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程:三种助学方式的互补优势_课件论文

高效语文课:三种助学手段优势互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优势互补论文,三种论文,语文课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语文学案教学实验在全国多个地区盛行,有关学案的研究自然吸引了许多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不少语文课堂中使用的学案已涵盖课前的预习、课堂的研讨、课后的延伸巩固,几乎无所不包,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相比之下,曾经风光一时、运用广泛的课件教学,则有沦为学案附属品的趋势:不少课件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学案内容的重复再现,或者是对学案所预设教学环节的分步呈现,或者是对学案中有关问题做提示与解答。至于曾经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板书,其地位更是急剧下降,变得可有可无: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依赖内容丰富的学案与制作精美的课件,忘却了粉笔的存在,他们很少板书,或者干脆就不板书,语文教师的板书能力也明显下降。

      鲍里奇认为,“多样化教学”是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之一,其方法表现为综合运用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高效的语文课堂,无疑应该综合运用学案、板书、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力求使三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发挥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对语文课上这三种助学手段的功能、优势与不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者优势互补的具体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三种助学手段的主要功能

      学案,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助学手段,是教师在整合教科书和其他教辅资源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有教学合一功能的学习设计方案。它还有导学案、讲学稿、助学稿、课堂学习单、活动单、任务单等多种名称。尽管名称不一样,但功能是相同的,就是使教师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通过“学什么”的内容安排和“怎么学”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案教学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追求“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理想境界。学案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多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同时通过对预习案等完成情况的检查,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掌控学生的学情状况,教学针对性得以增强。

      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的代表,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影音和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引入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现象。多媒体课件搭建了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让语文课堂不再仅仅有抽象的语言符号,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活泼、直观、生动;学生可以借助鲜活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掌握知识。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功能是创设高效、多元的视听情境,服务课堂结构的具体展开,实现知识之间的勾连迁移,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学习的过程。

      板书,是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代表,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和结晶。板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结构,并使之纲要化、图表化的过程。精美的板书设计,常常能为语文课增添鲜明的亮色,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语文课板书的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提示要点重点,注解学习难点,为学生文本学习指明精要之处;同步教学流程,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有效校正视听,教学信息在言语传播中可能会有衰减,甚至会误听误解,适时板书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视听进行有效校正;提供温习纲要,学生将课堂板书记入笔记,课后的温习与巩固便有了清楚的纲要。

      可见,分别代表着传统、现代和流行的三种助学手段,其功能也是各有侧重的。下页表便从三个角度比较它们对学习内容的处理、对施教者的作用和对学习者的帮助。

      

      二、三种助学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学案的优势:(1)能使心不在焉的学生有事可干,也给不会学习的学生指明了路径。学案较为具体地梳理了学习内容,并提示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和步骤,学生按照预设的学习过程,一边看书一边找出答案的同时,能大体形成关于文本的整体印象,初步理解本课的核心知识,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2)能让课堂操作变得简便易行,特别是那些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新手,可以按照学案预设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直到完成整个教学环节。(3)便于存储和群体使用。学案多为电子文档格式,保存、修改、完善都比较方便,便于在备课组群体中普遍使用,甚至还可以反复修改使用。

      学案的不足:(1)学案内容往往难以适合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由于不同的主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学案教学难以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2)固定的课堂模式和提前知晓的教学内容,会使多数学生丧失学习的新鲜感,课堂成了被动记录的过程。(3)过度依赖学案教学,将会对师生与文本的密切接触、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带来时空上的干扰,课堂的互动与生成将变得越来越遥远。这样下去,可能大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升,但对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却明显不利。

      课件的优势:(1)能丰富、直观地展开学习内容,生动、活泼地创设教学情境。(2)教师课堂使用较为简便,点击鼠标或键盘,教学即可向前推进或展开。(3)存储、修改、重复使用较为方便。

      课件的不足:(1)丰富的信息在学生面前多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学生大多来不及消化、吸收和掌握。(2)多数语文教学课件是封闭式结构,课堂上只能进行单向演示,对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无能为力,对课堂生成的内容无动于衷,更谈不上对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3)课件的使用较多地受到条件的限制,如环境要求、设备要求、信息素养、制作技术、演示技巧等,有一项不到位,整体使用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板书的优势:(1)能简明扼要地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消化提供重要的凭借。(2)能及时地反映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有些板书就是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3)能充分地展示教学的个性,好的板书昭示着精彩的对话,彰显着教学的智慧,充满着教育的激情,飞扬着灵动的个性。(4)使用条件受限很少,只要有黑板和粉笔,即可进行。

      板书的不足:(1)书写费时、费力,如内容较多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2)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板书在存储修改和再次使用上不如学案、课件方便快捷。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学个性的展示、使用条件的受限制程度与存储重复使用的便捷程度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对学案、课件和板书在语文课堂操作上的优势与不足做一比较。

      

      三、如何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

      1.明确三者互存互补关系:力求“根实”“枝清”“叶鲜”

      如果将语文课堂的助学系统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学案、板书和课件可以分别看做这棵大树的“根系”“枝干”和“树叶”,它们在语文课堂助学这棵大树上共同生长,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三者之间的这种互存互补的关系,可以用下页图来表示。

      学案应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这个根本点,努力体现树木根系的“扎实”:梳理基础知识,设计主脑问题,指示基本方法,培养基本技能。板书应巧妙呈现文本的核心价值和课堂学习的重点,努力体现树木枝干的“清爽”:结构上力求清晰,错落有致;内容上力求精简,以一当十;布局上力求创新,文图结合。课件则要服务好文本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展开,努力体现树木叶片的“鲜活”:素材选用要有生活气息,界面设计要活泼灵动。运用对比反差策略,突出主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感知;运用组合呈现策略,使视觉表征与听觉表征相互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加深学生理解记忆。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这三种助学手段真的达到了“根实”“枝清”“叶鲜”的理想状态,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显著提高。

      

      2.学案设计“微变革”:去“格式化”显“个性化”

      当前,尽管不少地区的学案教学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学案却因为内容习题化、结构格式化、编用的大一统等弊病,饱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我们不妨对学案编写进行一些“微变革”:彰显不同模块的人文内涵,以专题解读指引学习活动,避免学案内容的习题化;突出不同文本的个性特征,以体式要求引领阅读步骤,避免学案结构的格式化;区别不同阶段(如常规教学阶段、学期初与学期末、考试前后等)的学习特点,以阶段特色建构学案板块,避免学案的模式化;加大学案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的可操作性,让学案为促进师生互动和课堂生成多发挥一些积极作用……

      3.课件制作“微创新”:少封闭式多开放式

      课件内容要尽量回避与学案内容的重复:需要识记积累的陈述性知识、需要精读体悟的段篇性材料,安排在学案中更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与巩固,课件中就尽量少呈现。课件要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呈现,以与学案内容形成互补,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引领学习活动的方向、步骤。课件结构要善于创新,充分利用PPT制作中的“超链接”技术,实现由单线推进的“串联式”结构向多线并进的“并联式”结构发展,以开放性结构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使课件的演示过程与师生的课堂互动结合得更加紧密。

      4.板书课件“巧穿插”: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板书速度较慢,费时又费力,但如果没有板书,再先进的教育技术也难以彰显教与学双方的个性与灵气。有些教师一味迷信多媒体课件,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而且课堂推进速度快,学生接受效果差,呈现一种揠苗助长式的课堂。事实上,任何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都必然有构思精巧、创意十足的板书。语文课要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以板书的简洁性引领课件的丰富性与直观性,努力实现板书与课件的优势互补。在教学准备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对板书与课件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切分,最好能够分步编排出《课件内容与板书进度对照表》这样的脚本。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习活动进程将板书与课件演示自然结合穿插。可以先用板书一目了然地列出文本内容纲要或学习重点难点,再用课件将板书的纲要性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由于已经有了板书的提示,就不会在课件展示的大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也可以在课件展示之后,适时用板书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即时反馈。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体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速度与效率,确实是事半而功倍。

标签:;  ;  

高效语文课程:三种助学方式的互补优势_课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