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爱国主义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论文,爱国主义论文,近代论文,成果论文,爱国主义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课题。中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生生不息、自信、自立、自尊伟大文明精神动力的源泉,也是今天炎黄子孙振奋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推进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出得不少,但相当多的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反复论述、宣传中华文明史、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缕述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而对爱国主义是如何形成?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国家的人民为什么会热爱作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主要执行镇压职能的国家?爱国主义是如何发展的?它到底有没有阶级性?它与国家政府、政党的关系又如何等等问题,缺乏系统的明确回答,就连爱国主义的定义都没有统一的界定。正是由于对爱国主义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从而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带来了一系列无法说清的悖论和困惑。如,既然是强烈的爱国感情,有时却派生出错误的实践?这种感情应不应受到指责?有些历史人物同样都是出于爱国热情,慷慨壮烈,但他们有时政治上又互为对立,如何评判是非?既然爱国主义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各自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又如何能成为团结各个民族国家全体人员的核心和旗帜等等。徐梁伯研究员与闾小波教授主编的东南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部近60万言的《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一书,力图对这些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索,提出了若干颇具新意的观点。
该书在体例上分为三篇,即理论探索、悲壮历程和近代脊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理论探索”篇的作者徐梁伯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爱国主义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历史探索,发表过一些探索性的论文,如《义和团运动与古典爱国主义终结》、《爱国主义有阶级性吗?》、《从抗日战争看爱国主义的超阶级本质》等十多篇。该书“理论探索”篇是他在这些探索性论文基础上的综合与发展。作者对爱国主义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梳理,提出了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新问题,并对一些他认为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进行了剖析,为爱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新的启示。作者说:爱国主义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字眼,一个熟悉而又模糊的概念,它的使用频率也极高,但爱国主义到底是什么?则各有各的说法,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定义。作者认为爱国主义是全民族国家人民的共识,它是为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服务的,经典作家所提到的“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法西斯爱国主义”等概念,都是针对他们的所谓“爱国主义”主张、言论、特点的局限性而论的,并非论证爱国主义本身有阶级性。
“理论探索”篇还力求实事求是地说明中华爱国主义的产生与形成,并对中华爱国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阐明各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内涵及特点。作者认为爱国主义包含感情、伦理道德、理性实践三个层次,其核心是维护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所以得到全民族国家人民的认同和拥护。作者同时对各种非科学的论述作了辨析。
作者认为,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明显的阶级性,就中国的情形而论,中华爱国主义可粗疏地分为古典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与当代爱国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并认为在从古代向近代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两种爱国主义重叠并存、相互消长的特殊时期。因此会出现两种爱国主义表现为相悖、矛盾、甚至对立的特殊现象。
“悲壮历程”篇的作者闾小波教授一直从事中国代近史的研究。该篇根据本书的理论体系,勾画出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英勇奋斗、团结拼搏、为捍卫民族国家主权而斗争的艰辛历程,纵向地展示了一幅幅悲壮而又令人振奋的历史画面;既有风云变幻、席卷中华大地的宏伟场景,也有默默无闻却孜孜以求的强国梦以及个人心灵深处的激荡。资料丰富翔实,视野开阔。本篇并不是对近代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也不是以阶级论或革命史观对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作简单的对号入座或贬褒臧否,而是以中华爱国主义作为独特的视点,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目的是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各种人物的生命历程中的强烈搏动。该篇对诸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变法维新等历史运动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通过对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实践进行描述分析,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探索”篇中的观点。在写作上,该篇以事系人寄情,或以诗起兴,或以特定的场景开头,或有感而发,然后是回忆、倒叙或插叙,交待本末,形式多样,文字生动,情理交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从各章所列的标题,读者也能看出作者是颇费一番匠心的。
“近代脊梁”篇为中国近代史上近百位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立传,重点介绍他们的爱国主义抱负、思想和实践,他们都为中华民族作出过贡献,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篇名大都画龙点睛,用一句话概括传主爱国主义言行或历史地位,使读者对传主的爱国情怀一目了然。
我感到全书的三篇设计相互照应,如果说“理论探索”篇的阐述或许会使人产生色彩单调之感,那么“悲壮历程”篇与“近代脊梁”篇则多姿多彩,有人有事、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生动活泼。我相信读者能从该书中获得知识、教益与启示。