层CT多期增强扫描,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 40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禁止吞咽动作。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是颅底至胸廓入口水平,设定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250mAs,层厚和层距均为2.5cm,准直器15mm×22,螺距1.0。经肘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做造影剂(浓度为300mgI/ml,总量为65ml),注射速率为3.0ml/s,在造影剂注射之后行多期扫描:动脉延迟期(23-26s)、静脉延迟期(70-90s)。

将扫描获得的资料传入工作站并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为1.5mm。由两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共同阅片,并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对不同组别患者的病灶数目、边缘及其他钙化情况(≤3mm为微小钙化,>3mm为粗大钙化[1])、强化情况、是否伴有淋巴结肿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横径≥5 mm,其他颈部淋巴结横径≥8 mm视为肿大[2])等特征性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CT征象和检查结果,可见恶性组患者的弥漫或多发病灶所占比例、边缘模糊、病灶内钙化、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良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但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强化情况不尽相同,且有部分患者未能有效测定,无法进行有效比较。

3讨论

甲状腺疾病近些年来有发病率不断升高、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内分泌科常见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还有一部分能够发生恶性病变,预后差死亡率高。加上其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都比较隐匿,检查和鉴别相对比较困难[3]。临床上目前检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方法包括了X线扫描、核素扫描、红外线、高频超声等多种,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其特异性较差[4、5],导致误诊率发生比例相对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内钙化灶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与甲状腺的良恶性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对其进行术前鉴别诊断是有效实施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C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空间分辨率高,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可靠的病灶信息。

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病灶多为单发、病灶边缘多模糊(肿瘤浸润性生长致纤维包膜被侵袭突破,向周围浸润,部分患者还有“半岛征”)、病灶钙化率(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快,肿瘤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后很容易出现钙盐沉积,特别是微小钙化发生率较高)、多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本文恶性组发生率为68.0%),与良性病变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主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健义 郑惠文.甲状腺钙化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8(7):67-69.

[2]谭红娜,顾雅佳,彭卫军,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8):799-804.

[3]盛二燕,彭卫军.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肿瘤影像学,2014,23(4):319-320.

[4]陆艳艳,邹新农,李威,等.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的诊断与鉴别[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431-432.

[5]王国杰,张永裕,郑丽朝,等.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CT征象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4,54(10):59-62.

论文作者:周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  ;  ;  ;  ;  ;  ;  ;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论文_周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