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红 密山市第二小学 158300
摘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这样会让他们读的更快乐,不要抹杀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 增强 体验 教学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只要让孩子们有了兴趣,他们做什么事都会很快乐,一切都在快乐中进行,那么就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这样会让他们读的更快乐,不要抹杀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感受上课的快乐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每每备课时,我会将自己至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喜欢老师怎样的设计教学环节,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吸引孩子,我们知道语文课如果能够将孩子们带入情境,孩子会马上被吸引,积极性高、活跃性强,因为我觉得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喜欢做游戏,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些具体的教学环境,会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会让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这样他们接受起来事物也会更快。例如,我在讲授二年级上册《三打白骨精》这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西游记》的开头音乐,这一段对孙悟空师徒三人的境头的各个切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还有高高举起的金箍棒,顿时让孩子们的兴趣由然而生,孩子们好像一下子就走进了神话世界,这时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你们知道这个人物是谁吗?这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游记》当中的一个故事,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三打白骨精”是他经历的第一磨难。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课文当中去看一看。
“三打白骨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白骨精”又是一个怎样的妖怪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的眼睛个个炯炯有神,在整个课堂中孩子们的学的快乐,下课之后,还有许多孩子来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西游记》的问题,这节课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并向孩子们介绍《西游记》的拼音读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回家阅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恰当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动画片、音乐,恰当的使用白板中的一些功能,让孩子们上前用白板笔写一写、连一连,圈一圈,适当运用放大镜、幕布、探照灯,这些一切的一切,都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孩子们会积极回答问题,加强听课效果。因此,在教学“昙花一现”的时候,因为昙花的原产地在墨西哥等国家。孩子们对昙花来说很陌生,他们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不是他们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为孩子们播放了昙花这种图片,告诉孩子们这种花就是花,美不美呀,你们喜不喜欢它,这种花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它和其它的花,有什么不同和特点呢?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立即喜欢上了昙花,接下来他们就进入了读书这一环节,因此,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导入,让孩子们将抽象的昙花直面的看到了,并且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了昙花的特点,在提到昙花一现的时候,我又适时的为孩子播放了昙花开放的视频,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一课达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也明白昙花一现的具体意义。现在孩子们在写作当中还能用上昙花一现的,是真的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达到了我们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用语文。教学《黄山奇石》,适时播放一段带解说词的,黄山奇石风光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跟随风光片中的介绍直观地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有哪些奇形怪状,再回到课文中去学习课文对“怪石”的描写,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两相衔接,两相比照,学生会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词句,之后你再带他们回到视频中,去找一找叫不出名字的“怪石”,让他们猜猜是什么石,或给怪石起个名字,再仿照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句式来描写一下这石头的样子或想象其来历,那学语文的目的自然水到渠成。在生活中,用上语文,这就是学语文的最高境界。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活起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读懂,这篇课文孩子们就理解了。每次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会留下预习的作业,让孩子们回家把课文多读几遍,一般在5遍,然后圈出课文的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并且给认识的生字注意,在读每一段的时候,还要简单的写出这一段的感受,说一说对这一段的理解,或是写出不理解的地方,这些是预习读,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之后还要精读,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小组读、男女生读、指名读、接读、轮流读、齐读,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朗读,促进了孩子们对语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更加快乐,对文本解读更加轻松。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一课时,这一课为了体现刘备的诚意,我主要抓住了刘备和张飞的几组对话,通过具体的朗读这几组对话,让学生感悟刘备的诚意。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第一组对话的时候,分别采用了男女对读,教师自读,最后把旁白去掉连起来读,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轻松容易,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挖掘兴趣的闪光点,让孩子们在兴趣的乐园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论文作者:胡兆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孩子们论文; 昙花论文; 课文论文; 西游记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